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知识点一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起源

(1)中华文明_____起源。考古发现证明,无论_____、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还是_____、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_____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_____中华文化的形成。

(2)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_____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_____认同、_____认同。

2.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请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归纳知识要点)

续表

知识点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1.重视以人为本

(1)周公提出“_______”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_____。

(2)孔子提倡“_____”,主张“仁者爱人”。后世儒学思想家大多恪守孔子的人本思想,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入手,建立起儒家的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

2.民本思想

(1)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_____”说,其中“_______________”的主张,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

(2)历代思想家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华传统_____的重要特征。

3.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1)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

(2)春秋时期,老子提出“_____”的概念,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自然而然。他的哲学思想中凸显了人的存在,追求_____。

(3)战国时期,荀子提出“_____,不为尧存,不为桀亡”“_____”的思想。他们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4.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_____的思想。“____________”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张载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_______,_____”,都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5.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春秋时期,孔子提出“_____”,主张以德治国;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主张“_____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孟子主张“_____使能,俊杰在位”。这些思想不仅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历史上_____、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6.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_____”“地势坤,君子以_____”。战国时期的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都体现了_____的精神境界。

7.主张和而不同

西周末年的太史伯认为“_____”,才能产生新事物。孔子、孟子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_____”“君子_____,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_____”等思想。“和”的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知识点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1.特点

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_____。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体现了文化的_____。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_____。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具有强大的_____。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具有_____。

2.价值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_____和______,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_____的大家族,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探究点一 儒家思想的特点

史料实证

材料一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理学”也称“新儒学”,又称为“道学”或“宋学”。之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两宋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的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之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

——霍雅娟《中华文化概论》

材料三 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向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意义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

——齐涛《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互动探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张对西汉王朝统治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成为新儒学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

论从史出
一、儒家思想的特点

(1)从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来看,它具有哲理化与神学化双重趋向的特点。儒家思想探讨人性,有利于规范社会关系。宋朝以后,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儒学融汇佛、道思想,走上了哲理化与神学化相结合的道路,有利于稳固其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正统和主流的地位。

(2)从儒家思想的发展条件来看,它具有适应小农经济发展的特点。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精心构造了一个保证宗族稳定的纲常伦理体系,稳定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3)从儒家思想的社会功能来看,它既维护又制约封建专制制度的发展。儒家思想从本质上讲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因而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是其根本使命。但是,儒学更着眼于统治阶级集团全局、长远的利益,强调仁政、民本,对于统治阶级的过分剥削与酷虐暴政也有所限制,从而制约着封建专制制度的恶性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4)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延续来看,它具有与其他文化相互渗透和融汇的特点。面对文化领域中多元并存的格局,儒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自身的理论结构和重心。在吸收和渗透的过程中,融汇而成一种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儒学。

典型例题

汉武帝推行“尊崇儒术”的政策,但在宗教方面,他相当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方面,又相当依赖法家。精通黄老思想的汲黯曾说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这说明( )

A.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B.统治者儒表法里的治国策略

C.汉武帝时期诸子思想融合

D.封建统治者都善于施展权术

题目立意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本题旨在考查汉武帝对各家思想的态度,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探究点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史料实证

材料 汉朝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亟须象征性领袖的现实,却使“天”与“君主”凸显了他们的绝对地位。知识阶层一方面在民族、国家成型过程中不得不凸显君主的象征作用,一方面又深惧再度出现秦朝君主专制权力无限扩张,凌驾一切之上,甚至剥夺了知识阶层对意义与价值的最终裁判权的局面。于是,董仲舒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所谓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样,知识阶层就能够又一次代天立言,拥有一些与政治抗衡、对君主制约的权力。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互动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朝新儒学的“天人感应”思想。

论从史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1)在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为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自然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和而不同、贵和尚中的文化观,诚实守信、厚德载物的道德观,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政治观,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天下观。

(2)当今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滋润着当代中国人,以其活态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中国当代文化的来源和根基。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

典型例题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下列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 )

A.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

B.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

C.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

D.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

题目立意 儒学在各个时期都有发展和创新,这和特定的历史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本题旨在通过对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对比,考查对各个时期儒学内涵的理解。 btJ6oKPVENvzq2eLgWl/9rRAJ1CXkHx8tTLICAXJo6k09KDdwtD2HEO9NiPwDke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