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头斜悬在京兆府后衙的檐角,金辉穿过两株老树的枝叶,在青砖地上织出细碎的光斑。
石桌案上摆着青瓷茶盏,凉沁的雨前龙井还浮着细白的茶沫,一叠摊开的户籍册被风掀起边角,墨迹在日光下泛着清亮的色泽。
李恪正俯首细看户籍册上的墨字,忽听得院外传来轻缓的脚步声,混着衣袍摩擦的窸窣声。
李恪抬眼时,只见李泰正迈过门槛走进来。
日光落在他肩头,将蟒袍上的暗纹照得愈发清晰,步履间带着几分闲庭信步的从容。
“三皇兄好雅兴啊。”李泰笑吟吟地走向石桌,陆清不远不近地跟随在他身后。
李恪赶紧站了起来,笑着指了指桌上的茶盏,说道:“我就是在等你,茶都凉了你才到。”
李泰慢慢坐下,陆清拱手一揖:“见过三殿下。”
“免礼。”李恪客气地一指李泰旁边的石凳,说道:“你坐。”
“谢殿下。”陆清只是笑着微微低了一下头,恭谨地侍立在李泰身旁。
李恪从户籍册下方抽出一本卷宗,双手向前一递,笑道:“京兆府近月卷宗在此,请雍州牧查验。”
“三哥休要打趣我。”李泰伸手推了推卷宗,并没有接,而是解释道:“今天是我性急了些,冒犯三哥是小弟不对,我特来与你赔礼,你莫要记到心上。”
“你这说的是哪里的话?我是那般小性的人?”李恪把卷宗放下,认真地说道:“今天就是你不提,我也是要提的。秦英贼子,就是天饶他,我都不饶他。”
李泰闻言轻笑道:“看你恨的,莫非说你与他有私仇不成?”
秦英算个什么东西?他连跟李恪打个照面的资格都没有,他配跟李恪有私仇吗?
李恪眉心微皱,不解地问道:“四弟请求延缓大赦,难道不是为了处决秦英?”
“当然是了,只是没想到你也有这想法。”
李泰想杀秦英,只是因为他是秦胜的侄子,至于秦英一案的细节,他还一无所知,只知道秦英犯了死罪。
李泰是为了给太子出气,李恪不可能有替太子出气的想法,为何他也非要置秦英于死地?
不得不说这一次李恪的格局远高于李泰,李恪是出于公义之心,杀秦英就是要给阿鸾报仇雪恨,没有一点私心在里面。
李恪饮了一口茶,问道:“秦英案的卷宗,你看过没有?”
“京兆府的卷宗都被太子压在京中了。”
李泰能在洛阳玩得轻松自在,多亏了李承乾,李承乾把京兆府呈上来的奏章都替李泰批了,一封也没往洛阳送。
正常来讲李承乾这做法就是明目张胆地夺权,李泰回来兄弟俩能干翻天。
李承乾就毫不犹豫地越俎代庖了,李泰则心领神会地笑了笑,堂堂太子在乎这点小权吗?
他这就是替自己干活,同时也替自己担责。
李恪提起茶壶给李泰倒了一盏新茶,淡然地问道:“既然没看过,你却是为何?”
“秦胜在阿爷跟前胡言乱语,昨夜东宫上下被清理了一番,皇兄也被软禁到天亮。”李泰眼角微眯,不悦地说道:“这等背主的狗奴才,少不得要给他点教训。”
“你倒是护兄心切,可人家未必领情,人家的奴才人家自己不会教训么?”李恪边说着话,边从卷宗里抽出一张纸来,向前一递:“你只看看这个,便知我为何恨他。”
李泰伸手接过,心里暗叹,这个三哥真是勾火大师,离间的话说得这么不动声色、这么自然而然。
“尸格?”李泰看一眼标题,便接着往下看,看着看着手就不自觉地抖了起来,看着看着嘴角就不自觉地紧绷了起来,看着看着心跳就不自觉地猛烈起来,呼吸也跟着变得越发粗重了。
一份尸格看完,李泰的一双眼睛已经变成了一双血目,他恨恨地咬牙说道:“剁了他不足以平民愤,我要剐了他!”
剐刑也就是凌迟,民间说的千刀万剐的意思。
剐刑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但只是有,并不普遍也没有定为律法。
唐朝基本没有剐刑,唐朝法定死刑仅绞、斩二种,李恪判的是秋后处斩,这是他权力范围内的最高判罚。
李恪闻言,苦笑道:“我恨不得将他剁碎成泥,奈何刑法当中没有这条。”
情绪、道理、律法,这是完全不同的三个词,不管你的情绪有多么的难以压制,你也得讲道理;
不管你的道理多么的冠冕堂皇、多么的自洽周全,你也得守律法。
执掌律法的人如果带头突破律法的界线,那么律法便成了权势者手中的玩物,天下人将再无规矩可循。
今日可因“重罪”滥用极刑,明日便可能因私怨曲解法条,届时“按律行事”的准则将荡然无存。
“三哥说得有理。”李泰缓缓地把尸格放到卷宗的上面,一张纸放下去很容易,一口气压下去却难。
李泰气得面色涨红,天底下怎么会有这种畜生?九岁的小女娃,他们也下得去手,还不是寻常的作案手段。
阿鸾从头到脚都是伤,多处骨折,几乎所有的关节都存在错位,尸格上每一个字都记录着一段令人发指的罪恶。
李泰努力地调整呼吸,却很难平复情绪,他知道李恪说的对,他知道酷刑代表着残暴,他知道酷刑只能使百姓畏惧,而不能使百姓信服。
他什么都知道,他很理智地知道法外加刑的后果,但是什么道理都不能安抚他愤怒的情绪。
“斩刑就斩刑,我不剐他,反倒赏他个大恩典。” 李泰一掌按在石桌上,霍然站起,“四门贴告,三日后法场行刑。我去请皇兄亲自监斩,这等殊荣,够他秦门祖坟冒青烟了吧?”
李恪看不出来秦门祖坟冒没冒青烟,不过他倒是看出来李泰脑门冒坏水了。
说什么请皇兄亲自监斩,你就直说让秦胜监斩得了呗。
“好,”李恪笑吟吟地站起来,“我会通知阿鸾的亲人到场观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