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剪纸与刺绣

旧时,在山东高密农村,剪纸是女人放牧理想的草场。她们当情感的哑巴,让一把剪刀替她们说话。剪纸是她们青春的相册,剪纸是她们全部的隐私。一个成家的女人平日里拾掇完地里的活和家务活之后,会情不自禁地抄起一把剪刀来消磨闲余时间。她们在家里要带孩子,孩子缠拉人,她们随手剪一个小狗小猫的纸样,可哄孩子玩耍,减少哭闹,增加乐趣。私底下,几个比较要好的姊妹到一起,也总喜欢相互比试,看谁剪的花样好,这叫本事。样子剪得好的那个人,会成为她们中的领袖,连说话都有分量,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受夸赞的对象。天长日久,这成为一种默认的闺范,成为一种榜样。所以在高密农村,母教女,姊授妹,传播剪纸的现象很普遍,而且乐此不疲,以博取巧手、能持家的好名声。

她们中大多数人都不识字,也没有绘画技能。学习剪纸采取的多是最笨拙的办法,即照着老辈人剪出的样子,大样照着小样扒(临摹)。用双层纸折叠着剪,这样纸面硬挺好剪,还出数,剪一次能同时得到两枚同样的剪纸。

所剪的剪纸,左右两边花纹多对称,有一定的固式。这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一批织绣品(印染和刺绣)花纹图案有很多相似之点,可以说是比较原始的一种剪裁方式,保留了许多原始信息。依此图样剪,次数多了,许多花样自然就会熟记在心。熟能生巧,有时能独创新样。路子野了,便天马行空,心里想个什么样就剪出个什么样。剪子在纸片上弯弯绕绕不停顿一剪到底,剪出的花样从来不重样,那才真是“花样百出”。此种剪纸方式为剪纸这门艺术带来了神秘光彩,较之那些依照熏样 (图38) 和依照“描画匠”画样及复印样剪取的剪纸,它显得更加纯真、率意、朴实。

【图38】民国时期剪纸熏样

过去,剪纸人剪了纸不卖,被看作一种闲耍营生,剪纸却能派上很多实际用场。如有人结婚时,会上门来求,就给剪些“喜字花” (图39) ,用来贴在院门的两旁及正屋门的两扇门上、内屋门上、正面墙上、炕头上、窗户上、箱柜上。有一些贴在干粮(面食)上面的“馍馍花”,也叫“饽饽花” (图 40) ,这些“馍馍花”,男方定亲、女方送嫁妆时都能用得到。另外,还有“镜面花”“脸盆花”等。贴在镜子上的“镜面花”,早期是分多层剪纸拼贴而成,再根据各部位所需点染上各种颜色。

过春节时,更是求客盈门,封了窗户纸的窗户上要贴“窗花”,糊了花纸的顶棚上要贴“棚顶花” (图41、图42、图43) ,刷了新漆的大门门楣上要贴“过门笺花”。这都是一些费时费力的活,如一套“窗花”要分“窗棂花”“窗门花(窗唇花)”“窗角花”,贴在每一道窗棂上的花又各不相同,图案有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细分下来,大大小小有二十多枚。能得到整套“窗花”的人,会觉得自己很有面子。而看着来人兴高采烈地把剪纸像宝贝一样拿走,剪纸人心里会有一种压抑不住的荣耀感。

要有办丧事的人上门来求,剪纸人会按老辈传下的规矩剪一些“随葬花”等。其中有一样是贴在寿鞋鞋底的“随葬花”,主要花纹为荷花。其含义是,几个儿、几个闺女都表现在花样上,几个儿几个花骨朵儿,几个闺女几朵花。从鞋脚跟开始,第一层花纹是藕,第二层花纹是叶子,第三层花纹是花(闺女),第四层花纹是花骨朵儿(儿),安插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图 44)

【图39】20世纪70年代的剪纸“喜字花”

【图40】20世纪70年代的剪纸“馍馍花”

【图41】20世纪70年代的剪纸“棚顶花”(一)

【图42】20世纪70年代的剪纸“棚顶花”(二)

【图43】20世纪70年代的剪纸“棚顶花”(三)

有些剪纸甚至还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如连阴天的时候,剪一个“扫晴娘”,挂在屋檐下,以祈求天晴;大旱之时,剪一纸龙投放于水井,以祈盼天降甘霖 (图45)

剪纸还与刺绣有着不解之缘,高密民间刺绣多采用剪纸的方式来制定图案,图样来得方便,不用绘图,随手拈来。较为常见的是用糊成两层的白棉纸剪出图案花纹,然后把它贴在染了色(黑、红、蓝色)的织物上,这样颜色分明易辨认图形。绣时,沿着纸片轮廓分隔又相连接的地方穿针走线(所用线为五彩线),直至把纸片密密地包裹在丝线里面,不露一点痕迹。因内里有纸片垫底,所绣花纹会略微凸起,好似浅浮雕,富有立体感 (图46、图47)

【图44】20世纪70年代的剪纸“随葬花”

【图45】20世纪70年代的剪纸“龙”

【图46】民国时期刺绣肚兜

【图47】2011年剪纸图样

有些衣物上的装饰,如披肩,也称“云肩”,为披挂在肩部的装饰物,多被缝制成层层叠叠的如意形状和花瓣儿形状 (图48、图49、图50、图51、 图52、图53、图54 )。据了解其事先都是根据剪纸所剪出的外形轮廓裁剪布片,布片的正面有的已绣好了各种花纹,与纸板和底衬粘贴或缝缀在一起,形成外形轮廓为花、内轮廓里繁花簇拥的华丽式样。经实物验证,其正背两面缝合成一体的布片里多夹有剪纸纸片,纸片镶嵌在里面,还起到平整布面的作用。该种披肩,多穿戴在新娘子身上。披上它,会衬托得一张脸分外好看。有时大披肩上面还要披上一件小披肩,有如锦上添花,更显得一张粉脸儿娇贵无比。

【图48】民国时期披肩(一)

【图49】民国时期披肩(二)

【图50】民国时期披肩(三)

【图51】民国时期披肩(四)

【图52】民国时期披肩(五)

【图53】民国时期披肩(六)

【图54】民国时期披肩(七)

【图55】民国时期香荷包

【图56】清代绣花枕头

【图57】民国时期绣花烟荷包

刺绣跟剪纸一样,都是过去女子展示自我、沟通情感的秘密武器。如当地姑娘出嫁三日回娘家门,俗称“回门”,总喜欢把自己绣制的小件绣品,如香荷包 (图55) 、针扎、鞋帽等分赠给亲友,称之为“散针线”,亦称“送针线”“敬针线”。此种做法,最容易讨得家人的欢心。在娘家住上两天,回到婆家以后,会送给小姑子一个绣花枕头 (图56) ,送给公公、叔公公一个绣花烟荷包 (图57) ,礼虽小,却暖人心。

面对身边琐碎的劳作,她们无怨无悔。她们在剪纸与刺绣之中提取着人生的华彩(脸面上的或是内心里的),剪纸与刺绣让她们一生受用无穷。 +AcQf9+DX8oSmtMDLgA6DBcqz3b3Kz0yiUvsrtRrP+wLxizo0yGy4SRPLpBptWS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