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年年初,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两会”上提出“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专注投资高风险、失败率高的中小科技企业”的提案,在“两会”上和全国引起巨大的震撼。随后,各省市科技系统纷纷出资设立国有风险投资公司。
深圳创投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曲折道路。
第一阶段是从1998年到2000年,这是深圳创投业的起步阶段。1998年,深圳市政府责成深圳市科技局制定发展创业投资方案。王守仁回忆道:“当时,市政府原则上不同意叫风险投资,因为深圳创投业在起步时虽然应由政府财政和国有企业主导,但也要设法吸引大量民间资金参与,如果叫风险投资岂不把民营企业吓跑了?于是1999年年初开始筹建创新科技投资公司(创新投资集团前身),并于当年8月26日正式成立,资本金为7亿元,其中财政出资5亿元,几家国有企业出资2亿元。同时,深圳还颁布了创业投资可以享受与中小科技企业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同年上半年,北京信托公司出资5亿元设立北京市风险投资公司(后来因经营差而销声匿迹),上海国资出资6亿元设立上海创业投资公司。在2000年第二届高交会上,深圳颁布了《深圳市创业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这是全国第一部区域性创业投资规章。《暂行规定》不仅降低了创业投资公司的设立门槛,其资金可以全额投资,允许成立管理公司,受托管理创投公司的投资及管理业务,还规定设立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以下简称深创投公会),明确规定深创投公会的服务与自律等职责。”
2000年,深创投公会成立。同年,深创投公会在高交会上举办了第一届创业投资高峰论坛,向海内外宣布深圳创投业正式起航。
 
    图4-1 王守仁在第十四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演讲
第二阶段是从2000年到2010年,这是深圳创投业的发展阶段。首先,经过了短暂的衰退期,即2001—2004年间,美国纳斯达克泡沫破灭后,创业板随后搁浅,为迎接创业板而停发新股的深交所和创投行业双双受到严重影响,到了2002年下半年,创投业举步维艰,创投机构出于生存考虑纷纷改行,深圳创投机构有40%改换门庭,不再投资中小科技企业,而将大部分资金拿去投资股票。
其次,从2004年中小板设立和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开始,直到2009年创业板正式上市,深圳乃至全国创投业再次崛起,迈入了一条从小到大的快速成长之路。2004年中小板开盘后,深圳达晨创投投资的一家电子企业成功登陆中小板,由此给创投业带来希望,随后,一大批被投资的具有高成长性的创新科技企业陆续上市。这大大激励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创投业,特别是2009年下半年创业板正式开板,科创企业上市门槛降低,审核效率大大提高。此时,深圳创投机构达到100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达几千亿元,其规模在全国遥遥领先,投资效率也节节攀升。
第三阶段是从创业板开设至今。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当中,深圳创投业已成为颇为发达的新型投融行业,从资金管理规模、管理机构数量到从业人员等方面,已与北京、上海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深圳的创投业有较高的投资成功率,在每年召开的国际性创投论坛上公布的前五十名中,深圳的创投机构约占20%,如深圳创新投、达晨创投、同创伟业、东方富海、基石创投、松禾资本、创东方等。
深圳创投业之所以在近十年中发展如此之快,很重要的原因是深圳设立了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深圳先是在市财政局设立了30亿元的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后于2015年正式设立了1000亿元引导基金,2017年又专设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专门引导放大民间资金主导投资早期小型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