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一章
分工合作

工作,只是劳力、时间和效果三项的关联。费了多少力气,经过若干时间,得到什么效果,所谓工作的问题,不过如此。

关于计算工作的题目,它对我来说一向是有点儿神秘感的。今天马先生一写出这个标题,我便很兴奋。

“我们先讲原理吧!”马先生说,“其实,拆穿西洋镜的原理也很简单。 工作,只是劳力、时间和效果三项的关联。费了多少力气,经过若干时间,得到什么效果,所谓工作的问题,不过如此。 想透了,和运动的问题毫无两样,速度就是所费力气的表现,时间不用说就是时间,而所走的距离,正是所得到的效果。”

真奇怪!一经说明,我也觉得运动和工作是同一件事了,然而平时为什么想不到呢?

马先生继续说道:“在匀速运动中,基本的关系是:

“距离=速度×时间。

“而在均一的工作中——所谓均一的工作,就是经过相同的时间,所做的工相等——基本的关系,便是: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现在还是转到问题上去吧。”

例一: 甲四日可完成的事,乙需十日才能完成。若两人合做,一天可完成多少?几天可以做完?

不用说,这题的作图和关于行路的,骨子里没有两样。我们所踌躇的,就是行路的问题中,距离有数目表示出来,这里却没有,应当怎样处理呢?但这困难马上就解决了,马先生说:

“全部工作就算1,无论用多长表示都可以。不过为了易于观察,无妨以甲、乙二人做工的日数4和10的最小公倍数20将全部工作分为20等份,每一份即为一个单元小段。试用竖线表示工作,横线表示日数——两小段1日——甲、乙各自的工作线怎么画?”

到了这一步,我们没有一个人不会画了。 OA 是甲的工作线, OB 是乙的工作线。大家画好后争着给马先生看,其实他已知道我们都会画了,眼睛并不曾看到每个人的画上,尽管口里说“对的,对的”。大家回到座位上后,马先生便问:

图48

“那么,甲、乙每人一日做多少工作?”

图上表示得很清楚,1 E 是四分之一,1 F 是十分之一。

“甲一天做四分之一,乙一天做十分之一。”差不多是全体同声回答。

“现在就回到题目上来,两人合做一日,完成多少?”马先生问。

“二十分之七。”王有道回答。

“怎么知道的?”马先生望着他。

“四分之一加上十分之一,就是二十分之七。”王有道。

“这是算出来的,不行。”马先生。

这可把我们难住了。

马先生笑着说:“人的事,往往如此,极容易的,常常使人发呆,感到不知所措。——1 E 是甲一日完成的,1 F 是乙一日完成的,把1 F 接在1 E 上,得 D 点,1 D 不就是两人合做一日所完成的吗?”

不错,从 D 点横着一看,正是二十分之七。

“那么,试把 OD 连起来,并且延长到 C 点,与 A B 相齐。两人合做二日完成多少?”马先生问。

“二十分之十四。”我回答。

“就是十分之七。”周学敏加以修正。

“半斤自然是八两,现在我们倒不必管这个。”马先生说得周学敏有点儿难为情了,“几天可以完成?”

“三天不到。”王有道。

“为什么?”马先生。

“从点 C 看下来是二又十分之八的样子。”王有道。

“为什么从点 C 看下来就是呢?周学敏!”马先生指定他回答。

我倒有点儿替他着急,然而出乎意料之外,他立刻回答道:

“均一的工作,每天完成的工作量是一样的,所以若干天完成的工作量和一天完成的工作量,是‘定倍数’的关系。 OC 线正表示这关系, C 点又在表示全部工作的横线上,所以 OK 便是所求的日数。”

“不错!讲得很透彻!”马先生非常满意。

周学敏进步得真快!下课后,因为钦敬他的进步,我便找他一起去散步。边散步,边谈,没说几句话,就谈到算学上去了。他说,感觉我这几天像是个“算学迷”,这样下去会成“算学疯子”的。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和我开玩笑,不过这十几天,对于算学我深感舍弃不下,却是真情。我问他,为什么进步这么快?他却不承认有什么大的进步。我便说:

“有好几次,你回答马先生的问话,都完全正确,马先生不是也很满意吗?”

“这不过是听了几次讲以后,我就找出马先生的法门来了。说来说去,不外乎三种关系:一、和一定;二、差一定;三、倍数一定。所以我就只从这三点上去想。”周学敏这样回答。

对于这回答,我非常高兴,但不免有点儿惭愧,为什么同样听马先生讲课,我却不会捉住这法门呢?而且我也有点儿怀疑:“这法门一定灵吗?”

