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6讲:
太阳病的伤寒与中风

六经来自八纲,六经的实质是三个病位上的阴证阳证。因此在我们看来,无论何种疾病,从病位而言只有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三种情况。表证具体又分为表阳证和表阴证,也就是太阳病和少阴病。

表3 六经本质

img

太阳病篇,张仲景有两个概念,伤寒与中风。有人解释伤寒者伤于寒邪,中风者中于风邪。我们不这么理解,我们把伤寒、中风当作太阳病的两大类型就行。

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可见伤寒的具体症状是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通过体痛、脉阴阳俱紧,也可以反推出来患者必然是无汗的状态,因为没有汗出,正邪交争剧烈,脉就浮紧。有了汗出,邪气祛除一部分,津液随着汗出也丢失一部分,脉就会变得软或者弱,就不会浮紧有力了。所以脉紧的时候是没有汗的。可见伤寒就是典型的太阳病的麻黄汤证。这里的“脉阴阳俱紧”,脉诊的阴阳,说法不一,有种说法认为是关前为阳、关后为阴,一种说法是浮取为阳、沉取为阴。麻黄汤是典型的表证,表实证,世间所有的表证,表实的程度没有超过麻黄汤的,因此可以认为无论是关前关后、还是浮取沉取,麻黄汤证的脉都是紧的。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前面刚讲了,我们在重感冒的时候是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脉浮紧,需要解表发汗治疗,汗出之后表证就应该痊愈了。但本条论述的是,虽然有汗出,但表证未解。此时的汗出是疾病的症状表现,虽然有汗出,但汗出的程度不够,不足达到让邪气随着汗而去的目的,所以虽然有汗出,但是表证依然存在,这种特殊情况叫中风。

前面讲过,身疼痛是表证的典型症状,身疼痛的原因就在于表证的时候津液聚集于体表、欲汗出而不得汗出所致,因为没有汗出所以脉浮紧。中风的时候,有了汗出,津液随着汗出也丢失一部分,脉就由紧变成缓或者弱,就像汽车的轮胎一样,把轮胎里面的气放出一部分,胎压就会降低。所以中风桂枝汤证的时候,身疼痛的症状不典型。

中风属于表证,症状是发热、恶风、汗出、脉缓。虽然属于太阳病,但和麻黄汤证截然不同。麻黄汤是发热、恶寒、身疼痛、无汗、脉紧,而中风是发热、恶风、汗出、脉缓。因此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无汗和有汗的区别,无汗是伤寒,也就是麻黄汤证,有汗是中风,即桂枝汤证。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只要确定了是太阳病,下面就看有汗还是无汗,进而确定是麻黄汤类方还是桂枝汤类方。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img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本条冠名为太阳中风,太阳中风是有汗、脉缓的。因为汗出导致了脉缓。阳、气是功能表现,津血是物质、是阴分。人体的阳和气是蕴藏在津血里面的,一杯热水,热藏在水里面,你把杯子里面的水倒掉一部分,杯子里边所蕴含的热就会减少。夏天天热,身体出了一身大汗,一吹冷风,也会浑身冷得哆嗦、起鸡皮疙瘩,就是人体的阳气随着汗出丢失,表虚所以不耐风寒。太阳中风的时候,有了汗出,津液不足,脉就变得缓或者弱了。因为是表证,所以脉仍然浮,津液丢失不足了,脉沉取力度不够,脉弱。这就是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这里用阳浮解释发热,用阴弱解释汗出,这是古人的一种解释。可以这么理解,因为是表证,所以脉浮、发热,因为有汗出,津液不足,所以汗出、阴弱。

中风属于表证,所以有发热、恶风、恶寒的症状。此时需要注意,除了表证原因导致恶寒、恶风、发热以外,更重要的是汗出导致的津液不足,有表虚的因素,所以是“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胡老说啬啬就是哆嗦的意思,大家都有被冷风一吹身体哆嗦的经历吧,淅淅恶风是总感觉有微风吹来,甚至在没有风的时候,往往也会觉得有风袭来的感觉。翕就像小鸟的羽毛,合而不开,所以热度不高。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发热的时候,西医也会给予解热镇痛剂让身体出汗从而退热,桂枝汤证有汗出,所以发热程度是不如麻黄汤证的。

鼻鸣干呕。鼻鸣其实就是鼻子有声音,就像窗户开了一条缝,没关上,风一吹过就会发出声音一样,所以鼻鸣就是鼻塞或喷嚏,大家感冒的时候,往往有鼻塞的表现,使劲呼吸,就有鼻鸣的声音。因此鼻鸣就是指鼻塞的鼻部症状。表证除了常见的麻黄汤五个症状以外,鼻部症状也是非常常见的,比如鼻塞、流鼻涕、喷嚏。大家经常开玩笑说,打一个喷嚏有人念叨你,两个喷嚏有人骂你,连续打喷嚏就是感冒了。所以鼻部症状可以作为表证的一个诊断要点。干呕就体现了前面所讲的表证时气机向上向外的趋势,印证了第3条的“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本条的发热、恶风、头痛,足以说明是太阳病,汗出说明表不实,不能用麻黄汤,只能用桂枝汤来主之。伤寒麻黄汤证无汗、脉紧,正邪交争有力,正气不虚,是表实的代表,而中风的时候,有汗出,所以相对于伤寒的麻黄汤证而言是虚,但相对于少阴病而言,桂枝汤证又是实的。桂枝汤的虚是相对于麻黄汤证而言的,桂枝汤证还没有到需要用附子温阳的少阴病的程度。

表证需要解表发汗。麻黄汤也好,桂枝汤也好,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利用药物的力量,帮助人体最终达到汗出,让邪气随着汗出而去,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无论是《伤寒论》中解表的五个药物,麻黄、桂枝、葛根、生姜、葱白,还是后世常用解表的药物,如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等,都是具有发汗作用的。

太阳病伤寒,没有汗,同时脉浮紧,正邪交争有力,正气不虚,放心大胆发汗就行,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可以一剂知两剂已。但中风该怎么治疗?中风是表证太阳病中的一个特殊类型,依然是表证范畴,治法依然是发汗,只不过中风本身有汗出的症状,津液不足,而发汗就会伤津液,比较矛盾。所以不能用麻黄来解表发汗,只能用小发汗的办法,既达到让邪气随汗出而去,同时又照顾到因为汗出而有一部分津液丢失的相对虚的情况。因此叫调和,后人称为调和营卫,其实就是小发汗的方法。在桂枝汤中,用桂枝、生姜来辛温发汗解表,芍药、甘草、大枣滋补人体的津气,芍药甘草合在一起是芍药甘草汤,也是常用养阴的方剂。配伍在一起达到了既能微微发汗解表又能滋补丢失的津气,发汗而不伤津液,也是扶正祛邪的办法。

小结一下,太阳病的诊断是一个大帽子。下边具体分为两种类型,伤寒和中风,伤寒是麻黄汤证,中风是桂枝汤证。所以我们常常用麻黄汤、桂枝汤代指伤寒和中风。通过症状来看出伤寒和中风的最大的区别,其实就是无汗、有汗的区别。无汗是伤寒(太阳表实),也就是麻黄汤证;有汗是中风(太阳表虚),即桂枝汤证。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只要确定了是太阳病,下面就看有汗还是无汗,进而确定是麻黄汤类方还是桂枝汤类方。 OZ/3E0QbIWqC7uEOQ51y/Msx6mW05KNpj/2AYO35p1XvSuGeN/2YOZHNblz1E/x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