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正说清朝十二帝》的脚本好

徐彻

【题记与作者】

本文原载于《文化学刊》2007年第6期。因本文已在网络上大量流传,故作者除个别文字外,不再做改动。本文作者徐彻先生,著名历史学家,吉林大学历史学硕士,辽海出版社编审、教授,曾任辽宁古籍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吉林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专著有《慈禧大传》《张作霖》《张学良》《清代全史》等,著述四十余部,千余万字。徐彻先生于2019年3月5日病逝,收录此文,敬示悼念。

《正说清朝十二帝》正在热销,势头不减。现已印刷27版,印数50万册。销售数量,大得惊人。一本历史著作能够有如此大的销量,固然与作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讲座有根本关系,但是同作者讲座“脚本”的优劣也是密不可分的。作者的讲座获得了完全的成功。有心人在探讨作者成功的原因,说法林林总总。总体来看,我认为有五好,即选题好,脚本好,台风好,口才好,形象好。

其他的“好”现在不讲,只讲脚本好。脚本好是讲座成功的基础。所谓脚本,就是本书。

我认真地阅读了全书,并深入地进行了思考,认为这个脚本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

第一,慎重选材,精心构思。正说清朝十二帝是一个大题目,不易把握。如果从1616年努尔哈赤成立后金国算起,到1912年清帝溥仪宣布退位为止,清朝延续296年,将近3个世纪。记载清帝活动的历史实录《清实录》有4250万字。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在如此浩瀚的史料中,作者要想精确地捕捉到清朝十二帝的史料,肯定会有老虎吃天之感。如果仅仅依靠《清史稿》里的《皇帝本纪》,又失之过于简略。好在作者曾经撰写过专著《清朝皇帝列传》,这为撰写本书直接地奠定了有力的基础。而且,关于清朝十二帝多年来又出版了不同版本的多种专著,这为撰写本书也间接地提供了有益的信息。总之,清史研究的蓬勃发展有利于本书的撰写。这从本书每个皇帝之后的“相关阅读书目推荐”即可窥知一二。如“光绪帝载湉”一章的“相关阅读书目推荐”就推荐了阎崇年著《清朝皇帝列传·光绪皇帝》、冯元魁著《光绪帝》、徐彻著《慈禧大传》和余同元主编的《清朝通史·光绪宣统朝》等4部书。

但即便如此,选材是否得当仍然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选材既要抓住有关皇帝的本质,又要具有相当的趣味,这是对作者选材本领的一个严峻考验。作者经过反复思考,得出了大事和小事、要事和秘事一起抓的观点。每位皇帝都要选一二件大事要事,也选一二件小事秘事,这就既考虑了皇帝的重要性,又照顾了读者的趣味性。

作者阎崇年是研究清史和满学的专家。作者撰著、主编清史、满学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这些论著奠定了作者作为清史大家的坚实基础。

现以撰写“天命汗努尔哈赤”一章为例,来说明选材的不易。作者是研究努尔哈赤的专家。1983年出版了《努尔哈赤传》,1993年修订出版了《天命汗》,2003年还出版了《清朝通史·太祖朝》。同时,作者还撰写了一篇巨文《努尔哈赤论》(《明清史论丛》第3辑)。因此,作者在撰写本书的“天命汗努尔哈赤”一章时,可以说成竹在胸,可以信手拈来。他只设立了两个小标题:“十大功绩与成功之谜”和“兵败宁远及悲剧之因”。作者运用概括的手法,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努尔哈赤的十大功绩:统一女真各部,统一东北地区,制定满族文字,创建八旗制度,促进满族形成,建立后金政权,丰富军事经验,制定抚蒙政策,推进社会改革,决策迁都沈阳。作者总结写道:“努尔哈赤一生打过12次大胜仗,留下十大历史功绩,他的人生轨迹可以说是光彩夺目。”

在概括地论述了努尔哈赤十大历史功绩的基础上,作者指出了努尔哈赤留下的12桩历史疑案:“近一个世纪以来,史学家研究努尔哈赤,有很多成果,也有很多谜团。努尔哈赤至少留下12桩历史疑案——先世之谜、姓氏之谜、身世之谜、幽弟之谜、杀子之谜、族名之谜、八旗之谜、建元之谜、大妃之谜、叶赫老女之谜、炮伤之谜和遗诏之谜,等等。”至此,作者笔锋一转,下文专门论述努尔哈赤的成功之谜和兵败之谜。

作者设问道:“努尔哈赤成功的秘密在哪里?”然后自问自答:“而更关键的因素在于他实现了‘四合’——天合、地合、人合、己合。”作者最后写道:“清太祖努尔哈赤一生善于‘天合、地合、人合、己合’,实现了最大的人生价值。”

努尔哈赤为什么兵败宁远呢?作者指出:“天命汗晚年,被胜利和权力腐蚀了聪明,冲昏了头脑,犯下错误,吞下苦果。”但最后作者评价道:“瑕不掩瑜。清太祖努尔哈赤虽然晚年有过一些失误,犯过一些错误,但他仍不失为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这个评价是准确的。

努尔哈赤的十大历史功绩,作者是点到为止。而努尔哈赤留下的12桩历史疑案,作者留给研究者去探讨。作者只选取了两个谜案,进行分析。以上行文既有抽象的概述,又有具体的阐发,可以看出作者在选材上的高超的功力,精到的匠心。

清太祖努尔哈赤作为清朝的开国之君,对清朝历史有着重要影响,作者分析并论述道:“努尔哈赤既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埋下了光宣哀世的基因。”

