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的崛起是人民自己干出来的

2019年1月,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James N. Mattis)辞去了部长职务。特朗普的内阁部长像走马灯一样地换人,已经离职的还有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Rex Tillerson)—特朗普一个推特让他下台了。被辞退的还有司法部长、退伍军人事务部部长、卫生和公众服务部部长、环保局局长,以及白宫办公厅主任约翰·凯利(John F. Kelly)、驻联合国代表尼基·黑莉(NikkiHaley)等高级官员。

美国主流媒体的一篇评论说,马蒂斯是特朗普政府中的最后一位“成年人”,他也辞职了,剩下的都是“孩子”了,美国怎么办?也就是说,美国很多人,其实也包括欧洲很多人,都认为马蒂斯是特朗普内阁中唯一心智还算比较成熟的、能够对特朗普的种种冲动型决策作出平衡的人。现在特朗普连他也容不下了,特朗普的内阁中就剩下一批任性的、心智不那么成熟的“孩子”了。某种意义上,我也同意这种看法。以美国副总统彭斯为例。他于2018年10月4日在纽约作了一个被称为“新冷战”的反华演讲。我当时在新加坡,通过电视看他演讲的直播,我看出两点:第一,这个人不自信,从他游移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的不自信;第二,这个人的心智不很成熟,对中国和世界的认知和判断也不很成熟。他先是说,中国应该感谢美国,因为是美国一手造就了中国今天的成功,然后又话锋一转,说中国正在动员一切力量干涉美国内政,要换掉美国总统,简直匪夷所思。这么多年来,中国要卖出几亿件衬衫,才能进口一架大客机。一台在中国生产的iPhone 7,售价至少649美元,但属于中国的加工成本仅占不到1%。中国对美国出口一套售价450美元的西服,中国获得的利润是5%,美国获得的利润是84%。无疑,美国拿了中美经贸合作利润的大头,但美国占了便宜还卖乖,还要对中国打贸易战,想从中国拿走更大的利润。

其实是美国自己的政治制度出了问题,美国企业从中国赚的财富未能通过国家的二次分配,惠及多数老百姓,所以就产生了美国富人的财富还在增加,但中产阶级的规模却缩小了的现象。而中国正好相反,虽然我们在中美贸易中得到的好处没有美国多,但我们的制度还是保证了绝大多数中国人成为改革开放融入全球化的受益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有一段掷地有声的话,可以看作对彭斯那番言论的最好回应。习总书记是这样说的,中国“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过程,不仅如此,中国这种崛起最不寻常的地方还在于,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对外没有发动任何战争,没有侵略和掠夺别人,而是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勇气,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一个超大规模国家的和平崛起,这不得不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

回顾世界历史,西方崛起的过程几乎就是一部动荡与战争的历史。以欧美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19世纪中后期为例,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8年,也就是马克思的年代,整个欧洲几乎都爆发了动乱和革命。到了19世纪下半叶,英国、法国等西方大国已经把非洲瓜分完毕,其间西方国家之间的冲突和战争几乎没有间断。

在非洲以外,1854年爆发了英国、法国、奥斯曼帝国与俄国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1858年法国侵占印度支那,并于1865年实现了对印度支那的控制。1860年英国与法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了北京,掠夺和烧毁了圆明园。

我自己粗略估算,两场鸦片战争后,中国给英国的战争赔偿足以为英格兰建立养老全覆盖,尽管当时英国还没有养老金制度。现在我们都懂得什么叫现代化的第一桶金,西方大国崛起的第一桶金、第二桶金来自血与火,来自战争,来自殖民,而中国则来自自己人民的勤劳、智慧、勇气和牺牲。

我们继续讲一点历史。1860年,法国还进军叙利亚,并在拉美干预墨西哥内政,扶植起了一个亲法的皇帝(1861—1867)。这段时间意大利经历了血与火的国家统一(1858—1870)。差不多同一时期,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运动,但惨遭镇压。同一时期,还有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这场战争宣告了法国拿破仑的第二帝国覆灭,宣告了德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实现了统一。

