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5
理解新学内容是课堂的一个环节

或许,每位老师都会碰到这种情况:昨天课堂上大家对规则(定义、定律、公式)都理解得很好,回答得也很好,并能举出实例;但今天班里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所学的东西感到模糊不清,甚至有些人已经忘了所学内容。许多学生在做家庭作业时也碰到了很大困难,课上并没有出现这样的困难。

理解并不意味着知道,理解还不等于知道。要让知识牢固,必须弄清楚它。

理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学生对所学的东西进行思考,检验他对材料领悟的准确程度,并尝试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我举个例子。学生在几何课上对三角函数有了初步的概念。老师给出函数关系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所学材料并不难,所有人好像立马就懂了。但懂了还不等于牢牢掌握。老师在讲解之后还会留时间给学生来思考所学内容。学生打开草稿本,画出直角三角形,记下老师讲的所有内容,复习正弦和余弦的定义,举例说明函数关系。在这里,复习知识与对知识的首次运用基本同时进行。实际上,许多学生在自我检测时,并不能复现老师的讲解过程。他们觉得是自己忘了讲解中的某个环节,所以就去查课本,而不是先努力自己回想。

对于学习吃力的困难生而言,专门搞清新学内容这一步骤很有必要。有经验的老师会特别注意让困难生在新学内容的“衔接点”上下功夫,这些“点”本质上是因果联系的交汇处,是知识的根基。多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困难生知识掌握不牢的根源在于,他们没有看到并理解一些事实、现象、真理、规律的衔接处,这些地方常常存在因果联系、从属关系、时间关系以及其他逻辑关系。正是这些衔接点需要让学习吃力的学生特别去关注。

以我给学生讲解副动词短语为例。副动词短语中难以察觉的衔接点是:对于充当句子主要成分——谓语的动词而言,副动词似乎是句子的次要谓语。给学生时间理解新内容时,我会请困难生特别关注一点:用副动词造句时,他应指出由同一主体发出的两个动作,一个动作是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行为,另一个是处于从属地位的次要行为。学生在造句时就会思考实际发出的动作。

无论课堂上所学的材料理论性有多强,我们总是能找到实践机会来更好地掌握这些材料。历史和文学课上,要搞清新学的材料,常常需要寻求材料中的因果联系和意义联系。例如,老师给学生讲解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要使学生弄清楚新学的内容(需5—7分钟),老师提出以下问题:如果沙皇政府不解放农奴,俄国农业经济会朝哪个方向发展?1861年之前,俄国农业和工业发展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农奴解放以后这一关系有何变化?1861年以后,继续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在1861年改革以后,俄国农业经济中的封建残余依然存在?把这些问题写在一张大纸上,老师讲解完把这张纸贴在黑板上。我相信,课堂最激动人心、最有趣的环节就开始了。学生会努力回忆之前学过的章节,在教材中寻找答案(需要指出的是,人文学科的教材首先是用于理解新学的内容的)。在我看来,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有必要、最有益的环节,因为学生复习所学内容不是通过一股脑儿地读完所学材料这一方式。这种复习方法最有效,因为其本质就是思考。

因此,在每节课上,不要害怕花费很多时间来让学生掌握新内容,这样会有百倍回报。学生在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脑力劳动越有成效,他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就越少,下节课老师检查作业所需的时间就越少,老师就有越多的时间来讲解新内容。厘清这些相关性,您就能突破死循环:课上学习新材料的时间不够,是因为时间都用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要花很多时间,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没有学得足够好。 A7Qg/4XTTY8D1f5sVk7ARik4lL/Bk4QBukiO3zpLKqbP5cQ55Ky2NQxE0k4WuP5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