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骨折的来龙去脉

什么是骨折

刘老汉是一名退休的体育老师,今年78岁,他下雨天出去买菜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出现左侧大腿疼痛,难以行走,被路人扶回家中休息。但左侧大腿疼痛加重,并出现瘀斑,活动后左侧大腿疼痛更重,难以转动左腿,根本起不了床。到医院看病被诊断为“左侧股骨颈骨折”,刘老汉很纳闷,才轻轻摔了一跤,怎么会骨折呢?这个骨折到底能不能好呢?住院后,刘老汉做了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转到康复医学科住院1周后出院回家,到家的时候还是不能独立行走。在康复医学科王教授和物理治疗师小张的指导下,继续家庭康复治疗1个月,刘老汉现在已经能正常上街买菜和逛公园了。

刘老汉不小心摔了一跤就骨折了,那么,到底什么是骨折呢?所谓骨折,是指外力作用所致骨结构的完整性与连续性中断。通俗一点说,就是骨头折断了,不连在一起了。骨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因为车祸、跌倒或者外力打击所致的骨折,统称为创伤性骨折。

创伤性骨折

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得了骨质疏松症、肺癌等疾病,破坏了骨骼的正常结构,引起骨骼的承力性能下降,导致骨骼受轻微的外力作用即发生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

骨折如何分类呢?目前,骨折的分类方法很多,但是,临床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下3种。

根据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两种。

(1)闭合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与外界不相通。这种类型的骨折,骨折处皮肤完好,或者仅有浅表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骨折部位一般看不到外露的骨头。

(2)开放性骨折: 骨折附近的皮肤或黏膜破损,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这种骨折,通常损伤较严重,局部出血明显,有时可以看见外露的骨组织。

闭合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

根据骨折的程度及形态分类,分为不完全性骨折和完全性骨折两大类。

不完全性骨折

骨连续性或完整性部分中断,尚有一部分骨组织保持连续,按其形态可分为青枝骨折和裂缝骨折。

(1)青枝骨折: 多发生于儿童。骨虽断裂,但因儿童骨质韧性好,不易完全断裂,如同青嫩树枝被折,一般弹性好,不易完全折断,因而被形象地称为青枝骨折。

(2)裂缝骨折: 骨折处出现裂缝,无移位,常见于颅骨等处的骨折。

完全性骨折

骨连续性或完整性全部中断,按照骨折线的方向和形态分类,可分为8种。

(1)横断骨折: 骨折线与骨干纵轴垂直或接近垂直。

(2)斜形骨折: 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斜形相交,呈一定角度。

(3)螺旋骨折: 骨折线呈螺旋状。

(4)粉碎性骨折: 骨折块碎裂成三块及以上,这种骨折通常受力比较大。

(5)嵌插骨折: 发生在长骨干骺端皮质骨与骨松质交界处,骨折的两侧断端相互嵌插。

(6)压缩性骨折: 骨松质因外力压缩而变形,做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骨头体积变小。

(7)凹陷性骨折: 骨折块局部下陷,形成凹陷。

(8)骨骺分离: 指骨干与骨骺分离了,这类损伤多有明显外伤史,常见于儿童或青少年。

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分类,可分为稳定骨折和不稳定骨折。

稳定骨折

骨折端连接较牢固,不易移位或复位固定后不易再移位的骨折。

不稳定骨折

骨折端连接不牢固,易移位或复位固定后易发生再移位的骨折。

稳定骨折

不稳定骨折

导致骨折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一般来说,骨折通常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比如刘老汉不慎跌倒,外力作用于股骨颈,就会导致股骨颈骨折。但是,某些特殊因素破坏骨的结构,也会引起骨折。骨折常见的原因如下。

直接暴力

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从而导致该部位骨折,该部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神经和血管损伤,表现为疼痛、肿胀、麻木、不能活动等。如车轮撞击大腿,于撞击处发生股骨干骨折。

间接暴力

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扭转或肌肉收缩等方式,使较远的受力集中处发生骨折,如从高处跌落臀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解剖等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的椎体因为集中受力而发生压缩性骨折。

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导致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如远距离行走易导致第2、3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可表现为小腿疼痛或者足背痛。

疾病

某些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感染可侵及骨质,导致骨骼结构破坏,承力能力下降,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就会发生骨折。如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异常增殖,破坏骨质,引起椎体的病理性骨折。

骨折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骨折因患者的体质、受力的大小、骨折的部位、受伤的严重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轻者仅有轻微的疼痛及不适,重者影响生命,甚至当场死亡。值得注意的是,骨折发生后,很多患者不能及时识别骨折症状,早期没有及时就医,导致骨折加重,引起血管、神经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一旦出现身体状况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骨折对全身的影响

轻微骨折可无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以下症状。

休克

休克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如果诊断不及时或治疗不恰当,休克最终将发展成器官衰竭导致死亡。