在北美洲,1846—1848年爆发了美国与墨西哥战争,美国获胜,使美国获得了包括加利福尼亚州在内的大片土地和丰富的资源。今天特朗普总统要在美墨边界建墙,墨西哥人调侃,我们无非是想回到过去属于我们的那片土地。

1861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阵亡的军人达62万,占交战双方军人总数的30%—40%。但大家不一定了解,美国南北战争也有英国的影子,因为美国南方实行的是奴隶制,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美国南方的农业,特别是棉花,是英国纺织业和其他工业原料的最大供应地。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南北战争很大程度上也是英国为了维持其工业原料基地与美国力求摆脱对英国依赖的一场战争。

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确切地说是1867年,美国开始了对印第安人的大规模杀戮。那一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法案,驱赶印第安人,建立所谓印第安人定居点,美国人开始移居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草原。到1883年,也就是这个法案通过后的16年,上千万人口的印第安人减少至20万,美国无偿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和资源。当时,中国和美国都以农业经济为主,但美国通过殖民和杀戮的手段无偿获得了农业社会最重要的资产:土地。

美国华人的命运也非常凄凉。1870年时,华人曾一度占到爱达荷州人口的三分之一,他们帮助美国修建了东西铁路,但和黑人一样,他们没有土地和自由。所谓西部牛仔的自由,只属于欧洲白人男性移民,其中多数是欧洲来的穷人。

回顾这段历史,是要看看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崛起是如何之不易。在西方国家崛起的时候,侵略掠夺之血腥,贫富差距之大,社会公正之少,贪污腐败之严重,令人发指。但是与今天的中国相比,这些国家可以相对容易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如英国可以把罪犯“出口”到澳大利亚,把失业者“出口”到非洲,把异教徒“出口”到美洲,还能自己制定世界政治和经济的所有“游戏规则”,其贫富差距大于今天的中国几十倍也没什么问题,因为上千万黑人奴隶和华人“苦力”都是合法的。而中国今天则要在自己的国土上,化解所有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难题。

英国18世纪工业革命时,其本土人口只有一千多万人,少于今天中国任何一个大城市。法国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本土人口也只有两千多万,而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接近14亿人口的大国,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进行了这样一场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在自己境内消化所有的问题,没有发动战争,没有对外进行掠夺,而是给大部分国人和全球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并使中国成了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正是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已经实现的和平崛起意义非同寻常。有一次,我在北京一所大学做了一个关于中国崛起的讲座,一位同学问我,中国崛起主要体现在中国经济总量的提升,但1840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的GDP总量比英国还大,中国不还是输掉了鸦片战争?如何解释这个问题?

我是这样回答的,确实,1840年中国GDP是世界第一,但中国还是挨打,为什么?因为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一盘散沙的传统大国,还不是一个“现代国家”,或者用西方的话语来说,还不是一个“现代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意识还没有在百姓心中形成,而英国已具备“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态,所以相比当时一盘散沙的中国,英国已经具有了当时中国所不具备的许多能力,如民族凝聚力、战争动员力、现代工业能力、现代贸易能力。我们甚至可以假设在1840年的时候,若中国哪怕有一个省能够接近当时的“现代国家”的水平,比方说,广东省先发展起来了,并接近了英国当时的工业和贸易水平,那么整个战争可能就不会发生,因为这意味着至少这个省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现代政府能力、工业能力、外贸能力、防御能力、涉外交涉能力等,这一切足以阻遏当时的英国。今天中国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若论国防实力,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就一举全歼了“皇家苏格兰团”等英国最精锐的部队。

