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 辛旗

“口述历史”近些年在学术界风靡一时。作为一种史学新流派,虽说发端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然考其源流,实滥觞于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众多形同“口述历史”的经典了。“六经”皆史,其中就有大量的口述者说。对中国几千年文明延续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论语》,亦不失为一部经典的“口述历史”。班固《汉书·艺文志》载“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问夫子之语也。”《论语》除了其思想、人文价值外,我们从中亦可探寻到当时的社会制度、礼俗形态和生活方式等,其史学价值自不待言,或可称作“有韵之《史记》”。《礼记·玉藻》中有言,“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可见,中国古代早就有专门记载“口述历史”的史官了。一个时代的历史,不是由后人写出来的,而是由当世人共同塑造的,对他们言行与感悟的记载才是最真实的历史。今天,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这套《口述历史辑要丛书》,正是对中国古代“记言修史”传统的传承与光大。

“口述历史”项目最初是由台湾近代史研究所首任所长、著名历史学家郭廷以先生拟订并组织实施的。历时40余年,共收集整理了70多名民国时期名流硕彦的记忆资料。受访者都是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贡献和影响的知名人物,或是与重要人物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士,包括国民党党务要人、民国军政元老、科学教育方面的著名学者、经济及工业界人士、社会名流等,内容涉及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层面。而这套《口述历史辑要丛书》正是从“口述历史”项目所搜集编撰的120余种访谈录中,经精心筛选后,按专题分册辑录而成的。系首次在大陆出版,可以说是继沈云龙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资料》和台湾版《传记文学丛书》之外的有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又一史料全、涉及面广、忆述人士关键、史料价值极高的大型系列读物。

中国的近现代是一个命运多舛、艰难困苦的时代,亦是一个奋发图强、英才辈出的时代。这套书里既饱含了当世人血泪沧桑的经历、颠沛流离的人生,以及一种痛入骨髓的情感,也饱含了他们心系社稷、忧国忧民的感叹和抵御外辱、献身民族的理想与志向。这样的历史才是丰厚鲜活、有血有肉的历史。但是,该书的口述者大多是当年国民党的党政要员,其忆述口径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再加上所述内容皆为个人所见所闻,其中难免有记忆不周之处、亦有主观成见或为名人友人亲人讳。这就需要我们阅读时能兼收并蓄、去伪存真。他们的许多看法观点,我们不一定赞同,但是我们应该尊重。因为它给我们展示的是历史的另一面,只有多面向的历史才是最接近真实的历史,这也使得这套书的出版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其一,补阙拾遗。研究历史的人都很明白,离当代越近的历史越难研究。单凭文献研究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局限性很大。许多重要事件,不是没有留下文字,就是重要档案尚未公开,甚至有许多东西被涂上了太多的脂粉。那么这套口述历史,或许可以给我们拓展史学空间、廓清历史谜团带来一份惊奇与裨益。

其二,承前启后。按照“春秋三世”的说法,书中的口述者是“所见世”,在今天我们这些人是“所闻世”。我们能听到当世人的讲述,是我们的幸运。因此我们亦有责任把这些“所见世”者掌握的资料记录下来,把许多事情弄清楚,留下信史,这样才有“所传闻世”。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才不会因此而断绝,中华文明才能不断地繁荣发展。

其三,鉴往昭来。回顾近现代的中国,天灾人祸、更迭相加,国破家残,生灵涂炭。如今时过境迁,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与往昔大不相同,国泰民安、物阜民丰,处处散发着和谐之气。然《易经》有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出版这套书,不仅是要提供一个认识近现代中国的完整视角,更是要“以史为鉴”以“知兴替”,从而可拒乱,乃至升平,直至万世太平。愿我中华民族从此复兴,永享盛世。泛泛为之一序,无以益其善美。 p5wGAYuokoo3RNVGzui1Hphrhr5ujdYWRQin4UQuVVfU7nRapr2qnyJghdK2gQ6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