我便这样问他,他想了想:“这我不敢说。不过,过去都灵就是了,抽空我们去问问马先生。”

我真是对数学着迷了,立刻就拉着他一同去。走到马先生的房里,他正躺在藤榻上冥想,手里拿着一把蒲扇,不停地摇,一见我们便笑着问道:

“有什么难题了,是不是?”

我看了周学敏一眼,周学敏说:“听了先生这十几节课,觉得说来说去,总是‘和一定’‘差一定’‘倍数一定’,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逃不出这三种关系呢?”

马先生想了想:“就问题的变化上说,自然是如此。”

这话我们不是很明白,他似乎看出来了,接着说:“比如说,两人年岁的差一定,这是从他们一生下来就可以看出来的。又比如,走的路程和速度是定倍数的关系,这也是从时间的连续中看出来的。所以就问题的变化上说,逃不出这三种关系。”

“为什么逃不出?”我大胆地提出疑问,心里有些忐忑。

“不是为什么逃不出,是我们不许它逃出。因为我们对于数量的处理,在算学中,只有加、减、乘、除四种方法。加法产生和,减法产生差,乘、除法产生倍数。”

我们这才明白了。后来又听马先生谈了些别的问题,我们就出来了。因为这段话是理解算学的基本,所以我补充在这里。现在回到本题的算法上去,这是没有经马先生讲解,我们都知道了的。

马先生提示一个别解法,更是妙:“把工作当成行路一般看待,那么,这问题便可看成甲从一端动身,乙从另一端动身,两人几时相遇一样。”

当然一样呀!我们不是可以把全部工作看成一长条,而甲、乙各从一端相向进行工作,如卷布一样吗?

图49

这一来,图解法和算法更是容易思索了。图中 OA 是甲的工作线, CD 是乙的, OA CD 交于点 E 。从点 E 看下来仍是二又十分之八多一点。

例二: 一水槽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各一支,进水管八小时可流满,出水管十二小时可流尽,若两管同时打开,几小时可流满?

图50

这题和例一的不同,就事实上一想便可明白,每小时槽里储蓄的水量,是两水管流水量的差。而例一作图时,将1 F 接在1 E 上得点 D ,1 D 表示甲、乙工作效率的和。这里自然要从1 E 截下1 F 得1 D ,表示两水管流水速度的差。流水就是水管在工作呀!所以 OA 是进水管的工作线, OB 是出水管的工作线, OC 便是它们俩的工作效率差,而表示定倍数的关系。由 C 点看下来得二十四小时,算法如下:

当然,这题也可以有一个别解。我们可以想象为:出水管距入水管有一定的路程,两人同时动身,进水管从后面追出水管,求什么时候能追上。 OA 是出水管的工作线,1 C 是进水管的工作线,它们相交于点 E ,横看过去正是二十四小时。

图51

例三: 甲、乙二人合做十五日完工,甲一人做二十日完工,乙一人做几日完工?

“这只是由例一推衍的玩意儿,你们应当会做了。”结果马先生指定我画图和解释。

图52

不过是例一的图中先有了 OA OC 两条线而求画 OB 线,照前例,所取的 ED 应在1日的纵线上且应等于1 F 。依 ED 取10 F 便可得 F 点,连结 OF 并延长便得 OB 。在我画图的时候,本是照这样在1日的纵线上取1 F 的。但马先生说,那里太窄了,容易画错,因为 OA OC 间的纵线距离和同一纵线上 OB 到横线的距离总是相等的,所以无妨在其他地方取点 F 。就图看去,在10这点,向上到 OA OC ,相隔正好是五小段。我就从10向上五小段取点 F ,连 OF 并延长到与点 C A 相齐,得 B 点,竖看下来是60。乙要做六十日才能做完。对于这么大的答数,我有点儿放心不下,好在马先生没有说什么,我就认为对了。后来计算的结果,确实是要六十日才做完。

本题照别的解法做,那就和这样的题目相同:

——甲、乙二人由两地同时动身,相向而行,十五小时在途中相遇,甲走完全程需二十小时,乙走完全程需几小时?

先作 OA 表示甲的工作,再从十五日这点画纵线和 OA 交于 E 点,连 DE 并延长到点 C ,便得六十日。

图53

例四: 甲、乙二人合做一工,五日完成三分之一,其余由乙独做,十六日完成,甲、乙独做全工各需几日?

