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二嫂子,今年72岁,会剪窗花。她见到我,最炫耀的一件事是说:“你大爷家以前窗户上贴的窗花就是我铰的,还有窗顶上挂的‘斗鸡’也是我铰的。”而我二哥对我说:“你嫂子铰窗花,胡来,她今天铰的样,明天就不会铰了,没固定的样。”我暗暗称奇。我问她:“你是怎么学会剪纸的?”她说:“小时候看庄子里一位大娘铰的窗花好看,就跟着她后面要,可她只给一张,再多就不给了。”她说她把这张窗花拿回家,宝贝似的贴在自家的窗上每天照着铰。铰得八九不离十了,就琢磨着掺加点别的花样铰。以后眼里看到的花样就会记在心里,想方设法把它铰出来。再以后心里想的,包括各种物体的形状自然而然就涌现出来了。她说在她的心中装着一千种花瓶,装着一千种蝴蝶。说着,她摸起一把剪刀,抓起身边几张小孙子练习作业废弃的纸片,给我做示范。她说单张纸不好铰,太软,双层纸叠起来硬实,好铰,这样一铰是一对,贴在窗上,两边对称,也显得好看。主体花样铰出后,还能在周围加上一些小花样,比如各式各样的蝴蝶,这样搭配起来,看着热闹,显得更有生气。
【图58】2011年剪纸“窗花”一组
老家二嫂子给我剪了很多让人看了难忘的剪纸 (图58) ,我心里过意不去,每次回老家都会余外带上一份礼品去看她。想到当今都是经济时代了,应该按市场规律行事,于是我定出价格收购她的剪纸,一是觉着这样才对得起她的劳动,二是为调动她的剪纸热情,好多出精品。不承想,她后来剪出的剪纸,形状小了不说,且线条僵硬,图纹模糊,与先前对照,简直判若云泥。怎么没给钱时剪得好,给了钱反而就剪不好了呢?看来金钱不是万能的,是金钱让我们的情感交流产生了隔阂。那些生长在心中的剪纸,是有温度、有感情色彩的,它让我知道了什么叫“金不换”。为此,我懊悔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