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0章
俏白薇,翦家度中秋

白薇

白薇(1893—1987),原名黄彰,中国近现代女作家。

这期间还发生一段佳话,就是作家白薇传郭诗,拜访翦家度中秋。白薇,姓黄,湖南人,早年留学日本,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著名的女作家,又是妇女运动的先驱。由于聪明秀丽,性格朗爽,许多进步文化人愿与她往来。抗日战争时期,在郭沫若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与翦伯赞夫妇过从甚密。1944年夏,她与郭沫若等从天官府移居赖家桥。至夏历八月中秋节上午,白薇对郭沫若说,翦氏夫妇请她到歇马场过节,共同赏月。郭沫若笑着说:“‘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中秋月到处都一样,赏月何必跑那么远呢?”白薇回答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您怎么知道到处都一样呢?”郭沫若对白薇的才辩肃然起敬。可是,白薇定要郭写一首诗带给翦,不然,她就说郭不让她去。郭拗不过她,就写了一首如下的散文诗:

因白薇来看你,要我送首诗。

我没有诗,只写几个字。

“诗”是有,是现在手里吃的螺蛳。

俯拾即是,其味无穷。

秋高月圆,正好吃螺蛳时也。

伯赞先生
郭沫若 中秋

白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被推选为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兼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一部门的负责人。在此期间,与翦伯赞往来不多,笔者与她不曾相识。1978年10月6日,笔者为注释上述郭诗,经当年在文工会工作的冯乃超、朱洁夫、罗绍渔、阳翰笙诸先生的辗转介绍,到和平里公寓拜访过她。这次访问所得印象,不仅当时的心中一直很不平静,就是时至今日也未能忘记。1987年9月,白薇去世。笔者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了一篇悼文,题作《九年前的一面——悼白薇》,因此文讲到当年翦伯赞和郭沫若先生的一些重要情况,尤其是关于上述郭诗写作的背景,特摘录如下:

白薇同志已经离开我们了,终年九十四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她以高龄歿世,应当说是寿终正寝;可是,亲友初闻噩耗,却如悲风陡起,心头无不翻腾着难于平抑的波澜。

我很尊敬白薇。她意志坚强,性格爽朗,热爱真理,嫉恶如仇,是我国妇女运动的一位先驱者,又是一位进步的文学家。我之所以对她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印象,主要来自我少年时代读过她的一些著作,青年时代听过师友们对她的奖誉评赞,更重要的是我在九年前对她的一次访问。那时她虽已八十五岁,身体残废,但她那暮年感人的余辉,更加深了我对她的这一印象。

我访问白薇,是为了整理郭沫若同志写给翦伯赞同志的信和诗。其中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部分,是郭老在重庆领导文化工作委员会时写的。当时白薇也在文工会工作,有的信和诗与她有直接关系。

我是于1978年10月6日下午访问她的,地点在北京和平里她的住所。……

白薇对我的来访是很欢迎的,她虽神智受到损伤,语言不很连贯,但思路清晰,是非分明,感情强烈,而且还很健谈。我在说明了来意之后,就将郭老写给翦老的一封亲笔诗信——《中秋致伯赞先生》递给她。……

白薇对此信很有兴趣,双手捧起,一字一字地读着,看了一遍,又看一遍。显然往事激动了她的感情,眼睛含着泪水。不过她的坚强的忍耐力还是把夺眶欲出的眼泪吞了下去。在略作沉思之后,她说:“这是1944年秋天写的,我住赖家桥,翦老住歇马场,我们是老朋友。赖家桥是文工会在乡间的驻地,歇马场在巴县,两处相距三十余里。”

谈到文工会时,白薇比较兴奋。她谈到周总理经常到文工会讲话,做指示。谈到郭沫若的历史剧,还谈到同国民党反动文艺社团斗争的一些情况。她对当年的老朋友很有感情,提到不少人的名字,还谈到了一些人的爱好和生活特点。有时亦略加评论。每谈完一事,她总是感慨地说:“都是过去的事了!”她的心情很不平静。

两个小时过去了,她虽尚无倦意,我还是担心她的健康因而起身告辞。她有礼貌地送我到门口,约我再来。我衷心地祝愿她健康长寿。

今天,白薇同志最后离开我们了,我衷心祝愿她永远安息!

1987年915日于北京大学历史系 qlsEn1SS5vHuaHzQqrCiwAkCwFb4jPUmS8LntCWo40cBnmYiwExA32p94vr8xos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