图54

“这题难不难?”写完题,马先生这样问。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周学敏很顽皮地回答。

“你是难者,还是会者?”马先生跟着问周学敏。

“二人合做,五日完成三分之一,五日和工作三分之一的两条线交于点 K ,连 OK 并延长得 OC ,这是两人合做的工作线,所以两人合做共需十五日。”周学敏。

“最后一句是不必要的。”马先生加以纠正。

“从五日后再做十六日共是二十一日,二十一日这点的纵线和全工作这点的横线交于点 H ,连 KH 便是乙接着独做十六日的工作线。”

“对的!”马先生赞赏地说。

“过点 O OA KH 平行,这是乙一人独做全工作的工作线,他二十四日做完。”周学敏说完停住了。

“还有呢?”马先生催促他。

“在十日这点的纵线上量点 D E 间的距离 ED ,从10这点起量10 F 等于 ED ,得 F 点。连 OF 并且延长,得 OB ,这是甲的工作线,他一人独做需四十日。”周学敏真是有了可惊的进步,他的算学从来不及王有道呀!

马先生夸奖他说:“周学敏,你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钥匙了。”

这题当然也可用别的解法做,不过和前面几题大同小异,所以略去,至于它的算法,那就是:

例五: 甲、乙、丙三人合做一工程,八日做完一半。由甲、乙二人继续,又是八日完成剩余的五分之三。再由甲一人独做,十二日完成。甲、乙、丙独做全工,各需几日?

图55

马先生写完题,王有道随口说:“越来越复杂。”

马先生听了含笑说:“应当说越来越简单呀!”

大家都不说话,题目明明复杂起来了,马先生却说“应当说越来越简单”,岂非奇事。然而他的解说是:“前面几个例题的解法,如果己经彻底明了了,这个题不就只是照抄老文章便可解决了吗?有什么复杂呢?”

这自然是没错的,不过抄老文章罢了!

(1)先依八日做完一半这个条件画 OF ,是三人合做八日的工作线,也是三人合做的工作线的方向。

(2)由点 F 起,依八日完成剩余工作的五分之三这个条件,作 FG ,这便表示甲、乙二人合做的工作线的“方向”。

(3)由点 G 起,依十二日完成这条件,作 GH ,这便表示甲一人独做的工作线的“方向”。

(4)过点 O OA 平行于 GH ,得甲一人独做的工作线,他要六十日才做完。

(5)过点 O OE 平行于 FG ,这是甲、乙二人合做的工作线。

(6)在10这点的纵线和 OA 交于点 J ,和 OE 交于点 I 。照10 J 的长,由点 I 截下来得点 K ,连 OK 并且延长得 OB ,就是乙一人独做的工作线,他要四十八日完成全部工作。

(7)在8这点的纵线和甲、乙合做的工作线 OE 交于点 L ,和三人合作的工作线 OF 交于点 F 。从8起在这纵线上截8 M 等于 LF 的长,得 M 点。连 OM 并且延长得 OC ,便是丙一人独做的工作线,他四十日就可完成全部工作了。

作图如此,算法也易于明白。

例六: 一工程,甲、乙合做三分之八日完成,乙、丙合做三分之十六日完成,甲、丙合做五分之十六日完成,一人独做各几日完成?

图56

“这倒是真正地越来越复杂,老文章不好直抄了。”马先生说。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每两人合做的工作线画出来。”没有人回答,马先生接着说。

这自然是抄老文章, OL 是甲、乙合做的工作线, OM 是乙、丙合做的工作线, ON 是甲、丙合做的工作线,马先生叫王有道在黑板上画了出来。随手他将在 L 点的纵线和 ON OM 的交点涂了涂,写上 D E

LD 表示什么?”

“乙、丙的工作差。”王有道。

“好,那么从 E 点在这纵线上截去 LD 得点 G 到点 G 是什么?”

“乙的工作。”周学敏。

“所以,连 OG 并且延长到点 B ,就是乙一人独做的工作线,他要八天完成。再从点 G 起,截去一个 LD 得点 H 到点 H 是什么?”

“丙的工作。”我回答。

“连 OH ,延长到点 C OC 就是丙独自一人做的工作线,他完成全工作要十六天。”

“从点 D 起截去 H 得点 F F 不用说是甲的工作。连结 OF ,延长得 OA ,这是甲一人独做的工作线。他要几天才能做完全部工程?”

“四天。”大家很高兴地回答。

这题的算法是如此:

马先生结束这一课说:

“这堂课到此为止。下堂课想把四则问题做一个结束,就是将没有讲到的还常见的题都讲个大概。你们也可提出觉得困难的问题来。其实四则问题,这个名词本不大妥当, 全部算术所用的方法除了加、减、乘、除,还有什么?所以,全部算术的问题都是四则问题。 9w2WMBbzy8Evfuc4cB5uVP0pxCAy9C/aOCKbaUiwfAmNlwE9CyjaogPOMdwPywM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