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逐步健全,尤其是科技创新板(以下简称“科创板”)快速地大力推出,以及创业板注册制的敞口拓宽,将加快打破原有拟上市公司格局,改变现有上市公司的业态分布。股权投资的可选范围持续增加,资本市场变现的场景貌似增多了,实则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尤其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发布之后,市场上的资金被关进笼子里,大量股权投资基金募资困难,加上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带来的业务沟通不畅,有大量的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大幅裁员,甚至注销公司。不过,这些消极影响并没有阻碍二级市场机构投资的造富步伐,进而刺激了一级市场的活跃。社会资金对硬科技企业加大了投资力度,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对技术创新企业和人才提供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政策红利,这些无疑都是 2020 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显著特点。
以上变化充分说明中国的资产证券化程度提升空间巨大,它也可以像纳斯达克、伦敦、法兰克福等交易所一样,吸引和容纳大量的海内外优质企业。另一方面,国家资金和社会资金也在投资标的的选择上更加多元化,以此降低投资风险,扩大投资视野,在与世界上顶级的交易机构进行博弈的同时,不断提升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市场知名度,从而力争赶超老牌经济体的资本市场。
我认为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对以下挑战予以充分的重视:
第一,从业人员甄别投资项目的眼光有待锤炼。人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从来没有什么经验是凭空得来的。美国、英国等老牌经济体对资本市场的体验和解读都是从很多个经济周期的反复摸爬滚打中深刻体悟得来的,是在与众多机构和监管体系的博弈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所以,有些坑是必须跳的,吃一堑长一智,才可以较快地从坑底爬上来。无论是我们的监管机构还是资本圈的从业人员,对项目本身的客观判断,以及对国家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都至关重要。投资团队既要能从宏观上预测未来的大势所趋,又要从微观上调查清楚企业的团队管理、核心业务、市场拓展等,并且还要通过投后管理和资源整合为企业赋能,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中国在汲取欧美等经济体资本市场经验和教训的同时,要做好有关部门人员的培训工作,以便适应新的金融产品要求。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对国外投资机构的开放以及外资股比限制的放宽,市场化程度较之前更强,国内的投行和投资机构已开始在市场上与相关国外机构正面搏杀。这种搏杀带来的一定是血与泪的教训。不过中国人是最擅长学习的,在付出心血之后,肯定会把资本市场最根本的人才资源体系健全完善。中美贸易战也会促使众多的国外金融人才回归,最终促进中国金融市场良性发展。
第二,市场监管制度需要逐渐完善。资本市场的完善除了靠人,正常的经营运转必须要靠制度来支撑——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凝结了很多代人的智慧结晶。从实际情况看,虽然我们目前的市场监管制度颇为严格,但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原来在强制企业利润分红方面没有规定,现在对此有了制度性要求,但仍然不够;再例如对企业入市、退市的严进严出虽有制度规定,但真正退市的企业实际并没有多少,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我认为,对于任何一项制度的完善绝不是靠照抄照搬得来的,而是靠模仿加创新,再结合本地资本市场情况,由资本市场的参与者们共同努力打造而来。同时这种制度要兼顾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平衡多方利益诉求,在约束中成长,在成长中阶段性放开和再约束,以使资本市场能够长期健康地发展壮大。
第三,资金方面对资本市场的认可度的提升挑战。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大众的投资渠道很单一。随着金融业的大力发展,众多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人们的投资意识和投资理念都在发生转变。但近年来中国股票市场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状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国股市不断再创新高。中国资本市场会不会出现像美国股市一样的持续上涨以及由此带来的资金变化,将是我们未来要应对的巨大挑战。
随着价值投资理念越来越被投资者认可,投机氛围会不断趋弱,一旦资金对资本市场的认可度处在一个整体向上的环境里,就会做出非常正面的回应,资本市场也会逐渐展现出它的价值魅力。
一级市场的投资对很多民众而言非常陌生,不过“人无股权不富”这句话倒是成了市面上的流行语。大量第三方财富机构在普及股权投资教育方面做了许多工作,高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纷纷上市带来的造富效应也使得很多人开始考虑资产配置,即“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另外,银行的低利息让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使手中的资产保值增值,如此促使了大量的长钱投入长期回报较好的股权投资领域。资金内循环和生产内循环共生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内循环,资本市场必定在这一轮政策红利和疫情带来的内循环环境里风生水起。
科创板让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对二级市场一夜暴富的幻想风靡一时,也让投资机构对项目的判断简单化。在赛道选择和赛马选择的过程中,既有大量的“学费”交给了市场,同时也培育健全了市场。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各路人才、资金更加敢于涌向股权投资市场,极大活跃了股权投资市场。
如何让股权投资简约化,如何使企业对于融资的认知从原来的债权需求大于股权需求转变到股权需求大于债权需求,这是本书希望能在中国资本市场风云变幻之际和大家分享的。
为便于说明问题,我在书中撰写了一些案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