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北宋书院发展概况

一、北宋书院基本情况统计

据白新良先生统计,宋代共有书院515所,其中73所可以确考为北宋书院,317所为南宋书院,125所书院则分不出南北宋而只能笼统称为宋代书院。北宋73所书院中,新建书院71所,修复前朝旧书院2所。北宋时期,历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凡九帝共167年(960 —1127)。是期书院总数在73所以上,略微超过唐五代十国共计近350年所有书院数量的总和,而实际存在的书院当在百所左右。 增长速度的加快,标志着中国书院历史已经进入一个初步而重要的发展时期。

值得注意的是,与北宋大体同时的辽代,虽然是少数民族政权,但也有创建书院的记录。雍正年间《山西通志》记载,辽翰林学士邢抱朴曾在其家乡应州(今山西应县)龙首山创建龙首书院。按:邢抱朴,景宗保宁元年(969)官政事舍人,知制诰,累迁至翰林学士,加礼部侍郎。统和四年(986),加户部尚书,迁翰林学士承旨。这一年,辽宋雁北大战,宋军南撤,他曾赴应州处理善后。统和十二年(994),拜参知政事。后赴燕京(今北京),任南院枢密使,卒于任所。因此,龙首书院的创建当在公元969—994年间,时当辽景宗、圣宗之际,与宋太祖、太宗朝相当。可见辽代书院的出现时间较早,若当于北宋初年。惜乎史志所载仅有龙首一院。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肯定其积极的文化意义。辽代书院虽为汉族大臣所建,但它开少数民族政权建立书院之先河,无疑会对日后金、元、清等政权制定书院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龙首书院还是山西历史上第一所书院,对于区域文化建设有开创之功,后人也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二、北宋书院的区域分布与特点

北宋73所书院,分布在直隶、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14个省区 ,每省区平均5.2所。结合每省区的平均数值,我们可以将北宋各地书院分布作三级区划:

一级:5所以下,低于平均数,有直隶、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四川11个省区,占绝大多数,皆属于书院不发达地区。

二级:5 —10所,略高于平均数,有河南、湖南2个省区,属于书院相对发达地区。

三级:10所以上,只有江西一省,计有23所书院,远远高于其他省区,是北宋时期的书院发达地区。数十年前,曹松叶先生评价江西对整个宋代的贡献时,曾称“江西省是宋代书院发生原动力的所在”,以此评价其在北宋时期的地位,亦很相宜。

考察北宋时期书院的区域分布情况,我们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与前代比较,书院的设立范围有所扩大,江苏、安徽是新辟地区,这样华东地区就连为一片,不再有空白。

第二,南北比较,北方各地书院数要明显少于南方,而这时全国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这说明,政治与文化教育是可以剥离而各自发展的。当然,这种分布特点在书院发展的初始阶段就存在,在以后的历朝历代将更为明显,应该作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加以注意。还应该注意的是,书院发展虽然可以与政治剥离,但却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因为江南自唐代以来即逐渐开发而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经济的发展可以为书院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第三,南北各省以赣、湘、豫三地书院最多,可以视作三个中心。河南以东京开封府、西京洛阳府与南京应天府成东西一线,书院依凭政治、经济等综合因素而得到发展。江西、湖南两省书院则相对集中在赣江、湘江沿岸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由此可知,书院的分布出现线状的苗头与趋势,这比之唐五代的点状分布已有明显的进步,是书院获得发展的一种标志。

三、北宋书院的时间分布特点与两个发展阶段

在北宋73所书院中,能考定创建或兴复年代的有57所,约占总数的78.08%,分布在太祖至钦宗9朝中,另有16所只知道创建于北宋,而不能确定具体朝代。各朝代书院数量,以仁宗、神宗朝最多,各11所,并列第一。真宗、徽宗朝各8所,并列第二。以下依次是哲宗朝7所、太宗朝6所、太祖朝4所、钦宗朝2所。英宗朝的情况有点特殊,前后4年,白先生计为空白,而曹先生则计为2所。这种统计差别,基本不会影响我们对大势的判断,正好还可以作为分隔点来考察书院在时间维度上的总体分布特点。英宗以前四朝(960 —1063),有书院29所,约占书院总数57所的50.88%。英宗以后也是四朝(1068 —1127),书院数则为28所,约占到总数的49.12%。可见,北宋前后两个阶段的书院数只有1所之差,几乎一样,反映不出区别。据此,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北宋前后期书院的发展处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但必须指出的是,这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如果考虑到前期四朝有104年,而后期四朝只有58年这一事实,那我们就不能贸然说两个阶段的书院发展旗鼓相当了。也就是说,一组数字,不考虑其他因素和考虑其他因素,会得出很不相同甚至截然不同的结论。统计、分析方法必须运用得当,才能客观反映事物的发展状况。这就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避免统计数据的误导,以求客观全面地展示书院发展的固有轨迹。科学而严谨的方法,应该是从发现问题之处着手,设计一种均衡一致的处理模式,使所有的数据皆能纳入恒定不变的标准之中。因此,本书不同于过往的同类著作,将引入以年为单位和以朝代为单位的两组平均数,以期化解这一引起偏差的问题,克服因朝代时限长短不一而对整个书院发展过程评估所带来的误差。原则上,所取时间单位越小越能达到恒定标准所追求的“平等”的目标,而在平等条件之下的比较与分析,其结论将会更加接近客观与中肯。当然,也有例外,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各朝书院数量,我们可以作成一个柱状图,并加上以虚线表示的“朝平均数”,这样,北宋书院在时间上的分布就形成了如下一个效果图。见图2.1。

