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茧翁等,是活跃于明朝后期的戏曲家、文学家和诗人。

汤显祖少年时曾从徐良傅学古文词,又拜入阳明心学泰州学派传人罗汝芳门下。他青少年时期便显露出常人难及的文学才华,与众多前辈及同辈文人建立了联系,同时养成了不攀附权贵、耿介自守的性格。

汤显祖二十一岁中举,三十四岁进士及第,此后有十五年的仕宦经历。他有极富个性的文学主张,有明确的政治立场,有批判朝廷不良风气的勇气,为官时也能有所作为。

由于上书言事、批评执政大臣,他在万历十九年(1591)四十二岁上,由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被贬为徐闻典史。他在赴任和北归途中,先后漫游了罗浮山、澳门、肇庆等地。这些入山出海的游历经验,为创作《牡丹亭》等戏曲作品提供了不少素材和灵感。

由徐闻北归后,他在遂昌县担任知县数年,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回到临川隐居,筑“玉茗堂”,开始集中精力创作戏曲。除完成于南京任上的《紫钗记》和更早的《紫箫记》外,他的另外三部戏曲代表作《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均完成于弃官归隐于临川的岁月。

汤显祖的诗文和戏曲创作于入仕前即已开始。在当时以及后世看来,他最重要和最璀璨的身份,依然是才子、文人,而不是一名官僚。他的众多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还是戏曲,其中《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为“临川四梦”,又叫“玉茗堂四梦”,都与“梦”有关,都以“爱情”为主题。其中在当时及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写的是一位年轻女子因情而死,又因情而复生的故事。《牡丹亭》体现了汤显祖思想中挣脱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一面。《牡丹亭》的出现,在人气上超越了此前风行的《西厢记》,如比汤显祖小近三十岁的沈德符所言,“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作者“才情自足不朽”。 aGMbL0WpcOotx+b90cuwqiHJD8Hl1P4Waj93ornAbG+VjSxBVhtkRbY3iF1+3HX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