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86年44岁

1月11—13日 参加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召开的扩大会议。会议总结 1985 年工作,制订 1986 年工作计划,提出要立足陕西,面向全国,锐意进取,开拓前进,做出更大的成绩。

1月 于白鹿园写成短篇小说《失重》。刊《延河》第4期。

2月14日 于西安东郊整理完成散文《访泰日记》。刊《文学家》第5期。

3月 《十八岁的哥哥》(中篇小说)获 1985 年“《长城》文学奖”(《长城》编辑部)。

春天 西蒋村老家新房建成,辟出一间书房,有十多平方米。

4月14日 于小寨草成言论《创作感受谈》,4月23 日于灞桥改定。刊《文学家》第4期。

5月11日 散文《湄南河上——访泰散记》刊《西安晚报》。

6月 27日 于白鹿园写成短篇小说《桥》。刊《延河》第 10 期。

6月 《初夏》(中篇小说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本月 《北京文学》6月号发表邹志安短篇小说《支书下台唱大戏》。后获中国作家协会 1985—1986 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本月 应聘在西安外语学院任教的日本学者前川幸雄,在 3月、6月先后与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胡采、王汶石、杜鹏程、路遥、陈忠实、王愚、田奇、毛锜等二十余人座谈,了解陕西文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8月 于白鹿园草写并修改完成中篇小说《四妹子》。刊《现代人》1987 年第3期。《中篇小说选刊》1988 年第2期转载。

9月17—21日 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召开小说创作突破与提高研讨会,省内从事小说创作的老中青作家、评论家和文学编辑六十余人出席会议,会议回顾了新时期陕西小说的创作历程与现状,并就农村题材与农民问题、陕西作家群、作家个人的突破、陕西小说创作持续繁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会议肯定了陕西文学创作形成的三个特点:一是继承和发扬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二是贴近时代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三是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探讨陕西创作存在的不足时,认为观念需要更新,作家群体艺术功底和知识结构存在不足。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王汶石、李若冰、王丕祥出席,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杨韦昕主持。

10月31日 王愚任《小说评论》主编。

10月 散文《星空》刊《小说家》第5期。

11月22日 于白鹿园写成短篇小说《到老白杨树背后去》。刊《延河》1987 年第4期。

12月11日 于白鹿园写成短篇小说《打字机嗒嗒响——写给康君》。刊《奔流》1987 年第7期。

12月29—30日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在《花城》第6期发表,《花城》《小说评论》编辑部在北京召开座谈会,首都的二十多位评论家出席会议,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认为是一部具有内在魅力和激情的现实主义力作。

12月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路遥多卷本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单行本。

本月 写成言论《收获与耕耘》。刊《飞天》第 12 期。

本年 开始认真思考创作上如何突破、如何面对未来人生的重大课题。 jwt0WWv3jtqHN29gD07Ik4whXedrEw+eubKfEz4a6w6rWkNTvVFbQaQmT/LZE+2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