第二,巧选谜案,耐心化解。作者在选材上手法高超,在论述上也是手段高明的。本书提出了一些历史谜案,这些谜案多年来令人迷惑不解。作者对于破解这些历史谜案,似乎多有偏爱。许多清史之谜,在他的层层剖析下,迎刃而解。有的经过他的分析,得出一时不能破解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如本书论述的“慈禧身世异说”,就表现了作者考证解谜的深厚的功力。关于慈禧的出生地,史学界目前存在六说:甘肃兰州说,浙江乍浦说,安徽芜湖说,内蒙古呼和浩特说,山西长治说,北京说。作者经过严密的考证和有力的推理,否定了前五说,根据档案提出了北京说。言之成理,无懈可击。像这样有理有据地化解谜案,本书随在多有,不胜枚举。

第三,爬罗剔抉,尊重档案。爬罗剔抉,就是发掘搜罗,挑拣选择。作者在研究历史难题时,非常注意运用爬罗剔抉的方法。在爬罗剔抉的前提下,极其重视档案等第一手资料。这是作为历史大家的作者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这一研究方法贯穿本书的始终。我们只举一例加以说明。作者在研究论述乾隆帝“亲生母亲之谜”时,就始终娴熟地运用了这个方法。

作者论述:乾隆的生母,正史记载为“原任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女”;野史传说则有多种说法,如热河宫女李金柱、内务府包衣女子、傻大姐、“村姑”、海宁陈夫人等。乾隆的生母是谁,确实是一桩历史疑案。

作者进一步论述:野史记载与民间传说,有多种说法。以下作者提出了五种传说:第一种传说,乾隆生母是浙江海宁陈世倌的夫人。这是许啸天《清宫十三朝演义》和金庸的《书剑恩仇录》等小说的记载。第二种传说,乾隆生母是承德的一个贫家女子。这是晚清诗人、掌故学家王闿运在其《湘绮楼文集》里首先提出,张采田的《清列朝后妃传稿》加以引用传播的。第三种传说,乾隆生母是热河汉人宫女李佳氏。这是曾经作过热河都统幕僚的近代作家冒鹤亭提出的,后经作家周黎庵渲染,再经台湾学者庄练及台湾小说家高阳的认同,传播甚广,似成铁案的。第四种传说,是晚清文人天嘏在《满清外史》中提出的。他说乾隆帝喜欢穿戴汉族衣服,因此乾隆帝是汉家女子所生。第五种传说,是民国总理熊希龄听“老宫役”说的,乾隆生母是“傻大姐”。这个说法又被《胡适之日记》传播开来。

以上五种传说,都是出自野史、小说、笔记、日记、口碑等不可靠的资料。作者在前引爬罗剔抉的基础上,引用了正史等档案资料进行论证,结论就牢靠可信。作者引用了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玉牒》和清宫档案《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得出结论:乾隆生母是熹妃。至于熹妃原来姓钱氏,后来姓钮祜禄氏,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乾隆帝的“母亲总要有一个高贵的出身。因此,将熹妃的钱氏篡改为钮祜禄氏。是否可能由内大臣‘满洲镶黄旗四品典仪凌柱’将钱氏认作干女儿?”议论至此,作者并不武断下结论,还是留有余地,他说:“乾隆生母问题,仍为历史疑案。”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疑案的慎重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第四,长于提炼,善于概括。作者要想运用极短的篇幅恰到好处地论述一个皇帝,就有一个对该皇帝一生事迹的选择提炼、简洁概括的问题。长于提炼,善于概括,正是作者的一大特点。作者针对每位皇帝的具体特点,对他们的一生都作了富于个性的提炼概括。

作者提炼概括每位清朝皇帝一生的特点时,是经过认真缜密的思考的。2005年,我同作者有过多次接触。我们共同参加了一些清史、满学的国际会议。作者跟我聊到写作本书的体会时,曾谈到他对一些皇帝的一生是如何提炼概括的。

如谈到顺治帝时,作者经过长考,突然眼前一亮,想到可以运用“同……的关系”的模式来概括,从而顺利地写出了:同母后的关系,同皇叔的关系,同爱妃的关系,同洋人的关系,同僧人的关系。这五个关系,恰如其分地概括了顺治帝的一生。细细想来,顺治帝的一生确实是在处理和这五个人的关系:母后孝庄皇太后,皇叔摄政王多尔衮,爱妃董鄂妃,耶稣会士汤若望,僧人玉林琇,僧人还有憨璞聪等。作者漂亮地运用了五个排比句式,简洁地概括了顺治帝的一生。

又如谈到撰写咸丰帝时,作者的灵感来了,他突然想到了陆游的词《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这里的三个“错”字启发了作者,使作者拟写出了咸丰帝一节的如下的节题:错坐了皇帝宝座,错离了皇都北京,错定了顾命大臣。熟悉咸丰帝历史的人,一定会为作者所拟定的节题拍案叫绝。因为这三个排比节题,确实中肯扼要地点出了咸丰帝的一生。

除以上四点外,本书的特点还有许多。如史料选取的得当,材料剪裁的得体,叙议结合的完美,语言叙述的简洁,行文过渡的自然,修辞运用的娴熟,评价用语的准确,标点使用的确切,等等。打铁还需本身硬。一本书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的,可以说是作者综合实力的体现。这是和作者平时刻苦的学习、广泛的阅读、积极的思考及深入的研究密不可分的。

我同阎崇年先生相识20余年,其间多有交往,深感先生是一位恂恂儒者、谦谦君子。先生的家可以称为一个大书库,屋里到处是书。先生接受新鲜事物很快,是最早学会电脑的老一辈史学家之一。

《正说清朝十二帝》是高深的历史著作走向百姓、走向大众的一个成功的范本,值得深入研究。还是本文开头的那句话:脚本好是讲座成功的基础。 YLhFs7qBtI2c18qvI1Z+DhXVvbWIQAFFb7rs7eZUXOauELgkBMLdnBJgeRuMgaL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