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如何生活,2个人如何生活,3个人乃至更多人又如何生活,本章将为您介绍7名极简主义者的生活状态。
他们用能够满足生活需要的最少量物品,想方设法,努力追求并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自在生活。家庭结构不同,大家在意的事项、努力的方向也不一样。
下面就让我们赶快来看看,被称为“极简主义者”的这些人,究竟是以怎样的视角、用怎样的方式来创造生活的吧。
留一份从容,就能给“想做的事”注入能量。
合理消费,让自己度过更多幸福时光。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 com/minimalist_sibu/
Blog :“极简主义者小澁的博客”https://sibu2.com/
独居 :现住福冈23岁 minimalist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住所
:1居室,4.5张榻榻米大小
(不包含独立浴室的面积),房租2万日元/月。
简介 :澁谷直人,1995年出生于福冈县北九州市,在极其优渥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原“极繁主义者”。著有《两手空空地生活》(Sanctuary出版社)曾登上亚马逊畅销书榜榜首,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其本人担任监制的品牌“minimalist”中,负责设计面向极简主义者的产品。
“需要/不需要/该扔掉”的标准 :犹豫是否需要,那就是不需要。当下就觉得没它不行,才叫需要。
这就是我家。4张半榻榻米大小,房租每月2万日元。为了能悠闲度日,我花钱时比较看重三个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可以保持健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窗帘、冰箱、微波炉、床,这些东西我一件都没有,但仍旧生活得很惬意。
我还是一名自由职业者时,便产生了“我要从家里搬出来独自生活”的愿望。怎样才能用微薄的收入支撑自己的生活呢——不要那么多东西不就得了。冰箱、彩电之类的大件家电一概不要,这样也就没必要住在大房子里,启动基金应该用不了多少。出于这种想法,我开始精简物品。
直到如今,“拥有的一切物品都需要成本”这一观念仍旧扎根于我的脑海。
当我发现,每月7万日元的生活费就能过得心满意足时,我立刻从家里搬了出来,开始了期盼已久的独居生活。生活开销少了,劳动时间也能相应缩短,就有更多闲暇用来满足兴趣爱好,享受生活。
生活中,我最为看重的一点,便是“悠然从容”了。
我总是觉得,若被“不得不做”的事情束缚住,那么这样的事情越多,人生也会变得越来越不自由。因此,我希望尽量将精力放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至于不想做的事情,则能不做就不做。
悠闲自在地读读书、睡睡午觉、写写博客……
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能节省时间的扫地机器人、有助于健康管理的营养品和健身房会费、车站附近交通便利的狭窄出租屋,给这些东西花钱时,我从不吝惜。
回想过去,我真是喜欢追求时尚,家里给的零花钱、自己赚的钱,有一大半都用来买衣服和时尚杂志了。
由于我到处搜罗衣服,买个不停,衣柜也总是满满当当的。然而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时常穿的,翻来覆去也不过是自己中意的那几件而已。
因此我决定,我要玩儿转“每天都穿同款衣服的时尚”。
每天的衣服都是“老一套”,不仅省了穿搭的工夫,还能把省下的时间和金钱用来做其他事情。
对我来说,这样才更有魅力。
同样的鞋子买了3双,每天穿都不用担心穿坏,非常舒适,而且不用为第二天要穿哪双鞋而烦恼。换季了也不用买新鞋,节省开销。
