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守仁在过去20多年里亲历了深圳创投行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他回顾了深圳创业投资应科技产业化需求而产生的时代背景——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任何供应链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因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强力需求应运而生的。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时,深圳的产业开始由“三来一补”向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科技产业转型升级。当时,由美国主导的信息产业革命正席卷全球,它在控制核心部件和计算机软件的同时,将部分硬件制造向亚洲扩散。深圳毗邻香港,在这一拨产业转移中获得先机。为了顺应这一潮流,中央有关部委和各省的国有电子企业纷纷来深圳设立分公司、成立子公司,并进行市场化运作。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比较自由、自主的市场环境形成了深圳的移民文化,通过不断碰撞和融合,新思维、新创意及敢于竞争已成科技创新和创业投资的基因,一大批有科技企业背景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纷纷在深圳创业,如大族激光的高云峰、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华大基因的汪建、比亚迪的王传福、腾讯的马化腾等。深圳成功创设“虚拟大学园”,引进清华、北大、哈工大等国内一流高校的先进科技成果和人才,设立创业投资机构,如深港产学研创投公司、清华研究院的清华力合创投等。此外,深圳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风险大、失败率高而一旦成功后将成为科技行业领头羊的政策,并相应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在此,特别要指出,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对于变化迅速、风险高的技术开发工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给予支持”。我国创投业由此进入了探索起步阶段。1986年1月,中国第一家创业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遵循这一决定,科技部组织专家赴美国硅谷考察,并撰写了有关建立创业投资机制的报告。随后,科技部在调研的基础上,将深圳确定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在实践中进行探索试验。为培育一批创业投资管理干部,深圳先后派多批干部赴美国进行创业投资考察,回国后,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了新设的创投机构的创建者或高层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