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尿生殖前庭、阴唇、阴蒂(见图1-1)。前4部分称为内生殖器,后3部分称为外生殖器(或外阴部)。
卵巢平均长2~3厘米,宽1.5~2厘米,厚1.0~1.5厘米。卵巢的形状、大小及解剖组织结构随年龄、发情周期和妊娠情况变化而变化。超数排卵的母牛,卵巢体积可变得很大,常常可达5厘米×4厘米×3厘米,甚至更大。
母牛卵巢的功能是分泌激素和产生卵子。包含1个卵子和周围细胞的卵巢结构,称为卵泡。在发情周期,卵泡逐渐增大,发情前几天,卵泡显著增大,分泌雌激素增多。发情时通常只有1个卵泡破裂,释放卵子,留在排卵点的卵泡壁细胞迅速增殖,在卵巢上形成另一个主要的结构称为黄体。黄体主要分泌黄体酮(孕酮),维持妊娠。
图1-1 母牛的生殖器官
1—卵巢 2—输卵管 3—子宫角 4—子宫颈
5—直肠 6—阴道 7—膀胱
输卵管是卵子受精及受精卵进入子宫的管道。2条输卵管靠近卵巢的一端扩大成漏斗状结构,称为输卵管伞。输卵管伞部分包围着卵巢。卵子受精发生在输卵管的上半部(壶腹部),已受精的卵子(即合子)继续留在输卵管内3~4天。输卵管另一端与子宫角的接合点充当阀门的作用,通常只在发情时才让精子通过,并只允许受精后3~4天的受精卵进入子宫。
青年及经产胎次少的母牛,子宫角弯曲如绵羊角,位于骨盆腔内。经产胎次多的子宫并不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和大小,所以其子宫不同程度地展开,垂入腹腔。母牛的子宫包括子宫角、子宫体、子宫颈3部分。子宫角先向前下方弯曲,然后转向后上方。2个子宫角基部汇合在一起形成子宫体,子宫体后方为子宫颈。子宫是精子向输卵管运行的渠道,也是胚胎发育和胚盘附着的地点。子宫是肌肉发达的器官,能大大扩张以容纳生长的胎儿,分娩后不久又迅速恢复正常大小。
子宫角长20~40厘米,角基部粗1.5~3厘米。经产牛的子宫角比未产牛的子宫角明显要长些、粗些。子宫角存在两个弯曲,即大弯和小弯。两个子宫角汇合的部位有一个明显的纵沟状的缝隙,称为角间沟。在子宫上有凸出于表面的子宫肉阜(约100个),在没怀孕时很小,怀孕后便增大,称为子叶。
子宫壁的组织学构造为3层,外层为浆膜层,中层为肌肉层,内层为黏膜层。黏膜层具有分泌作用。
【提示】
母牛子宫上的子宫阜在妊娠时与子叶型胎盘紧密契合,结合过于紧密是母牛产后易发生胎衣不下的原因之一。生产中要特别注意,采取一定的措施,如产前适当地运动,给予合理的营养,必要时使用药物预防。
子宫颈是子宫与阴道之间的部分。子宫颈阴道部凸出于阴道内约2厘米,黏膜上有放射状皱褶,称为子宫颈外口。子宫颈由子宫颈肌、致密的胶原纤维及黏膜构成,形成厚而紧的皱褶,有2~5个横向的新月形皱褶,彼此嵌合,使子宫颈管呈螺旋状,通常情况下收缩得很紧。发情时稍有松弛,这种结构有助于保护子宫不受阴道内很多有害微生物的侵入。
子宫颈黏膜里的细胞分泌黏液,子宫颈中充满着子宫颈黏液,子宫颈黏液的数量和理化性质受卵巢激素调节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在发情期间其活性最强,在妊娠期间,黏液形成栓塞,封锁子宫口,使子宫不与阴道相通,以防止胎儿脱出和有害微生物入侵子宫。
阴道把子宫颈和阴门连接起来,是自然交配时精液注入的地点。阴道前段腔隙扩大,在子宫颈阴道周围形成阴道穹窿,后端止于阴瓣。阴道是交配器官,也是交配后的精子库。牛阴道长22~28厘米。阴道的生化和微生物环境能保护生殖道不遭受微生物入侵。
尿生殖前庭指阴瓣到阴门之间的部分。它的前端由阴瓣与阴道连接,在腹侧壁阴瓣后方有尿道开口。在向阴道内插管时,方向要向前上方,否则插管会误入尿道。
阴唇是环绕阴道口的两对唇状组织。两片阴唇中间形成一个缝,称阴门裂。
阴门内包含的球形凸起物即阴蒂,阴蒂黏膜上有感觉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