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尽管如此,我们为什么依然无法拒绝糖 人类无法摆脱的“上瘾程序”

我们的身体状况与心情不是一直稳定的。

“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好疲倦。”

“刚刚还蛮精神的,突然就累了。”

“明明睡眠很充足,但就是觉得困。”

我们的这种不适感都与血糖值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前所述,在血糖上升时我们会感到愉悦,下降时会感到不快。这样看来,好像维持高血糖比较好。但事实并非如此,血糖上升所带来的快感终究只是暂时的。

摄入糖类引起的血糖快速上升,会导致脑内分泌血清素、多巴胺等物质,促使人情绪高涨。我们把情绪变得高涨的点叫作“极乐点”。

然而,这种幸福感无法持久。 由于我们的身体具有降低高度上升血糖值的功能,之后身体就会陷入低血糖状态

当血糖值下降到70mg/dL(3.9mmol/L)以下时,困意、慵懒、疲劳、头痛等不快症状就会随之而来。

这样,我们的大脑就会觉得“还想要让血糖升高,舒服起来”,然后就会不知不觉地付诸行动,去吃一些让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

怎么样,这样一来正合食品制造商的心意吧?可以说完美地创造出了他们“不强迫消费者,消费者是自愿想购买”的预期效果。

而且,一旦糖类上瘾,脑内的饱腹中枢所分泌的一种叫瘦素的激素会变得难以发挥效用(这种现象被称为瘦素抵抗)。

也就是说,饱腹感会消失,人会不停地吃东西。

瘦素被称为“变瘦激素”。当其不起作用时,就会发出“要不停地进食、胖起来”的信号。

这样一来,就会让我们变得懒惰,甚至影响到我们运动减肥,并会让我们陷入不断摄入糖类、运动不足这一通往肥胖的恶性循环中。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如此轻易地落入糖类上瘾的陷阱中去呢?

要明白这一点,就必须首先了解人体的构造。

我们要生存下去,能量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我们安静地睡觉也会消耗一定的能量。

直接产生能量的是糖类。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还不懂农耕,根本无法弄到大米、小麦等含糖量高的食物。因此, “有机会就摄取些糖类” 这一观念就在我们的大脑中被“程序化”了。

因此, 人基本上都喜欢糖类,并且容易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食品制造商们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

这不是简单说一句“这种点心,真让人上瘾”“吃上就停不下来”就完事大吉的问题。 如果糖类上瘾后,以肥胖、糖尿病为首,癌症、心肌梗死、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病等所有生活习惯病的患病率都会上升。 这些我会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详细叙述。

还请大家务必认识到,我们现代人正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 1x1HbTDAcrT97XB8Bd6v4oNCn4kTGSnaP4ZG4C5oPb2UmQ5XK7Mstw2VX+zcdhW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