为了烘干后能立刻把衣服晾起来,我在带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正上方架了根悬挂杆,做成一个简易衣橱,把所有衣服都用MAWA
的晾衣架挂在这里,清爽利落。4件白T恤,3条黑裤子,4件外套,一年四季的衣服共计11件。还有16件内衣。
我平时用的背包是côte&ciel
的ISAR系列。这是苹果公司公认的品牌,史蒂夫·乔布斯本人也喜欢用该品牌的产品,因此颇有名气。我之所以决心买下它,一是因为它设计简约,没有多余装饰;二是因为它的版型不过于休闲。此外,用来放电脑的地方还使用了很厚的防冲击缓冲材料。
我不吃早饭,起床后只会立即冲一杯膳食纤维粉——菊粉来喝。午饭也一样,喝点蔬菜汁、蛋白粉之类的低热量饮料就算用餐完毕了。我若午饭吃得太饱就会犯困,因此,便把一日一餐里这唯一一餐留到了晚上来吃。
晚饭也净吃些做着简单、吃完还不用洗太多碗的菜品,比如“糙米盖饭”“无须加工直接食用的水果和生鱼片”之类的,不必劳心费力地烹调。真正好吃的米饭,没有配菜也一样可口。
我的食谱常以蔬菜和鱼为主,照片上是糙米饭和纳豆,盘子里是水煮青花鱼罐头搭配切好的生菜叶。因为烹调简单,我经常使用“罐头”“净菜”“冷冻蔬菜”一类的食材。
厨房家电只有两样——电磁炉和电饭锅。电磁炉用的是dretec
的小型电磁炉,电饭锅用的是KOIZUMI
的单人电饭锅。剩余的厨房用品也只有单柄锅、水果刀、案板、勺子和笊篱。拥有能满足生活需要的最少量物品就够了。
我没有冰箱,所以常会储备一些可以常温保存的罐头和营养品。新鲜的鱼和蔬菜等物都是去家附近的超市买,买回来后当天就全部吃光。牢记“只在必要时刻,准备必要的量”。
我没有窗帘,也没有桌椅,飘窗就是我的桌子,吃饭、办公,都在这里。
有些朋友也许会担心隐私问题,磨砂玻璃可以消除被“偷窥”的担心。光线让我觉得精神抖擞,我已经疯狂爱上了这种爽快的感觉。
帮我清扫地板的扫地机器人Braava
,机身小巧,节省空间,没电了给电池充电即可,省去了电线缠得乱七八糟的烦恼,工作时噪音很小,晚上在出租公寓里打扫也没有问题,非常好用。极简主义者本就不必提前整理房间来给扫地机器人清除障碍,二者简直是绝配。
我尝试过不少产品,才最终寻得了IRIS OHYAMA的Airy床垫
。床垫很轻,无论搬运还是折叠,都很轻松。
没有床以后,我养成了“除就寝时间,都把寝具叠起来”的习惯,这样,不但能让自己不再赖在床上磨蹭,还能让房间看起来十分宽敞。
不看电视的日子,我已经过了好几年。不过有时,还是想享受一下大屏幕观影的乐趣,看看YouTube
,或者欣赏一下能在线观看的电影。于是,我购入了可以装在天花板上、没有烦琐配线的投影仪。这款投影仪也有照明功能,安在家用吸顶灯吸盘上,不费什么工夫就能装好。它不像电视那么占地方,非常适合爱好影像的极简主义者。
我想尝试一下“无钥匙化生活”,便购入了这款安装在玄关的新式家电。只需随身携带手机即可,省去了掏出钥匙开锁的麻烦。
另外,这款锁还有“自动上锁”功能,能够防止你忘记锁门。
为了实现“只拿一部手机就能出门”的生活,我开发了能够贴在手机背面、“与手机融为一体”的钱包。里面可以装3张卡,几张纸币,1把钥匙,绝算不上大容量,不过对东西本就不多的极简主义者来说,这款钱包可谓独一无二。
钱包容量有限,这就需要我们更多地使用无现金支付,养成“只带够彼时彼地所必需的现金”的习惯。
少做“不得不做的事”,不做“觉得应该非做不可的事。”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 com/minimamist_58/
独居,现住东京,20余岁,从事服务行业。
住所
:1居室带厨房,5.2张榻榻米大小(15.8平方米)
,出租屋。
“需要”的标准 :当下是否必需,能否丰富现在的生活,能否让自己精神愉悦,更有干劲。
“不需要”的标准 :款式并没有让自己心动,容易找到替代品,保养起来很麻烦。
“该扔掉”的标准 :基本不会再让自己感到心动。感觉近期应该用不到。
卷叶榕,卷卷的叶子是这种植物的特征。耐干燥,好养活。
1居室带厨房,5.2张榻榻米大小——1年前我来到东京,搬进了这所房子。
此前我在爱知县住的房子比这里要大一倍还多,不过那时,我已经开始了“少物生活”,现在房子虽然变小了,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便。
