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有时会想:迄今为止我到底做过什么?如果要给自己加个头衔,会是什么?回想过去,我主要从事写作、编辑书刊、经营公司等工作,于是,脑海里便猛然浮现“商人”这个头衔。

所谓商人就是做生意的人,我把自己当作从商资本,从十几岁开始就一直在经营自己。

提起做生意,可能有人会误解成卖东西,但对我来说,做生意是一件对世间有意义、给人以喜悦和感动的事,是付出与回报的等价交换,也是没有谎言的可靠行为。

我17岁从高中辍学,开始了打工生涯,当过咖啡店店员、搬家工人,发过传单,做过保洁,也做过建筑工人。我刚攒够钱,就怀揣梦想去了美国旅行。

现在想来,那时的我是将年轻、体力以及对梦想的热忱当作了资本吧。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越是认真工作的人越会被珍视,但热忱这种老生常谈的东西似乎并不能带来多大的价值。

怎么才能提升自己的价值呢?

我曾一度苦恼于这个问题。

在美国遇到书店文化

在美国,我流连于不同的书店。那时,美国有很多各具魅力的书店。每家书店的书籍陈列风格都体现着店主的喜好,理所当然,也就吸引着有相应喜好的读者。还有些书店置有舒适的沙发,放着美妙的音乐,提供咖啡,氛围好不惬意。

不擅英文的我,热衷于看视觉传达类优秀的旧杂志 或稀有的艺术类书籍。这些书刊里精心编排的时尚元素、室内装饰案例及各种设计图样,一下就吸引了我。

我突然想到,也许日本同样有人对这些视觉传达类书籍感兴趣,只不过由于网络不发达,他们找不到购买途径。当时我认为设计师或摄影师这类从事创意性工作的人会对这类书籍感兴趣。

于是我在美国买了很多书,回到日本就立即开始出售。我没有店铺,只能提着塞满书的大手提袋,访问设计师或摄影师的事务所,和他们谈生意,也就是上门推销。

慢慢地,书的销售情况有所改善,也会有客人让我帮他们定购书籍,但是我并不能以此为生,在卖书的同时,我需要兼职做好几份工来维持基本生活。

这是我25-30岁时的状态。

后来,我在一个开外文书店的朋友那里借了一小块地方,做起了小店生意。同时,我也开始采用移动书店的模式,开着车到不同的地方去卖书。35岁时,我有幸找到了合作伙伴,我们一起开设了“COW BOOKS” 。从此,我的从商之路逐渐步入正轨。

杂志编辑最需要商业技巧

出任《生活手帖》 的总编时,我40岁。那时的我,别说在编辑部工作过,就连当公司职员的经验也没有,出任总编对于这样的我来说是一次很大的人生转变。我刚上任时,杂志的发行量只有全盛时期的1/10。提高杂志的销量,便是我的首要任务。

就任总编之后,我发现《生活手帖》过分执着于给读者提供好的、正确的、符合《生活手帖》风格的内容,却忽略了捕捉时代的新趋势,这导致《生活手帖》的销量低迷。然而好的、正确的内容不一定能第一时间激发读者的购买欲,符合《生活手帖》风格的内容也不一定符合时代需要。既然如此,我就需要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生活手帖》,同时思考如何使其更具商业价值,这对于当时作为总编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一直认为,不能仅仅着眼于工作本身,重要的是把工作当作做生意。“做生意”这个词可能在有些人看来带有贬义,它似乎意味着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前面,但实际上,只注重自身利益的生意绝不会持久。做生意最基本的是超越人们的期待,总之,为人效劳,让对方高兴、有钱赚,自己最终也会因此获得利益,这就是生意的基本,秉持这一原则,我们才能得到信任,生意才能得以持续。

在改造《生活手帖》的过程中,我也贯彻了这一做生意的基本理念。虽然改造过程中不断出现超乎想象的困难,但大约从第5年开始,改造的成绩逐步显现。最终,《生活手帖》的销量增长了几倍,我也从改造过程中感受到了做生意的乐趣。无疑,在我当总编的那9年里,得到锻炼的不仅仅是我的编辑技能,更主要的是我做生意的能力。

我们无从选择工作中遇到的人

我49岁那年,卸任总编,闯进IT行业。现在我在美味健康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共同CEO。最近几年,由于商业规模扩大,我迎来了全新的局面。可以运用的资本越多,我肩上的担子也就越重,压力前所未有,何况我还要负责公司事务里最难的一部分。

你认为公司里最难的工作是什么呢?

答案不是市场营销也不是程序开发,而是和他人交流。我们公司是一个小型创业公司,因此必须向那些不了解我们、感觉不到我们事业价值的人一点点解释我们的业务,争取他们的理解、合作和支持。这件事对公司来说非常重要,不能有丝毫懈怠。

有时我必须向对方说明我们的想法精彩在哪里、对于未来我们有什么愿景、之后我们会用什么方式提高公司的业绩、公司的前景如何。我也时常会感到抑郁,不想去解释说明,不想去做商业洽谈,不想去见那些完全不理解我们的人——很多时候,即使我精心准备,对方也完全不能理解。

经过多次艰难的谈判,我切身体会到了交流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我们无从选择遇到的人,难免会遇到无法沟通或自己不喜欢的人。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把该传达的事情传达清楚,超越对方的期待,拿出成果,这就是工作。

工作的乐趣在于提升交流质量、构筑人际关系。为了使双方互相信任、最大限度地迸发能量,交流是必要的,也是一个挑战。因为这段经历,我觉得工作越发有趣了,甚至觉得三十几岁、四十几岁也只是我人生的准备期。

在这本书里,我想传达给大家的是现实工作中交流的重要性。除了重要的汇报日、重要的洽谈和会面这些决定胜负的场合,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有大大小小的难关。我们该如何调整身心状况、做何种准备来应对这些困境呢?

我希望那些在工作中感觉痛苦的人,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一些帮助你消除不安、重拾自信的启发。

松浦弥太郎 gPrJKxbEaY0ZRrjO2fhIV56eNPJkETLDwRJD0Fl9nGrR6obbApd2ZI7X0LA8tV9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