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极具特色,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的规模远超历代。在经济与文化的广泛交流合作中,也不乏文明冲突、新文明冲突的论调。只要打开朋友圈,就会发现这种论争绝不仅仅是学者和思想家之间的纸上战争,也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如何看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被视为划分一个人思想倾向的重要指标。没有人能否认全球文化的相互影响,争议的关键在于碰撞而非融合:不同文化之间是否可能真正平等?如果不能,文化的交流应该以何种文化为主体?不同文化优劣如何,换言之谁更适合未来人类?是否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化模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是否应该坚守自己的文化绝不妥协,又要在何种程度上实现兼容并蓄?这些曾经被哲学家们反复争辩的问题,正在越来越普遍地成为普通人朋友圈中的议题,并伴随着一个个新闻事件,引发广泛的争论,甚至导致一个新的现象,即所谓的“朋友圈撕裂”。

在当前中国社会,文化的交融有纵横两个尺度,从横向来说,是其他地域外来思潮的影响,这一方面,很多学者有非常深刻的论述,中国文化发展本身也融合了不少其他地域的文化,佛教的中国化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就是一个突出的案例。当前社会如何看待外来思潮,已经有不少学者有多种形式的精彩讨论。本书关注的重点是纵向的历程,即中国古代文化变迁中的文化融合与碰撞问题。我选择了两个少人问津的细节领域,展示中国文化发展的两个切面。

中华文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也始终面临着文化的交融与冲突。现在的考古研究已经明确,中华文明的起源,并非一地一端,而是“八方雄起”,这些如群星一样的文明,经过交融合流,最终都依附于同一个主流。在传世文献中,“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武成》,“华夏蛮貊 ,罔不率俾 ”,意思是说无论是中原地区的民族,还是边远地区的民族,都对武王表示顺从臣服。这种顺从并非简单的武力征服,也伴随着“王道教化”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竞起,诸家思想在碰撞交融中绽放出极为精彩的火花,并持续影响着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时间演变中,儒家思想的地位日渐提升,最终成为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流,其影响浸润到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古代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实际上是讨论古人日常生活中一些细节的历史变迁,以此来观察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观念和习俗的变化。不同于以往学者的宏大叙述,我选择了一批特别琐碎甚至边缘的细节,我将其称之为“边缘文化史”,比如古人使用厕所的历史变迁、古人吃火锅的历史变化、古人对某个神灵形象的信仰过程等。以其中一篇关于哪吒的讨论为例,这个被设定在周代的神祇,实际上在唐代随着佛教密宗经典被引介到中国,并被持续地予以中国化的改造,其本生故事日渐丰满,并在元明时期,正式成为横跨三教的神灵,又因为话剧和《封神演义》等通俗文艺的改造和推广,成为“全民偶像”,在明代末期开始出现广泛的宗教化信仰。再比如关于古代报纸的讨论,聊到古代不同时期的审查和假新闻,和今天我们面临的不少问题有着同样的文化背景。这批文章大部分发表于我在《扬子晚报》及其客户端“紫牛新闻”开设的专栏“侯教授的文化简史”。

从文化变迁的细节观察历史,我关注的当然是文化交融碰撞中的景观,这些古代的话题,可以视作是我用以观察今天我们遇到的文化碰撞的一个切口。据传是晚唐诗人司空图所写的《二十四诗品》中说,“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很多事情,终古常见,但光景常新。也因为这个缘故,本书的书名取自于文化交流中有名的佛偈。

本书的主要内容源自报纸专栏随笔,文风浅近,难免缺乏厚重之感,但考虑到本书是一部文化随笔集而非学术论文集,没有再改写为严肃的书面语,敬请读者海涵。因为笔者学识浅薄,书中难免错舛众多,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侯印国
2021年5月
于南京小自在斋 TGLf/lDWjMhSWqqf5pF1/THr+GBv4+Qj6K7hMUVWDTZY7BrhvXrNm9OrfxP2DaW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