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PREFACE

刚成家的那段时光,我生活在当地也算较大城市的地级市。女儿开始记事的时候,当教师的妻子像大多数母亲一样,教女儿背诵一些“床前明月光”类的经典诗词。固执的我,也开始给女儿讲一些我儿时外婆外公给我讲的“千人共个麻雀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牛打架、鸡打鸣”“月亮上有嫦娥仙姑种的仙桃”之类的故事。

女儿刚上幼儿园那年夏天,我带妻儿第一次回乡看望高龄的外公。见到老人时,我还是有些激动地叫了一声“爹!”(我家乡对祖父外祖父的称呼),还没来得及教女儿喊“曾爹”,女儿竟脱口而出,学着我的语气,大声叫了一声“爹!”,把我外公笑得口水都流了一缕。我暗自得意,第一次见形象土气而高龄的外公,女儿竟自然地显得那么亲切!与上门来看望的乡亲一阵寒暄后,发现身边竟没看到女儿。村里土路的坑洼、猪牛鸡狗的无序,担心未走出过机关大院的三岁女儿受到惊吓,急忙出门寻找。自家房前屋后未见,似闻要拐好几道弯,近两百米远的龙井边有喧哗之声,急忙赶往。远见村中十多个小孩围在水井边玩耍,女儿没有半点“认生”,挤进小孩圈中,还有说有笑。我故意放慢脚步,在井边池塘沿洗衣服的女长辈们议论开来:咦,哪里来的城里的小孩,没见过,怎么又好像是我村里的小孩,猜!家在龙井边的叔外婆一口断定:是上屋大哥家“二苕”的小孩……心头一股暖流泛起,牵起女儿的小手,叫了一声“乖”……

随着女儿年岁渐长,我又开始讲一些乡村春华秋实的自然景观,种粮种菜的辛劳与收获,拾猪粪的技巧、捡松毛虫换蜡笔的苦乐,见下雪就有穿新布鞋的期待,放牛时采食茅草针的清甜,冬天树篼火的温暖和火灰烧熟红苕的香气,送余粮插上红旗时社员们脸上的自豪感……直到女儿大学毕业,想出国留学,我犹豫再三。女儿明确表示,请您放心,学成之后,我唯一的选择是:报效祖国,孝敬父母!

三年后,在机场接到女儿的那一刻,女儿一笑:说了不让您担心吧,其实,二十年来的耳濡目染,早已为我打下磨灭不了的家国烙印!

随着我退休日子的渐近,在已是家中里外绝对“一把手” 的女儿多次催促之后,花了两年时间,断续无章地把童年的记忆加上些即兴的感慨,积累成了一些文字。打印机打出两份,女儿看过,“泪”不释手,这是她和她的后辈最好的家传之宝!

近年来,人们的交往已“微信”化,收到太多真情厚谊的信息,偶尔选两段以作回礼。本是一种应酬,不经意收到太多的勉励和期待:“大别山区的百科全书”“地理人文的原生态”“农村生产生活的活教材”“六七十年代人的共同记忆”“记叙文的别样境界”“记述艰辛似是辛酸,却是成长阅历的庆幸”……只当是微信往来中的礼节,也多再回一个抱拳当胸的表情!

偶尔一次参加医疗界叙餐活动,一友人借酒兴催我读一段回忆录,也是为了活跃一下冷场的氛围,挑了一篇应景的《赤脚医生》。读完,抬眼时,同桌老资历的名医,好几位泪衔双目,不约而同地感慨:“那就是我!”这场景,让我意想不到地震撼,瞬间激起一种社会责任感。虽是无心插柳,如能在耳顺之年,还能传递一份正能量的记忆、乡愁和人生观,我愿意把专给自己女儿独享的家书奉献给社会!

林山
2021 年 9 月 8 日 1HIOXzv/i8QTXiHlCD84UJYeHptMhZfojyzapfZPNmEZWGXQMRHARVJt/sDAgm2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