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升,我国的比较优势日趋明显,经济政策的重心已逐渐从国际循环向以国内循环为主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基本解决了短期“三去”问题,中长期需要更加注重“一降一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也将进一步拓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启动之年,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日益复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虽然我国已成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明显,经济长期向好,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仍然艰巨,整体创新能力还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面对复杂的环境,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首次提到双循环,指出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后,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应复杂外部环境变化、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的重要手段,是我国从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向相对成熟的经济体转变、从投资主导型经济向消费主导型经济转变的重要抓手,是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已录入“十四五”发展纲要,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以生产激发循环动力,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同时,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意味着要坚持开放,利用好国际市场,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本书从落实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重点要求的角度出发,从畅通产业链、促进经济内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角度探索双循环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本书共分五篇,具体如下。

第一篇——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本部分系统介绍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发展及具体内涵,从扩大内需和坚持开放的角度探讨如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分析日本应对美日贸易摩擦的策略,帮助读者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第二篇——畅通产业链,以生产激发循环动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环节,是促进经济发展、畅通供给循环的关键。本部分介绍中国产业链面临的风险和国内大循环的七大梗阻,要想消除产业链梗阻,急需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供给体系。只有通过畅通生产子循环,才能有效推动国内大循环。

第三篇——对内加快改革,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在第二篇介绍的生产子循环的基础上,本部分从分配、流通、消费三个环节出发,介绍当前三个环节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梗阻,提出消除梗阻的主要方式,帮助读者了解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主要手段。

第四篇——坚持双向开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本部分从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制度创新、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介绍我国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部分策略,帮助读者了解国际大循环的重要性和实施措施。

第五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方向,部署了“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本部分在解读“十四五”规划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并介绍了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新业态和新模式,为我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加速度。

本书融合了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多年积淀的关于中长期结构性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新经济研究所、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创新与产业研究中心、公共经济研究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公共政策与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以及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中心等部门多次参与讨论并提出众多有价值的观点,同时,马朝良、李鑫钊和陈振华对本书的撰写贡献良多。希望本书能帮助读者深刻且全面地了解双循环战略,把握未来发展方向,顺势而为。 qT1SU4TWPaStXOdJ2K3MxcnSWyB3L+ksT+NuADraN/JNgUsC1Od1SvAXvVaNsmt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