图2.1北宋书院发展轨迹参考图Ⅰ

图2.1有一个双峰并峙的图像,据图可知:

第一,以朝代平均数为水平线,北宋书院的发展有三个梯次。最高层是仁宗、神宗二朝,书院数量最多,是书院发展的高峰期,而细察图2.1,可以得出书院在庆历兴办官学以后才得到较大发展的结论。那种认为北宋后期书院发展归于沉寂的观点 是站不住脚的。中间层是略低于水平线的真宗、徽宗、哲宗、太宗四朝,分处双峰之侧,表明在较长的时间内,书院发展还是维持了相当的水平。第三层则居首尾两端,一则表示上升之势,一则体现下滑之象。

第二,北宋书院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双峰之间英宗朝是一条天然分界线。其前,书院数是一个稳健爬升势态,到仁宗朝达到顶峰。其后,以神宗朝为顶点,书院数又是曲折下降之势。爬升—登顶—陡落—陡升至顶—下降,这样一个曲折过程大体上就是北宋书院的发展轨迹。

根据各朝书院的年平均数,我们可以绘制另一幅北宋书院发展柱状图,见图2.2。

图2.2北宋书院发展轨迹参考图Ⅱ

图2.2是一个虽有曲折,但却总体一路攀升的图像,其所反映的趋势是积极向上的,表明北宋书院的发展整体呈上升之势,其结论仍然不支持北宋后期书院陷于沉寂的观点,此其一。

其二,以北宋年平均书院数0.437所为基点,我们可以将书院的时间分布由低至高划分为三级。

一级:在基点以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徽宗各朝皆属于此,这表明大多数朝代的发展速度不是很高,尤其是北宋前期近百年间,其发展速度皆在水平线之下。

二级:略高于基点。神宗、哲宗朝属于此列。其时皆在北宋后期,表明书院发展开始加速。

三级:高于基点数倍。仅钦宗一朝,它表明书院在北宋末期形成了一个发展的最高潮。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时段上,图2.2的图像和结论与图2.1很不一致,甚至相反,这就需要进行前述原则下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考其原因,还是时间单位长短不一所致,其他各朝是积数年至数十年后的平均数,而钦宗朝仅仅一年,其书院数量本身就是平均数。这样,在平均的背后实际上就出现不均不平。因此,上述结论并不十分可信,更不能无限制地予以夸大,而必须加以修正。比较平实的结论,应该如是说:北宋后期书院的发展速度高于前期,而且其势头保持到末年也不见减。

根据书院发展的内在逻辑,并综合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以仁宗庆历新政为界,将北宋书院的历史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自宋太祖建隆元年至宋仁宗庆历三年(960 —1043),凡84年,兴复创建书院21所,约占已知确切年代57所的36.84%,与第二阶段相比,数量上没有优势,但凭着朝廷和地方官府的努力,这个时期的书院营造出了显赫声势,以后世所谓“四书院”“三书院”之名称闻天下,获得了社会的广泛承认。除了声名显赫之外,这个时期书院的最大特色就是强化教育教学功能,替代官学为国家培养人才。

第二阶段,自庆历四年至北宋末(1044 —1127),创建兴复书院36所,约占已知确切年代57所的63.16%,书院建设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发展期。虽受三兴官学运动的影响,书院因此失去官府的热情支持而没有了前期的夺目声名,但深入扎根民间,使它获得了更多的发展养分,这是一个最大的发展特点。此外,脱离官府强化教学的关照之后,书院的其他文化功能也在满足民间文化需要的诉求中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两个阶段的有关情况,我们将在下文的讨论中详述,此则只作简要的说明。 l22aSnGdV/dPfr+gbkLHqjJM7Ojsjb/gtRYTvVbKkswy/zn4/F3EM7lGW9Ttf7p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