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0章
辨是非,北平参“论战”

大革命失败后,由于不同意识形态,许多人对中国当时的社会和前途发生了严重的认识分歧。蒋介石服务的反动知识分子和托派理论家认为,大革命已经成功,中国已走向独立,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因此,中国不需要再进行革命,需要的是建设。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革命知识分子则坚决反对这种谬论。他们认为,大革命失败了,当时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要走的道路仍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道路。1930年5、6月间,进步经济学家王学文发表《中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其发展及其前途》,潘东周发表《中国的经济性质》和《中国国民经济的改造》等文章,揭开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历史问题的论战”(简称“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序幕。翦伯赞积极参加了这场论战,他于1930年11月在北平《三民主义半月刊》上发表了《中国农村社会之本质及其历史的发展阶段之划分》一文,重点批判了有关中国农村社会是“亚细亚的生产形态”之说。他指出,论者所举的有关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些特质都是“似是而非”的,根本不符合中国农村社会的状况。他说:“中国的农村社会的本质,实在不是一个独特的或是亚细亚的生产方法,而是封建的生产方法。”他进一步分析了近现代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状况,指出了其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他指出,“现在中国的农村社会的确已经达到了转变的时期”,即由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他认为,这样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状况,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就是反帝反封建,进行民族民主革命。1930年12月至1931年2月,他又在同一刊物上连续发表了《前封建时期之中国农村社会》上、中、下三篇,进一步论述了他对“前封建时期”中国社会的观点。差不多同时在同一刊物上发表的《东方民族革命运动的过去与现在》一文,则明确地指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大规模地武装侵略中国,1932年1月28日又制造了“一·二八事变”,用武力进犯上海。从这时开始,为宣传抗日救国占去了翦伯赞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可是他仍坚持参加“中国社会史论战”,因为这是关系到中国今后要走的方向和道路问题。翦伯赞这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他的史学修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现卖现蒸,现蒸现卖。”当时,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文版很少。他为了提高理论水平,或者说为了战斗,在中文版之外,也读英文版或日文版著作。他继续发表的重要论文有《古代奴隶社会研究之批判》《关于“亚细亚的生产方法”问题》(中)《关于历史发展中之“奴隶所有者社会”问题》《关于“封建主义破灭论”之批判》(中)《“商业资本主义社会”问题之清算》《关于前阶级社会的构成之基本诸问题》(待续)等,此外还有两篇关于诸子的文章,每篇长达3万字左右,都属于宏篇巨制。他的这些论文在批判、战胜那些反动、错误理论和观点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翦伯赞先生在《三民半月刊》(全名《三民主义半月刊》)上发表《中国农村社会之本质及其历史的发展阶段之划分》。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郭沫若的代表作品之一,该书是最早运用唯物史观深入研究中国历史的一本史学名著。

《读书杂志》出版“中国社会史的论战”专号

《读书杂志》是中国社会史论战的主要阵地 ua0+55R7RqxJ1z+m7dJ5HjME+KWVWUa8P8HHhpcwp8cHTY5Nku+9fYZHMjro6Q+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