8年前,我在杂志上看到“断舍离特集”后深受震撼,开始关注“少物生活”。我发现,房间之所以总也整理不好,原因就在于东西太多。
虽说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我终于分清了哪些才是自己真正喜欢和需要的物品。身边都是自己的“心头好物”,生活起来真是一身轻松。
我认为,房间看起来是否宽敞,与其说取决于房屋实际有多大,倒不如说取决于地板露出来多少。因此,我尽量不在地板上摆放家具。
我非常喜欢复古的物件,细长的桌台就是在二手家具店淘到的,貌似以前是熨衣桌来着。它可以折叠,既能当架子,也能当桌子,一物多用。
复古家具搭配观叶植物卷叶榕,与我之前的住处几乎并无二致,让我感到很安心。
有了绿植,能让原本简单朴素的房间富有生气。
在整洁的客厅里喝着最爱的咖啡,悠闲自在,是我最幸福的时光。
只有在睡觉前,我才会把床垫铺好,平时则要么立起来放在房间的角落,要么折成三折后闲坐在上面,当沙发用。
我的被子是NITORI
的“轻巧松软羽绒被”,又轻巧又暖和,非常舒服。
我很喜欢间接照明,也拥有几件用于间接照明的器具,享受着它们带给我的乐趣。近来,Sonnenglas
深得我心。
太阳能充电和无线型设计是我钟爱它的两大原因。它还能挂起来,这也为房间装饰提供了更多可能。
最近买了台电视机。使用“WALL TV STAND”
系列的电视机支架,可以把电视挂在墙上,清爽利落。
借着把床给“断舍离”掉的机会,我添置了靠垫。有了靠垫后,房间顿时错落有致了起来。正因为过着“少物生活”,对每件物品才要更讲究。
我一直很想买的sonnenglas。玻璃罐里可以放入自己喜欢的东西,现在放的是干花,不过,放些首饰或者外国硬币之类的应该也不错。这是一款在南非制造的公平贸易产品
。
为了实现“少物生活”,我尽量选择可以“一物多用”的物品。大大的篮筐也是二手的,里面装的是化妆用具。我把洗完澡后一定用得到的吹风机等物品,连同早上化妆时所必需的一整套化妆用具,集中放置在了这里。为了不让篮筐里变得乱七八糟的,我把这些物品按种类装进了不同的收纳盒,整理妥当。
篮筐盖子很坚固,所以我也把它当成茶几来用。有客人到访时,它便成了备用桌。
篮筐内部。篮筐的容量相当大,连卷发棒和吹风机都装得下。看着收纳容器被物品整整齐齐严丝合缝地填满,心情也十分愉悦。
将化妆用具从篮筐中拿出来放在盖子上,边喝咖啡边化妆,是我每天清晨的“必修课”。
将护肤用品、护发用品、身体乳、护手霜一类的物品集中收纳。竖着摆放,时间紧迫时,也能迅速取用。
我在Can Do
发现了一款盒子,用来装化妆品,高度和宽度都刚刚好。立式收纳“竖着放更纤细”的特点,很合我的心意。
我将衣柜里的物品清点了一下。
一年四季的衣服共计16件(4件上衣,2条裤子,1条短裙,3条连衣裙,6件外套)。配饰共计22件。内衣、袜子、各种内搭共计27件。总计65件。
当季穿不到的衣物,我都收纳在行李箱里。
3件优衣库的纯色T恤,1条紧身牛仔裤和1条无印良品的牛仔短裙,2条花披肩,把它们排列组合一下,就成了我每天的制服。
我很喜欢小配饰,所以会换件披肩,换个包包,或者改变一下妆发,以此来转换心情。
我终于拥有了心心念念了许久的MAWA衣架。果然,那些觉得“好想要啊”的东西,总有一天还是会买的。把衣服挂在上面,简直牢靠得可怕,绝不会滑落。
真正的好东西,用过才知道。
这是我成为极简主义者的3年来最喜欢的一件连衣裙,一直翻来覆去地穿。另一件则是我今年添置的唯一一件连衣裙,价格便宜,可以“季抛”。
这两件衣服有些掉色,被太阳晒得也有些褪色,再加上有比较明显的开线,我便把它们丢掉了。
当衣服与年龄不再相称,或是不再合身,那就和它说再见吧。
没有洗衣机的日子,我已经过了1年多了,目前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便。衣服基本靠手洗,大件一些的,比如床单之类的,就在周末拿到投币式洗衣房去洗。
为了重新评估最低生活成本,有时,我会设立NSM(No Shopping Month)——“不购物月”。不过,在此期间,若是“弹尽粮绝”了,我也会考虑备选方案。
我会用记账App——Zaim来进行财务管理。因为是“无现金派”,所以不会随身携带存折和钱包。我把无印良品的护照包用作了钱包,将简易账本、存折和银行卡一类的物品全都归拢进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