体温异常

骨折处有内出血,血肿吸收时可伴有体温升高,一般称为吸收热,但通常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是否合并感染。

局部症状

骨折的局部表现包括骨折的一般症状和特有体征。

骨折的一般症状

(1)疼痛和压痛: 骨折处压痛和叩击痛明显,且疼痛随肢体活动而加剧,固定后可减轻。但是,有些陈旧性骨折没有压痛和叩击痛。

(2)局部肿胀和瘀斑: 骨折后,局部软组织、肌肉、血管、神经同时受损,继发水肿可导致肢体局部肿胀,在伤后1~2天,皮下瘀斑变为青紫色或黄色。

(3)功能障碍: 骨折后活动患肢会导致疼痛,难以恢复支撑和运动功能,发生功能障碍。不完全性骨折、嵌插骨折的功能障碍程度较轻,完全性骨折、有明显移位的骨折功能障碍程度较重,甚至功能完全丧失。

骨折的特有体征

骨折后,肢体外形和运动可出现一些比较典型的异常表现,称为“体征”。了解这些体征,有助于我们早期识别骨折。

(1)畸形: 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旋转或者肌肉萎缩。

(2)骨擦音和骨擦感: 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撞击而产生异常的声响和摩擦感。

(3)异常活动(假关节现象): 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同于正常关节的活动,叫作异常活动,也称为假关节现象。

骨折早期并发症

脂肪栓塞综合征

脂肪栓塞综合征多发生于成人,是由于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随着血液扩散,引起肺、脑脂肪栓塞所导致的。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口唇发黑、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等,甚至会导致昏迷和死亡。

重要的内脏器官损伤

骨折常常会导致身体一些重要器官的损伤,如肝、脾破裂,肺损伤,膀胱和尿道损伤,以及直肠损伤等。

重要的周围组织损伤

如重要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等。

晚期并发症

坠积性肺炎

多发生于因骨折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年老体弱和伴有慢性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有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应鼓励骨折患者及早下床活动。

压力性损伤

严重骨折后患者长期卧床不起,身体骨突起处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易形成红斑或皮肤破损,称为压力性损伤,也叫压疮。常见部位有骶尾部、髋部、足跟部。每2个小时翻身1次、使用防压疮床垫可有效减少压疮的产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多见于骨盆骨折或下肢骨折,由于下肢长时间制动,静脉血回流缓慢,加之损伤所致的血液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栓塞时,轻者无任何不舒服的表现,或者只有下肢轻度症状;严重者下肢肿胀明显,皮肤发黑,伴明显疼痛。骨折后,应加强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出现肢体肿胀不适时,不要盲目锻炼,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感染

开放性骨折特别是污染较重或伴有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者,若清创不彻底,坏死组织残留或软组织覆盖不佳,可能发生感染。处理不当可导致化脓性骨髓炎,表现为伤口化脓,有恶臭,患者伴有发热。

损伤性骨化

损伤性骨化又称骨化性肌炎。由于关节扭伤、脱位或关节附近骨折,骨膜剥离形成骨膜下血肿,处理不当使血肿扩大、机化并在关节附近软组织内广泛骨化,造成严重的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多见于肘关节。

损伤性关节炎

关节内骨折,关节面遭到破坏,又未能准确复位,骨折愈合后使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易引起损伤性关节炎,致使关节活动时出现疼痛、活动不利,外形出现异常。

关节僵硬

患肢长时间固定,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纤维粘连,关节周围肌肉挛缩,致使关节活动障碍。这是骨折和关节损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及时拆除固定和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是预防和治疗关节僵硬的有效方法。

急性骨萎缩

急性骨萎缩即损伤所致关节附近的病理性骨质疏松,亦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骨营养不良。好发于手、足骨折后,典型症状是疼痛和血管舒缩紊乱。

缺血性骨坏死

骨折使某一段骨的血液供应遭到破坏,从而发生该段骨缺血性坏死。常见的有腕舟状骨骨折后近侧骨折段缺血性坏死,可感到腕关节处疼痛。

缺血性肌挛缩

缺血性肌挛缩多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是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可由骨折和软组织损伤导致,也常因骨折处理不当造成,特别是外固定过紧。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加重,伴麻木,一旦发生则难以治疗,常导致严重残疾。典型的畸形是爪形手和爪形足。

畸形

儿童的骨骼发育主要靠骨骺软骨不断骨化,儿童骨折有可能损伤骨骺,导致骨骼生长缓慢或畸形。常见的畸形有肘部骨折后出现的肘外翻和肘内翻,这些畸形一般需要手术矫正。 jAnsC9qnz+7peo+EU65E3dJATQk4mSg3xARboAW34jEV0STZhZwFpzsD6W/xvFK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