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家族企业中的家族

家族企业中的家族系统是指支撑家族企业进行持续运营和发展的家庭结构,既包括特定家族在公司所有权层面上的大规模持有,也包括特定家族在公司经营权上的大范围管理。一般而言,我们讨论的家族企业通常只包括一个占有控制和领导地位的家庭结构。正式的、被法律认可的家族系统通常始于血缘、婚姻、收养关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以亲属关系为基础构成共同活动的单位,通过家庭系统,人口、亲缘关系、赡养关系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观念得以再生产和持续演化。即使在人类步入现代生活之后,家族系统仍然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家族系统往往代表着最为传统和保守的观念体系,核心逻辑是家庭内部的财富和关系共享,以及成员间的无条件忠诚和按需分配。从根本上说,家族系统的结构塑造了家族企业的基本特征,即家族治理的延续性、财富与社会关系的家族共享性及行为逻辑的非经济性。

家族治理的延续性

家族治理的延续性是家族企业最重要的特征。如果第一代创业者在离开组织之后,家族成员不再参与企业的管理或在所有权上不再继续控制企业,即使该企业曾经被视为家族企业,在这一阶段也不应当再被视为家族企业。一旦提及家族企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会默认家族系统与企业发展的共同性。几乎所有的家族企业拥有者和研究者都会把有效的传承视为该组织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家族企业在治理结构上的延续性给家族企业的运营带来较大的挑战。简单来说,家族成员是否有能力和有意愿继续控制和管理家族企业是一个不确定性因素;家族成员在继续参与公司治理的情况下,能否带领组织进行战略创新,部分地或者完全地调整公司原有业务是另外一个不确定性因素;此外,家族治理的延续性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家族企业在经济上的持续赢利,如果保持治理延续性的后果是经济效率上的损失,那么家族企业能否长期在所处的经济环境中保持生存是另一个不确定性因素。家族企业的治理延续性是建立在企业背后家族基本结构的延续性之上的。如果家族企业在特定时期无法完成成员的补充或再生产,家族企业很有可能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现实中,这种情况并不经常发生,因为家族企业往往较好地保存了传统的家族观念,完成家族成员的再生产通常被视为头等大事。在多名家族子嗣中,长嗣往往具有继承的优先权。在日本等国家,长嗣继承制度的规范相对比较薄弱,家族企业一方面会采用血缘继承制度,另一方面又会灵活地采用养子继承制度,有学者将这种制度下的家庭首先看成一个经营体而非一个控股主体。

财富与社会关系的家族共享性

财富的家族共享性是家族企业另一个比较突出的结构特征。当读者在日常媒体中接触到各种类别的财富排行榜时不难发现,某些个人与某些家族都会被纳入榜单之中,例如榜单中常出现的杨惠妍家族、刘永行家族等,这意味着特定家族的财富被看成与其中特定个体的财富是等同的。家族财富的共享性有助于家族克服代理问题,促成家族成员无私地向家族事业奉献的基本格局。当然这种财富共享性也会潜在地积累家族内部的矛盾,在特定时机、特定情境下,家族共享的财富可能会进入分配阶段,财富与家族成员的关系会明晰化。

家族成员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同样是在家族内部共享的。一系列因素共同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但其核心基础是社会信任机制的建立。当家族企业外部的组织和人员与该企业发生经济建议和非经济互动时,关系的双方都会评估对方秉持的价值体系是否与自己的一致(Rousseau et al.,1998;Sitkin and Roth,1993)。当外部的组织和人员能够感知到明显的价值一致性时,他们就有理由相信这是整个家族成员共有的品格属性。其原因在于家族成员构成了一个相对同质性的被评价主体,他们拥有相似的经济地位(因为财富的家族共享性)、相似的过往社会经验,通常以一致的形象对外,且采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被认为最保守、最稳定的家族企业形式。当然这种社会关系网络的共享性并不等同于同步性,要将社会网络转移给其他家族成员往往还需要一个包含第三方赞助和成员自身合法性建立的过程。

行为逻辑的非经济性

家族系统对其中个体行为的影响,最明显的表现是行动逻辑的非经济性。这种非经济性是指家族成员在彼此互动时,通常不以利益对抗作为基本出发点,恰恰相反,家族内部的行为目标是以需求逻辑为基础的。家族成员对于某些要素的追求会在较大程度上得到其他家族成员的支持,尽管这种支持可能是以消耗家族财富和其他资源为代价的。在这个意义上,家族系统成为资源的消耗单位。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这里的行为逻辑非经济性主要体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上,而不是家庭成员与其他非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上。虽然后者也会出现非经济性的状况,但这种非经济性通常是有限度的,且其行事逻辑背后对经济的计算程度远超家族内部,这两者从根本上是有区别的。

延续性、共享性、非经济逻辑构成了家族系统的基本特征。理想情况下,这些基本特征能够被传统家族结构支持。随着家族企业的持续发展,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的提升能够支撑家族规模的不断扩大。家族规模的扩大往往又为家族延续性提供了保障。包括社会网络在内的经济资源如果能够在家族内部扩散共享,将会呈现比较明显的马太效应,能够更为有效地展开经济资源和社会网络的再生产。有了充分的物质基础,非经济逻辑更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得到确认和发展。

在描述了家族企业中家族系统的基本特征后,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家族决策的基本特征——家族利益至上。相较于一般的管理者,从家族利益出发的家族企业管理者通常会优先考虑整个家族长期的和根本性的利益,这对家族企业的发展是一种额外优势。虽然这种理想的模式对于家族企业的永续发展非常有利,但始终以家族利益为基础进行决策并不容易达成,而且随着家族利益的分化,这一过程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与此同时,现实的社会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导致中国家族企业不得不面对三个挑战:其一,传统的家庭观念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婚姻关系和代际关系的基本特点发生了新变化,这使得过去稳定存在的家庭结构走向解体。没有稳定的家庭结构就没有稳定的家族企业。其二,伴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中国的家庭结构快速走向了一对父母加一个子女的“核心家庭”阶段。尽管欧洲的很多家族企业也经历了这一阶段,但往往都发生在家族企业的第三代,此时的家族企业已经非常成熟。其三,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和新的社会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管理者成为家族企业的继承人,从社会发展和现代性演进的角度,这当然是可喜的变化。但由于当前社会的观念系统和激励机制还不能完全匹配这种变化,女性管理者在带去新的风格和影响的同时,可能不得不面对额外的对她们个人和组织的挑战。 OI3yVSl6f/zNrKKBg+s5Ytoi7YPQa1hayjA4uNc8FTD3q8z8oyra17m+rsJZEYr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