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田野考古方法

“同学们,说到‘田野考古’,你们想到的是什么?”李济导师微笑着问道。

“头戴草帽,在野外进行挖掘。”一同学笑道。

“在深山老林中寻找墓地。”另一同学答道。

因为昨晚恶补考古知识时,正好看到过田野考古的介绍,李彤回答道:“是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用科学的方法去实地考察,然后获得实物资料。”

李济导师点头道:“其实我国在北宋时期就形成了研究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的考古学,当时的考古者对铭文、图形、尺寸大小、出土地点等进行研究、考释和记录,比如刘敞的《先秦古器记》,吕大临的《考古图》,赵明诚的《金石录》等。”

李济导师又补充道:“到了清代,考古学被正式命名为‘金石学’,并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尤其是甲骨文的发现成为金石学的一个里程碑,后来金石学的研究范围拓展到甲骨、简牍、玉器、陶瓷器等领域。这就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没有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没有断代的研究,没有田野发掘,主要是对已经出土的古物进行研究。后来,西方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它就不再独立存在,变成了考古学的一个部分。”

“导师,难道我国近代考古学也是由安特生传入的?”一名同学问道。

“是的!中国近代考古学就是在传统金石学的基础上,吸收了欧洲近代考古学形成的,是以田野发掘为基础的。同学们,我理解你们的心情,但是我想说,没有一个区域的文化是完全孤立发展起来的,吸收外来文化无可厚非,你们不必太过介怀。我希望新时代的你们能以博大的心胸吸收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知识,为我所用,不断提高自己,这是最重要的。”

听了李济导师的话,同学们感觉有些不好意思,没想到自诩“现代人”的我们,还不如旧时代的导师。好像看透了大家的心思,李济导师说:“这也是我从众多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同学们,如果让你们去考古,你们准备怎么实施呢?”(如图3-4所示)

“导师,应该是先通过史料找到准确的位置,然后准备各种需要的材料,接着做好计划,按照计划实施就可以了。我看那些盗墓小说是这样写的。”一名同学说道。

图3-4 田野考古法

“看来你们对盗墓这一行业很了解!”李济导师笑道,“在田野考古前,我们当然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查工作,不过考古不是盗墓,我们调查的目的是了解遗址或者遗物的现状和分布范围,明确是否进行发掘或是否需要保护,所以调查中我们要做好各种文字记录、绘图、照相、测量以及标本采集等工作,在调查前要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并且还要准备好调查中可能会用到的工具。”

“在发掘过程中,我们要用到各种工具,通常会涉及遗址和墓葬的发掘。一般遗址发掘中,主要是根据土质土色辨别出不同的文化层,然后将其划分出来,进行编号。发掘出的遗物要分别存放,并做好记录。墓葬发掘时,通过发掘了解古代墓葬的习俗,通过随葬品了解古代的工艺水平和社会经济生活情况,通过对墓中人骨骼的鉴定了解古代不同种族的人种以及体质特征。”

“导师,墓葬发掘难道最主要的部分不是注重陪葬品吗?”之前那个喜欢看盗墓小说的同学问道。

“看来你们受盗墓小说的荼毒不浅啊。”李济导师无奈地说,“其实考古中,墓葬里面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是土葬、火葬、水葬,还是悬棺葬;是木棺、石棺、瓦棺,还是陶棺;下葬时是俯身葬、仰身葬、曲肢葬,还是直肢葬;是土坑墓、洞室墓,还是崖墓。这些都是重要信息,都要记录到考古发掘报告中。当然,考古发掘报告还有很多内容需要记录,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当年我们发掘西阴村史前遗址,是我国的第一次田野考古。当时西方正流行地层学,我们也应用了这一学科,以此来推断古物的年代。”李济导师继续道。

“什么是地层学?考古学上将人类活动形成的层次关系称为‘地层’,将遗址中没有人类活动,天然堆积的土层叫‘生土层’;将有人类居住或长期活动形成的土层叫‘熟土层’;将熟土层中有较长时间中断,或不含任何人类遗物的自然堆积层叫‘间歇层’;将因自然或人力破坏,使得遗址原有土层形成一种倒置分层的现象,叫‘倒装地层’;将含有人类活动遗迹、遗物的熟土层叫‘文化层’。”

“导师,怎么能区分出哪是‘文化层’,哪是‘生土层’呢?”“眼镜妹”好奇地问道。

“在同一个地点,因为堆积的时间和条件不同,自上而下会形成不同土质、土色和不同包含物的层次。当年我们在西阴村发掘时,就根据土色的变化,将各地层的状况详细记录下来,并绘制了平面、剖面图。”

李济导师接着说:“对于重要的出土物件,我们还采取了‘三点记载法’,有人知道这个方法吗?”(如图3-5所示)

图3-5 三点记载法

不负众望,“眼镜兄”站了出来,说:“三点记载法就是记录出土文物与参考点之间的三维距离,也就是出土文物的位置与参考点之间的纵向、横向距离,以及它距离地面的深度。”

李济导师笑道:“不错!不过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那些重要的出土物。对于数量巨大的,根本没法做到件件都记录其三维坐标的,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一个同学小声道:“好像有个什么‘层叠法’。”

李济导师解释道:“是的。所谓的‘层叠法’,就是按某一固定长度单位来划分地层,然后进行发掘和记录,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能最大限度地记录地层中出土的一切遗物。”

“导师,前面您讲的文化层,它的堆积应该不一定就是水平的,并且厚度应该也是不同的吧?您这样人为等高来划分是不是就不准确了呢?”“眼镜兄”抛出一个问题。

“很好,这说明你听课的时候努力思考了。”李济导师笑着表扬道,“所以虽然我按固定的长度去划分水平层,但是每一层内我又根据土的颜色、土的容量等划分出薄厚不等的分层,从上到下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在城子崖遗址发掘时,我在水平层内又根据土质、土色和包含物不同进行了分层,这就是‘拔葱式’的发掘方法。

后来,梁思永先生又将地层学跟类型学结合起来,提出了‘三叠层’理论。有谁知道这个理论吗?”李济导师问道。

看到没有人回答,李济导师自己解释道:“1930年,西阴仰韶遗址根本没有出土完整的器物,都是大量的陶片。梁先生仔细分析后发现,这些陶片不能称之为一种仰韶陶器,所以也无法排列出器物形态的演变顺序,于是就尝试对这些陶片进行分类研究。1931年,安阳后冈遗址发掘时,梁先生提出后冈遗址从上到下是殷墟、龙山和仰韶文化三个大的文化层叠加的,也就是‘三叠层’,并且在发掘和遗物的统计上都是以不同文化层为单位进行的。”

“‘三叠层’的提出意义深远,它确认了仰韶文化早于龙山文化,龙山文化又早于商文化这一逻辑顺序,标志着我国近代考古学终于成熟了。”李济导师开心地说。

“可能有同学会疑惑,我为什么要讲这么久的考古学。主要是因为它和历史学的关系匪浅,并且意义重大。” yWIphsTvmp9tPuYgm9orroTwmVBOu1ch9MRLZdHOV0TeczOCQdtj0g9xplUnqDZ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