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7章
迁沅陵,斗争求团结

1938年11月上旬,“长沙大火”前夕,国民党湖南省的许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乃至警备司令部已迁到了沅陵这个小山城,致使山城人满为患,秩序混乱。翦伯赞亦决定将中苏文协分会也迁来沅陵县城,继续出刊。国民党对于中苏文协分会的迁来还未立刻做出明显的反应。这时,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湘西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共七人,为谭丕模、翦伯赞、吕振羽、张天翼、田朝北、杨荣国、李仲融等,谭丕模兼书记。翦伯赞仍为分会常务理事兼《中苏文化》半月刊主编,湘西文委委员都是编委,此外,还有编辑和工作人员王仁忱、王时风、王世昌等。在沅陵,分会除继续编辑出版《中苏文化》半月刊外,还编辑出版《苏联建设小丛书》,宣传抗日。然而国民党对在沅陵的中苏文协分会及其活动在步步加紧破坏。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行政院长汪精卫离开重庆,发表艳电,公开投降日本。消息于1939年1月传到沅陵,翦伯赞组织工作人员和群众积极分子用分会的名义在沅陵县城街道和附近乡村贴出很多标语和墙报,揭露汉奸汪精卫,反对妥协投降。这件事引起国民党沅陵县党部、县政府和警备司令部的恼怒。他们公开限制分会的活动,还不断派遣便衣特务来分会进行骚扰性检査。有一次,驻沅陵的警备司令孙常钧还传讯了翦伯赞,传讯结束,翦伯赞回到分会,立即向在重庆的立法院院长孙科发电报,控告沅陵警备司令部的破坏活动。又派人向司令部索回被取走的图书杂志。当然这都是斗争的手段。

3月间,国民党湖南省政府秘书长潘公展到沅陵“视察”,沅陵的形势更加严峻。中共湖南地下省工委通知翦伯赞转移到叙浦民国大学教书,团结进步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及“托派分子”进行激烈的斗争。翦伯赞在民国大学讲授《社会发展史》和《中国经济史》,翦伯赞的长子斯平和女儿心倩此时亦在民大读书。同时,翦伯赞仍兼《中苏文化》半月刊主编,后编辑王仁忱、王时凤也先后转移,又另调来田朝凡任编辑。《中苏文化》半月刊在沅陵出版十余期后,翦伯赞又于1940年2月去重庆。后来,该刊实在支持不下去了,中共南方分局命该刊迁往广西桂林,由八路军新四军驻桂林办事处处长李克农直接领导,翦伯赞仍任主编,稿件通过在重庆的中苏文化协会(总会)常务理事王昆仑和张西曼转递,编辑为李仲融。后田朝凡亦来桂林任编辑,沅陵设文协分会留守处,由王世昌负责。《中苏文化》半月刊迁桂林后,由于经济和印刷等方面的困难,改为月刊,每期稿件仍由翦伯赞审定。当时,翦伯赞在重庆已任中苏文化协会(总会)理事兼该会机关刊物《中苏文化》月刊的副主编。王昆仑为中苏文化协会常务理事,代表孙科会长领导会务,又兼《中苏文化〉的主编。翦伯赞托王昆仑写信给在桂林的李济深,请他对《中苏文化》半月刊事给予关照。田朝凡持信见李,后来李给予不少的经济支持。《中苏文化》在桂林出了数期,《苏联建设小丛书》亦在桂林出版。可是后来经济仍很困难,政治形势日益严峻,田朝凡亦调往重庆,在桂林的《中苏文化》半月刊也就停刊了。该杂志自创刊至停刊,共存在了两年半的时间,出刊4卷39期,胜利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MFkiqGZa+j0M9RMNXwVxdj/PpiO4wNOsNIWuUOXjmSpZM/CRTtHnIfJCIKUsTp8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