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代需要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血脉基因,是五千年智慧的积淀,其蕴含的积极思想、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在新的时代同样闪烁光芒。作为中华儿女、龙的传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体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丰富的课程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时代的需要。
2. 学生发展需要
学校教育要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五自”学生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可以培养更具正能量的时代接班人。
以课程的形式使学生有目标、有思路、有规划地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实现“五自”目标的动力,从而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1)通过阅读、鉴赏、积累、传唱等形式,了解、认同、热爱龙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通过多样的学科实践,培养读、说、赏、品、唱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共学等方式,理解龙文化的内涵,激发“五自”目标的自我实现动力。
龙文化课程
1. 探寻龙的渊源,做自主“五小人”
首先,学生自主研读有关龙的文章,并结合图片欣赏龙在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形象,了解龙的形象变化与朝代的变迁及各朝代的特点有着密切联系。其次,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朝代,阅读相关文字资料,搜寻相关建筑、玉器、印章等图片,围绕龙形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做深入的研究。最后,学生围绕“龙的渊源”图文并茂做介绍,在班内进行小报展示。学生在自主阅读研究中,发现在秦汉时期龙的形象便基本定型,即长角、尖耳、兽足、蛇躯。宋代的龙,角似鹿、头似驼、眼如兔、项似蛇、腹似蜃、鳞如鱼、爪似鹰、掌似虎、耳如牛,象征着温馨祥和。明清两代,龙双目圆睁、目光如炬、张牙舞爪、须发皆扬,透出一股凶恶之气,实际上是要显示出帝王的威慑之力。
学生通过自主研读、小组合作等方法,查找有关龙的渊源的资料,徜徉于龙的相关历史知识中,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的眼界得到拓展,思维得到发散,性情得到陶冶。
2. 鉴赏龙的艺术,做自信“五小人”
在探寻龙的渊源、了解龙的形象后,在美术教师和书法教师的大力配合下,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颜真卿、柳公权、苏轼、光绪皇帝、米芾、吴昌硕等大家写的龙字,引导学生从商代的青铜器,春秋战国的玉器、漆器,秦汉的画像砖、画像石和瓦当,南北朝的雕刻,隋唐的金银器,宋元的瓷器,以至明清的建筑装饰中感受龙之气息。学生在欣赏之余,还通过自主研究,发现在中国的刺绣、印染、竹木雕刻、草藤编织、泥塑、剪纸、石刻上,都留下了龙的身影。学生通过对龙的特点和造型的研究,巧妙地借助黄金分割原理,计算出龙头和龙身的比例,以及整条龙在画纸上的位置,自己画出了栩栩如生的龙,表现出龙的精神和气势。
通过对龙的艺术形象的鉴赏,学生了解到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关龙的艺术创造是源远流长的,龙的形象丰富了我国历代的工艺美术品,而工艺美术品的发展,又促使龙的艺术形象不断演变和发展。通过小组的自主研究,学生探寻了龙的形象在艺术上的发展,初步感受了成功的快乐,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3. 品味龙的文学,做自律“五小人”
教师以语文教材中的现代诗《龙》为基础,引导学生从有关龙的歇后语、成语、谚语、古诗、对联等方面展开学习,对之加以品读和理解。在学习成语的时候,我们结合相关的故事,如《画龙点睛》《龙生九子》《叶公好龙》《屠龙之技》《笔走龙蛇》《乘龙快婿》《人中之龙》,进行讲解,让成语学习充满趣味,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古代文学作品《龙移》《骊龙》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巧用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化难为易,熟读成诵。校本教材和语文教材中收录的龙文学仅是沧海一粟,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收集有关龙的歇后语、谚语、成语、古诗、谜语、对联,了解这些作品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自己的积累。我们还让学生通过吟咏、诵读、评鉴等,进一步感受龙文学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从而端正自己的写作态度。
通过对龙文学的品味,学生自主做好积累,自我练习,熟读成诵,在潜移默化中学做自律“五小人”。
4. 感受龙的音乐,做自强“五小人”
感受了龙的历史渊源、艺术、文化后,教师又让学生欣赏《龙的传人》《龙子龙孙》《中国龙》等歌曲,了解中国龙歌曲的概况及创作背景,及其所表现的中国精神、爱国情怀、对祖国河山的歌颂、对历史的反思、对民族复兴的渴望及居安思危的心情。在音乐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将歌曲中所蕴含的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融于心中,并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将龙的歌曲和中国拳编排在一起。在运动会开幕式上,学生在中国拳的表演中将中国精神完美诠释出来,动作铿锵有力。
教师通过音乐中所蕴含的龙的精神与情感,使学生了解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并将其内化于心,做自强的“五小人”。
5. 传承龙的精神,做自豪“五小人”
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指导学生从团结凝聚、造福人类、奋发开拓、天人合一四个角度了解龙的精神内涵,并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故事读一读。通过自主研读学生发现,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的中华儿女、龙的传人发扬了龙的精神,在政治、科学、教育、艺术、军事、文学领域做出贡献。他们以吃苦耐劳、朴实勤俭、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在他们生活的年代开垦荒野、筑路采矿,发展农业、工业、商业,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留下了光辉的业绩。龙的子孙在各个时期、在世界各地大放异彩,以龙的精神造福人类。
不光是探寻历史人物,教师还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寻访身边的共产党员和劳动工作者,从平凡的小事中感受他们身上彰显的中华龙精神。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感受到龙文化的传承和龙精神的无处不在,以及各个时期无数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在不同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教师还结合中国多次撤侨行动,以及中国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飞速发展,使学生感受到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
1. 多元综合提升,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提升人格品质
传统文化课程让优秀传统文化拥有了新的生命,焕发了新的活力。跨学科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即打破原有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思维,超越单纯的语文学科教学目标,在多学科的融合交叉教学中,建立各学科知识、能力之间的横向联系与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提升学生人格品质。
2. 多元综合研究,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习能力
在龙文化的课程实施中,学生提升了学习能力。为了深入了解龙文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查阅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方法、思维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龙文化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主题,学生沉浸其中,从不同的角度与“中国龙”亲密接触 ,一步步实现文化身份上的认同,将龙的精神内化于心。
3. 开发主题研究,对接学生生活,提升核心素养
笔者认为,还可以设计其他不同的课程主题,比如茶文化课程、节气课程、传统节日课程等,使传统文化更好地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相对接。有了主题,各学科都往一个方向研究,学生才能真正有收获。我们会不断地探索,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