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什么你会过上痛苦而抑郁的生活

结合我个人的经历,我发现,有些人之所以会过上痛苦而抑郁的生活主要缘于三点。

坚持做容易的选择

我一直对一夜暴富充满了期待,为了这个目标,这些年干了不少事,主要就是炒股。在炒股之前,我干了一件很多人都会干的事,就是去玩模拟炒股。不玩不知道,一玩发现自己是个股神,玩期货差点财务自由了,如果不是虚拟筹码的话。于是我立刻就坐不住了,兴冲冲地投入到股市当中,结果迎来了惨痛的教训。

很多年后,我跟一个做私募的哥们儿聊起这个,他说炒股赚钱这事之所以难,不仅仅是因为这玩意儿跟写代码、做医生一样需要一定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因为这玩意儿其实是在跟自己斗争。面对一件事,每个人都能蹦出一堆想法,最后某个想法胜出,然后被执行。问题是,绝大部分人总是选择那个容易的想法去执行,同时还给自己找理由,让自己相信“容易的选项”才是更合理的。而“容易的选项”和“从众心理”在股市里是最危险的。

为啥你买它就跌,你卖它就涨?因为你和其他人的动作是一样的,你们汇成了一股大流,被集中收割了。大部分人平时不关心股票,只是在股市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周围的人都赚钱了,他们才开始入场,然后在暴涨阶段大幅买入。其实暴涨阶段就是最后阶段了,于是他们可能遭遇暴跌,从而被“绿”得心灰意冷,不玩了,但是等到下次涨到快要崩的时候又来了。不收割这些人等啥呢?

如果你是长期持有的话,暴跌什么的对你根本没啥影响,比如这几天看着跌得猛,其实也才跌了20%。要知道,明星基金的收益率,都要比上一年涨一倍还多。你惨主要是因为入场太晚,不是经过深思熟虑进来的,而是跟着大家涌进来的,所以就很危险。

一次暴跌对于新手很痛苦,但对于老手们来说不是坏事,暴跌预示着下一个周期的开始。老手们都是等跌完了再建仓,而新手往往会在山顶建仓。这么多年来,总是有无数人同时有同样的想法,这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必然,因为大部分人都倾向于做容易的选择,而机构们都设有止损线,跌到一定程度自动清仓了,做到了“莫得感情”,谁屠谁自然一目了然。

生活中到处都是这种情况。面对新事物,绝大部分人的选择都是“再等等看”。但其实,初期入场难度是最低的;面对便宜的股票和房产,绝大部分人看不上,等到它涨到贵得不行再买,一买就成接盘侠。碰上挑战忍不住想退缩,多年后回过头来,才发现人生的关键点,都是那些挑战。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说法,说持有房产涨十倍的人非常多,持有股票涨十倍的人却非常少,主要原因是很多人平时没那么多精力去查自己家房子值多少钱,而且把房子卖掉套现也比较麻烦。股票就不一样了,随时可以查,随时可以卖,最后的结果就成了轻易拿不住。

所以说,人类的幸福并不相通,痛苦却是一样的。想法千奇百怪,到了落实阶段,绝大多数人选择了容易的选项。 选择了容易,往往快乐是一时的,代价却是持续的。这就好像在游戏里,你选择了低难度,刷怪确实是容易了,但掉落的经验也少,经验值一直上不去,于是级别也上不去,这样就打不了更大的怪,然后级别就更上不去,最后就彻底卡住了。

为啥我拿着虚拟筹码炒股像个股神?因为在虚拟世界里没有“沉没成本”,做啥选择都不会痛苦,而在现实世界里,做任何决定都有代价,很多时候正确决定就在眼前,但就是不敢去做。 所以,第一个保持痛苦的秘诀就是一直做容易的选择, 坚持一二十年,慢慢人生选择越来越少,也就越来越痛苦。