那次讲座上还有一个年轻人问:中国物质财富方面成就巨大,但你看我们的市民素质还相当差,特别是和日本比,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说,谈中国的事情,一定要有一点历史感。我承认我们的市民文化和素质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千万不要忘记两个事实。第一,中国刚刚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中国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做城里人,他们昨天还在田头种地,今天已经开车上高速公路了,这首先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我们也要看到,市民文化是城市文明的一部分。在城市里生活,节奏快了,人口密度大了,就要有一些新规矩,做事要排队,上地铁要先下后上,讲话的声音要轻一点,等等。其实,我们的大哲学家、大经济学家管子,早在公元前600多年就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市民的素质一定会逐步提高,但要有一个过程。实际上,回头看,我们在这方面的进步还不算慢,而且越年轻的中国人,这方面的素质越好。

另外我还说,如果你要比较中国和日本,一定要了解日本现代化的原始积累是怎么完成的,否则就很难理解今天中国和平崛起的意义。当年中国在现代化的起点上落后了一步,便丧失了现代化的先发优势,最后落到了处处被动挨打的地步。日本19世纪下半叶的明治维新成功后,立刻加入了弱肉强食的西方列强行列,对中国发动了甲午战争。击败中国后,日本勒索赔款达2.3亿两白银。2.3亿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它相当于当时中国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日本用中国的巨额赔偿投资教育、开办工厂、建设城市、扩军备战,日本的整体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地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到1900年,日本已经基本扫除了文盲,而中国是到2000年才基本实现这一点,比日本晚了整整一个世纪。

日本在现代化原始积累和后来发展的过程中,榨取了中国人多少血汗、资金、资源?伤害了多少中国人的生命?相比之下,随着外敌入侵,白银外流,国库空空,中国走向了衰败。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中国又被迫支付战争赔款4.5亿两白银,中国从此成了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综观中国近代史,甲午战争之前和“九一八事变”之前,都是中国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呈上升态势的两个时期,但日本发动的两次战争使中国现代化事业突然夭折,经济倒退数十年,无数生灵涂炭。中国最后是从一贫如洗、一穷二白的起点出发,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走和平崛起之路,一步一步地赶了上来,并终于在现代经济和现代国防的基础上,实现了在经济规模上对日本的真正超越。根据官方汇率计算,中国经济规模是在2010年超过日本的,现在接近日本的三倍。

中国经济在2010年超过日本,当时国内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不少人把注意力放在人均上,忽略了综合实力超越的意义。经济总量的超越、综合实力的超越也意味着投入科技等各项事业的资金会大幅超越日本。比方说,中国2016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费用为1.54万亿元,占全世界的20%,仅次于美国,超过欧盟28国总和,日本则排在美国、中国、欧盟之后列世界第四,总R&D投入只有中国的一半左右。

有人问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比中国多很多,而中国除了屠呦呦,却没有获奖的呢?其实道理也不复杂,因为诺贝尔奖得奖一般都是奖励二三十年前的成就,具有滞后性,日本在2008—2016年诺贝尔得奖人数比较多,并非因为最近几年日本发生了科技革命,而主要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鼎盛时期,他们GDP和研发投入冲到了世界第二的结果。但如果我们看2006—2016这十年,全世界被引用次数排在前1%的顶尖论文,中国的论文被引次数已经占12.8%,排在美国之后,位列世界第二,英国排第三,德国排第四,日本排第五。

我不是说,中国在所有方面都超越日本了,日本还有不少方面比中国做得好,但有了今天这样的成绩,我们可以自信起来了。40年前,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曾指示随行的央视记者,多拍一下普通日本人的生活。那时电视画面上出现了日本普通工人的家庭里有电冰箱,在当时的中国这绝对是奢侈品,邓小平同志当时也是希望通过了解一个真实的日本,激发中国人民奋斗和追赶的斗志。4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中国崛起了,物质生活和生活条件全面赶上来了,中国百姓的住房条件已经超过日本。中国在新工业革命方面,可能也领先日本了。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和平发展实现的,是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双手干出来的,这非常了不起,我们应该引以为豪。 XyKe+ZAhF2wjNtonJEjSeXaFsXLPZblZqyRNI88CeJMNPnWqr1HR29TnTlBMykz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