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伯赞回到常德中学不久,母亲病逝。李守箴是一位忠厚勤劳的女性,自进翦伯赞家门,就成为婆母的好助手,在婆母的指导下,操持家务。婆母去世,对她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全部家务重担几乎压在她一人的肩上。当时她只有21岁。1921年7月,次子天聪出世,给多事之秋的家庭带来了新的温馨;李守箴的担子却越挑越重,人也日益消瘦,曾有几次晕倒在厨房中,幸亏被小姑发现,得到了及时救治。翦伯赞对李守箴十分挂念,他父亲也很同情他们,就将她和三个孩子接到常德小住。在常德,家务自然简单,房子虽小,可是她面对的只是几个小孩子,与翦伯赞天天见面,心中倒是畅快得多。可是,桃源老家,却失去了顶梁柱,小姑们顶不起来,乱作一团。几乎天天写信或派人向常德方面告急。特别是小姑病倒的那几天,情况更加紧急。李守箴实在住不下去了,在公爹的同意下,由翦伯赞护送,她又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桃源。屈指算来,在常德住了不足半个月。
1922年春,桃源大旱,霍乱病传染迅速,翦伯赞家数人病倒。李守箴外则求医抓药,内则舂米劈柴,还要照顾大人孩子。不久,她突然病倒,很快去世。翦伯赞听说桃源有霍乱肆虐之后,更加挂心。一天夜里,他刚睡不久,忽见李守箴匆匆前来告别。他大吃一惊,披衣冲出门外,四周寂然无声,只见天上一轮冷月散发着凄凉的寒光。他惶惑地退回室内,心中忐忑不安,坐到天亮,绿衣人敲门,送来了电报,守箴于午夜去世。翦伯赞悲恸欲绝,赶回家后,抱妻痛哭。当时只有5岁的长子斯平、3岁的女儿心倩伏在爸爸的膝上大哭,出生7个月、尚在吃奶的次子天聪也在姑姑的怀抱中大哭。翦伯赞怀着极端悲痛的心情为爱妻守箴办完丧事,又对家事稍做安排,依依不舍地赶回常德中学。
回校后,赋《悼亡妻李守箴》七律(诗在“文革”中已佚)。此后,他每逢假日,总要带着孩子到守箴的墓上化纸凭吊。每次凭吊总要敬礼、痛哭,常带着斯平、心倩兄妹,有时还会抱着不足周岁的天聪去看望岳母,安慰老人。为了纪念与守箴的结发恩义,年轻的翦伯赞不想再娶,决定亲自抚育三个儿女,以报答守箴相夫教子之恩。他的面容日渐憔悴,谈笑减少。奎午先生对儿子的情况很关心,生怕他一病不起,一蹶不振。
今日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维回新村
宗祠之南有堰,名五房,合族之公产也。距时家才百余步。幼时尝钓游于此。每值水涸滩出,则见瓦砾遍布,异之。以问先曾祖恒寿公。公曰:此荐德楼旧址也。利宽公墨谱言之详矣。今年得读斯谱,始知梗概。初我始祖八士公、二世祖拜著公平蛮功高,崇遇优渥,诏书褒嘉,时膺赏赐。三世祖常黎公继镇斯土,恐天空之颁赐散漫,而先人之功业因之不彰,故遵旨建立忠勇坊于旗营岗之时,并筑楼于今五房堰中。供奉诏敕,珍藏赐品,陈列甲胄, (收)藏弓矢。颜曰“荐德”,取颂扬祖德之意。登是楼也,睹物兴怀则令人想见祖宗之战功卓著,勋烈烂焉,崇拜之心,绳武之志,不禁勃然而兴。后世子孙所以犹有尚武之精神者,此楼实鼓励之也。惜乎不戒于火,付之一炬,徒有瓦砾沉于水底。回忆当年,不禁感慨系之。成五古一首、七绝二首,以为纪念。
西南昔丧乱,苗蛮尽倡狂。
五溪无靖土 ,武陵更跳梁 。
羽檄亦何急,戒马俱仓皇。
惟时我始祖 ,奉命赴苗疆。
将军从天下,蛮人气不扬。
叛贼咸惊窜,边邮坐以康。
君王闻捷报,褒嘉逾寻常。
爵赏从极品,敕建忠勇坊。
子孙隆世袭,继续镇南荒。
南人不复反,归马华山阳 。
先人勋业伟,邑乘早流芳。
何以扬祖德,建楼水中央。
朱甍连云起,倒影满池塘。
诏敕供其上,弓矢藉以藏。
手泽咸陈列,官诰甚辉煌。
名之日荐德,所以示不忘。
1922年
戴修瓒
戴修瓒(1887—1957),常德县人,字君亮。著名法学教授,历任国立北京法政大学教务长、京师地方检察厅检察长、河南司法厅长、国民政府最高法院首席检察官、上海法学院法律系主任、中国公学法律系主任。
1922年夏天,翦伯赞的二弟仲襄回家。仲襄当时在长沙工业专门学校读书。他在与大哥谈心之后,发现大哥仍有强烈的求知愿望,家庭应当帮助他解脱困境,成全他的这个愿望,就向父亲提出让大哥出国留学的建议。奎午先生对仲襄的建议十分赞同,父子两人立即与伯赞商谈,很快就决定伯赞去美留学之事,时间定在1924年7月。出国之前,父子们就三件大事达成协议:一、要把翦伯赞的身体调理好,恢复健康;二、父子二人筹集一笔学费;三、说服翦伯赞续娶妻子,以照顾三个幼小儿女。翦伯赞接受了父亲和二弟的劝告及安排,并制定了一个计划,即利用业余时间跑步做操、念英语等;还有节约开支,积攒学费。让奎午先生最伤脑筋的,莫过于翦伯赞的婚事。因为入选的姑娘必须年龄合适,容貌端正,还要具有照顾三个孩子的能力。