保持孤僻

吴孟达去世后,周星驰和吴孟达的关系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不少人说他俩的关系并不像外界传言的那么差。其实了解周星驰的人都知道,他在电影里嘻嘻哈哈,在现实世界里孤僻到了极点,大家可以去看看香港电影圈对他的评价,不是说他不好,而是说他对谁都是淡淡的。

早期大家很喜欢他的“无厘头”,但是他自己演了几年后根本不想再演了,这也是为啥不少人说他的电影好像变了个风格似的,不如以前好看了,因为他自己并不喜欢那些东西,所以后期拍出来的东西就跟之前完全不一样。这种人在生活中有很多,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无法自拔,完全孤立于这个世界之外,跟谁都保持着距离。

我不知道周星驰到底痛不痛苦,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这类人普遍过得都不太好,而且“孤僻”是一种“下行循环”,你把自己封闭起来,别人不了解你,会以为你讨厌他,关系自然不会太深,慢慢地你周围就没了朋友,变得更封闭了。

我之前看过一篇论文,分析人际关系对人类大脑的影响,我们跟朋友的亲密关系,功效跟布洛芬有点像,我们从社交中得到的欢乐可以抑制痛觉受体,起到止疼作用。不仅如此,孤僻的人更容易抑郁,可能是负责奖励的大脑区域长期不被激活,慢慢不起作用了。

人这辈子不能一直和高考一样,分数主要是靠你自己,等到大学毕业,你会发现没人跟你单打独斗了,往往是纵向和横向资源一起上,比如家族三代的资源集中在一代人身上,或者是身边有高手提携,这个时候你还指望单凭自己的能力打出一片天地,不是不可能,而是太理想化。你需要别人帮你,情绪上的或物质上的,有赏识你的领导提携你,有关系好的朋友倾听你,防止你自爆。所以,孤僻不仅不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对职业生涯也有害无利,孤僻的人承担的压力更大,获得的动力却更少。

当然了,我并不建议大家为了避免被孤立就去进行无效社交,而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两个时常联系的朋友,平时多聊天,互相排解,说不定会对你的生活有质的提升。

所以,第二个保持痛苦而抑郁的生活窍门就是保持孤僻,谁也别理,效果非常好。

准备好了再开始

我们从小被灌输“准备好了再开始”,但在有些国家的精英教育中有个原则,叫“先做,再想”,或者叫“实习生定律”。大家回想下,是不是感觉大学四年学的东西都不如实习几个月学到的多?当然了,这里不是否定大学教育,而是说实习期的学习模式非常好。在实习期间,你直接上手干活,一边干一边学,学了就能用。这一点对于码农们来说好处尤其多,学得最快的就是大学刚毕业那三年,很多东西根本没准备好,直接就冲上去了。

公司和个人都是一样的,特斯拉就是一边投产一边研究接下来怎么进一步迭代优化,所以它的电动车就跟哺乳动物似的,一直在进化。

很多时候,如果提前充分认识到了困难,那很多事情根本没法开展,大部分人会被直接吓退,甚至很多成功的创业者也表示,当初一腔热血,根本没意识到后来有那么多麻烦,如果一开始就知道那么艰难,就不会开始了。

十年前工业界很不看好新能源车,因为电池成本太高,造出来的车太贵,根本没法推广,那时候大家更看好氢能源。事实上在接下来的十年间,随着各个主流电池厂商的不断努力,再加上电动车卖得多,大量科研经费被投入到电池应用上,电动车的电池成本在十年间降低了近90%,现在越来越便宜,如今电动车成了主流,氢能源反倒提得越来越少。

所以,有啥想法可以先低成本地做起来,一点点迭代,一边做一边学, 不一定要用最漂亮的方式解决碰到的问题,哪怕用最笨的方式解决了,也比没解决强。 事前想得太多,很容易最后也没成行。以小见大,以大见小,逻辑都差不多,事情比知识重要,有事就先做事,如果一直不开始,时间久了就忘了自己的初心。 VO9HGRD9QX5NYN45vAkYuOIHwUfW3wZY4V0U85zeKBuRsQ3b8VUIqF/PntGMh6C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