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背景分析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要求,丰台第五小学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增强美育熏陶。学校开展美育提升行动,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使每位学生学会1—2项艺术技能;将教育、课程、教学与学生素养联系在一起,开展丰富的美育课程,促使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增强传统文化底蕴。
2. 学生情况分析
在培养“五自”学生的目标之下,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展示空间,校园的绘画墙是学生亲手绘成的,楼道墙壁上到处是学生作品。学生耳濡目染,便能发现、感受美,向往一切美的事物。学校整体构建美育课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升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1)通过必修课、选修课的学习,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2)通过校内外美育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找到自信、感受自豪、体验幸福、完善自我。
(3)通过传统文化美育课程,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之情,使其产生传承的愿望,增强文化自信,培育爱国情怀。
“尚美育心 中国印记”传统文化美育课程
“尚美育心 中国印记”传统文化美育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分别在一至六年级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夯实发展基础,滋养民族情怀,提升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本校区一至六年级美育课程由三门必修课和两门选修课组成。
1.“尚美育心 中国印记”必修课——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课程把传统节日作为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必修内容。美术教师将美术学科同道德与法治、语文、音乐、劳动技术教育等学科整合,引导学生利用实践活动时间完成对传统节日的研究与作品的创作。如道德与法治教师带领学生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语文教师带领学生研究端午节的诗词;音乐教师带领学生演唱端午节相关歌曲或者观看音乐剧;劳动技术教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包粽子并了解端午食粽的风俗。学生在各个学科教师的带领下对端午节文化进行研究之后,美术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创作形式—儿童画、剪纸、面塑等,表达自己对端午节的理解,以及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通过多角度、多学科对传统节日进行研究,有助于使新一代公民在价值观念、文化修养、行为规范等方面具有民族情感、国家意识,从而使我们的民族文化艺术精华世代相传。
2.“尚美育心 中国印记”必修课——走进艺术馆
几年来,我们组织一至六年级学生走进艺术博物馆、美术馆参观,参与主题鉴赏和绘画课程约1000人次。例如,组织学生到中国华侨博物馆鉴赏天津杨柳青年画,尝试从临摹到上色的年画制作过程;组织学生到炎黄艺术馆参加孟丽老师的绘画公开课;带领学生到山水美术馆,参观“艺术与科学”画展及“达·芬奇&鲁班”国际大展,使学生看到了画展中运用的现代科技,以及鲁班、达·芬奇等大师对科学、艺术的贡献。这些艺术馆的展品融会了科学、音乐、影视、美术等多学科元素。“走进艺术馆”美育课程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
3.“尚美育心 中国印记”必修课——学科整合
每学期,美术教师都会结合年级实践活动主题,与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共同完成学科整合实践活动。五年级的实践活动主题是“北京文化”,班主任带领学生了解北京的四合院并制作沙盘;家长带领学生认识“曲剧”“相声”“评书”“汉服”;书法教师带领学生写对联;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京剧;美术教师带领学生利用多种材料绘制京剧脸谱。通过学科整合,学生对北京文化的认识更加多元。六年级实践活动主题是“中国印记”,语文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红岩》,体会民族精神;科学教师带领学生做孔明灯;道德与法治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外交谈判;音乐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美术教师带领学生篆刻。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了中国印记。
4.“尚美育心 中国印记”选修课——非遗课程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是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面对社会发展与学生的多元化需求,美术教师依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设计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课程,打造精品选修课。葫芦画、点彩剪纸、面塑、绒花、陶艺、中国画等是一至六年级学生选修课的内容,深受学生喜爱。通过参与非遗类选修课程,同学们研究了非遗项目的历史和文化,探索了非遗项目中利用的科学技术、体现的人文精神,在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提升了综合学科探究能力。
5.“尚美育心 中国印记”选修课——大师班课程
(1)走近艺术大师——感受匠人精神。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塑造美的人格。因此,美术教师设计与大师亲密接触的美育课程,让学生在鉴赏、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感受艺术创作中的多学科融合。美术教师组织学生到浙江龙泉,向青瓷行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请教,感受宋元遗韵,领略青瓷的魅力。活动中,学生对青瓷烧制的温度、胚釉中的化学成分、青瓷的历史、青瓷相关的文化传说都有了深入的了解。教师还组织学生走进广灵,踏上寻踪民间剪纸艺术的旅程,剪纸艺术大师张多堂、张栋亲临授课。大师班课程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受了艺术作品创作中的多学科知识运用和大师们的匠人精神。
(2)走出国门——体验文化多元。
师生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与当地青少年一起学习数学、科学、计算机、卡通制作、雕刻、绘画、烹饪、音乐等课程,与当地青少年深入交流。在保罗·盖蒂博物馆,学生欣赏了自公元前6500年到公元400年间古希腊、古罗马和伊特鲁里亚的艺术品。一层陈列着欧洲雕塑、宫廷家具、装饰艺术品等;二层展出了卡拉瓦乔、安格尔、凡·高等大师的代表作。学生停留在凡·高的《鸢尾花》前,认真听着讲解,并在速写本上记录。通过体验,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了美国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电影艺术及作品创作。
1. 校区展览让学生更有自信
教师将美育课程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让学校的各个角落成为展示学生风采和课程成果的平台。每个学期展出的主题不同、特色突出,如“三爱三节”“二十四节气”等。节日课程专区展示了“元宵节”“春节”等节日主题研究成果,通过展览,学生对多学科融合理解得更深入了,也变得更有自信。
2. 校外展览让学生更自豪
学校先后在中国园林博物馆、时代美术馆举办了师生作品展。学生通过创作展示了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多种媒材运用的深刻理解,表达了自己对童年、对生活、对美最真切的情感,展示了美育课程成果。看到自己的作品在艺术馆展出,学生们更自豪了。
“尚美育心 中国印记”传统文化美育课程通过必修课、选修课的形式,使全体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喜爱多学科融合的学习形式,在欣赏、交流、探究、创作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增强了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