1923年秋,著名法学家戴修瓒回常德探亲,举行家宴,奎午先生等地方名流应邀在座。地方律师戴琫璋(湖南常德近郊柳叶湖村人,小学教师,后任律师)以族叔作陪。戴琫璋住常德近郊柳叶湖村,有女戴淑婉,擅长烹调,为修瓒请来掌勺。席间宾主谈了不少国内外奇闻,也谈了一些家乡情事。翦伯赞的不幸遭遇和目前的打算也被提到了桌面上来。戴修瓒心直口快,自荐为月下老人,建议以淑婉小姐配翦伯赞。淑婉端庄秀丽,聪明能干,自小从父读书,能写会算。由于家中三弟三妹,年纪幼小,主要由她协助母亲照顾,所以年龄虽已23岁,婚事一拖再拖。奎午先生很赞成,还曾借口到厨房表示谢意,见了一下淑婉小姐。回到席上,对戴修瓒一再表示感谢。戴琫璋见过翦伯赞后,也很满意。两位家长都表示各向自己的儿女传达修瓒的美意,婚事就此定了下来。
戴淑婉年轻时像
翦伯赞、戴淑婉夫妇合影
翦伯赞与戴淑婉第一次会面,是在戴的表姐家,她表姐夫与翦是中学时代的同窗好友。会面之后,彼此的初步印象均好,言谈并无拘束。翦伯赞很想了解一下戴的文化情况,可是戴面对这位将出洋留学的大学毕业生保有高度的警惕。后来有人问翦对于戴的印象,他高兴地回答:“戴与李相比,秀丽不及,聪慧过之。”表明翦伯赞对淑婉小姐的钦慕之心。次年春二人顺利成婚。戴淑婉果然治家有方。过门之后,主持家务,抚育子女,家中老小均很满意。翦伯赞和戴淑婉婚后40余年相敬如宾,风雨与共,直至双双同时离世。
1923年7月,翦伯赞辞父别妻,只身赴美,到美国后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翦伯赞原想一头钻入书中,学成归国,为国家、民族做些有益之事。可是他到美国不久,现实和想象之间的巨大差异就让他感到心情极不舒畅。他曾回忆说:“我以往在长时期中憧憬于资本主义文化的优美,把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设想为人间天堂,梦想要到这些国家去受资本主义文化的洗礼。这种殖民地买办思想虽经五四运动的洗刷,并没有洗掉。”初到美国时,他对这个新的国度的感觉是:“到处表现出青年的气象,认为传者不虚。”可是不久,他发现并感受到美国社会的另一面,就是有一种卑鄙的物质主义重重地压在他的思想上面;特别是种族的歧视,更使他不能忍受。他后来常谈到这样几件事:一是他在加州大学校内或校外,或在美国的其他地方,穿的是西装革履,讲的是美式英语,可总有一些美国人鄙视地问他:“你是洗衣服的中国人吗?”二是他几次遇到美国白人殴打美国黑人。有一次,他遇见两个白人打一个黑孩子,黑孩子已被打得满脸青肿,眼鼻流血。他气愤不过,就去制止,被那两个白人骂为“臭亚洲人!臭土耳其人”!他说到这里,感到既可气,又可笑。他说:“怪不得美国白人至今仍热衷于搞种族歧视,大概上帝确实给了他们识别族类的本事吧!”他对美国社会内部的卑鄙龌龊更加深恶痛绝。
翦伯赞在加州大学除了听过为数不多的课程或讲座之外,还读过一些资产阶级古典派的经济学著作,如英国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等。他认为这些都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理论,有其正确的一面,但也有许多错误。至于那些庸俗经济学家的著作,他是持批判的态度。不过,有一件事是使他终生不忘的,就是他在加州大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当时是因为有的教授经常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箭靶,加以攻击。可是,这些攻击多牵强附会。他认为应当知道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于是阅读了《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感到真是闻所未闻,大开眼界。当他一口气读完《共产党宣言》时,他兴奋极了,认为这确是全世界的广大劳动群众所应走的翻身解放之路,也是中国各族人民所应走的光明大道。他在日记上写道:“这是黑暗世界中的一个窗户,从这里,我看见了光明,看见了真理,看见了人类的希望。”他开始反思,认为就中国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情况来说,“实业救国”行不通,梁启超的政治改良也行不通。他认为,中国需要革命,要用暴力砸烂旧世界,要打倒军阀,要建立真正的民主国家,要人民有饭吃,有衣穿。就这样,他于1925年冬,带着一种非常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离开美国,回到了可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