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与阎崇年谈满学

李乔

【题记与作者】

本文是1991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成立,1993年北京满学会成立后,《北京日报》理论部主任、著名学者李乔先生对阎崇年进行的专访文稿,并刊载于《北京日报》2000年5月22日。李乔先生为《北京日报》原编委、理论部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政协委员。

记者最近就满学问题,访问了北京满学会会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阎崇年先生。

李乔: 20世纪,人文科学不断有新学科创立,如甲骨学、敦煌学、蒙古学等等,近年又听说有满学,什么是满学呢?

阎崇年 :以往没有见到严谨而规范的满学定义。我试着给满学做了界定:满学,英文写作Manchuology,就是满洲学的简称,是主要研究满族历史、语言、文化、八旗、社会等及其同中华各族和世界各国文化双向影响的学科。它有三层涵义:核心是研究满族历史、语言和文化;外延是研究满族同中国55个兄弟民族的关系;展伸是研究满族同世界各国文化双向影响。对此,学术界已经认同。

李乔: 如果为研究满族建立满学,那么中国其他少数民族是否都要建立自己的学科?建立满学的根据何在?

阎崇年: 满学不仅属于满族,而且属于科学。建立满学不是某个民族的意志,而是学术发展的必然。因为:满族有从肃慎算起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满族建立过大清皇朝,我国少数民族建立大一统皇朝的只有蒙古族和满族;满族人口有一千万,在55个少数民族中仅亚于壮族而位列第二;满族现存一千多种满文图书,二百万件满文档案;满文在东北亚的文化人类学中具有特殊价值;满学有广泛的国际影响等。满学已成为一门正在兴起的国际性学科。上述六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建立满学实属必要。

李乔: 满学同清史、满族史有什么区别?我的印象是不大好区分。

阎崇年: 满学同清史、满族史,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一样,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是分院居住:一个住怡红院,另一个住潇湘馆。满学从纵向来说,涵盖的时间更长,它上溯商周肃慎、中到辽金女真、下至当代满族;从横向说,涵盖的空间更宽,不仅研究满族历史、语言、宗教、民俗等,还研究它同各族、各国的互动关系。

李乔: 最近我读您的《满学论集》。据我所知,作为个人的满学论文集,这是第一部。您这本书,对帮助读者了解古都北京有什么作用?

阎崇年: 北京的古都文化同满学密不可分。今天中外游人看到的故宫、天坛、颐和园等,有的是清朝重修的,有的是清朝兴建的,它们都绘上了浓重的满洲文化色彩。如清坤宁宫变成萨满祭祀场所就是一例。但是,现在人们对满洲文化的了解太肤浅,以至于影响对北京古都文化的理解。热门电视剧《雍正王朝》片头的“雍”字,竟是错字,简直贻笑大方。让民众知道哪些是历史真实,哪些是艺术戏说,这是满学学者的一项社会责任。除了拙著《满学论集》外,近年我主编的《满学研究》已做了六辑。开展满学研究既会加深对中华多民族文化内涵的认识与理解,也会有利于古都北京多元文化内涵的发掘与展现。

李乔: 北京是多民族的聚居地,研究满学对北京多民族文化有哪些作用?

阎崇年 :北京文化的一个特色就是多民族的文化融和,它特别融入了满洲文化。在满学领域深入探讨满、汉文化的相互影响,加深了解北京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特点,会增进民族团结,有重要社会价值。

李乔: 郭沫若说过,满族人口比汉族人口少得多,清军入关、定鼎中原是一桩奇事。研究满学对破解这个历史之谜,是不是能够提供一把历史的钥匙?

阎崇年: 这正是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弱小民族取得胜利,其历史经验,有永恒价值。满族有杰出领袖、八旗制度、铁骑劲旅,皇帝勤政,包容进取等。满洲的崛兴经验,值得镜鉴,对于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繁荣昌盛,具有重要意义。

李乔: 您研究清史多年,怎么走进了满学领地呢?听说您跟一位八旗人士学过满语,是吗?

阎崇年: 我在研究清史时,发现不懂满语受到很大局限,而外国的清史大家多通满文。于是,我从1964年随做过光绪朝佐领的那寿山先生学满语。82岁的那老授课之余,与我谈了许多旧清往事。后来溥杰先生又与我谈过清史,他说小时候只知道《皇朝开国方略》一点知识,很愿意同我谈祖先的故事。同满族老人对话,就是同历史对话,萌发了我开掘满学的动意。后撰写《努尔哈赤传》,成立满学研究所,建立北京满学会,创办《满学研究》并举办两届国际满学研讨会,我走进了满学。

李乔: 鲁迅、周作人都谈到过萨满教,但他们没有做过专门研究,您的《满学论集》中有两篇研究萨满教的文章,我很感兴趣。

阎崇年: 您的大作《行业神崇拜——中国民众造神运动研究》,同民间宗教有一定关系。萨满教是满洲的原始宗教。清代宫廷、满族家庭都有索罗杆子,我提出12条证据,证明它象征神树,杆上锡斗盛食品祭祀乌鸦,也就是祭祀其原始的图腾。他们的祭祀地,由野祭,到堂子。今北京贵宾楼饭店原址就是清代满洲的堂子。我建议在中华民族园重建堂子,被采纳。不久可以在那里再现满族的八角建筑、旗人风俗、宗教乐舞等。

李乔: 前面谈到满语,据我所知,凡是研究边疆、民族的学者,都要有较高的语言学修养,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就通多种语言。

阎崇年: 是的。海外的学者,语言学的素养比我们好一些。这自有我国的历史、地理原因。但是,到21世纪中叶,学术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那时不懂满文的清史、满族史学者,不会成为国际大家,也不会得到国际认同。 Lu718F+eXT1LmiZBwuplQ+CrpxoDoYVduT/I5qL4M6JFrl0/meYV1ByNSQ2Tcy/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