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痛风之寒热对治

1.大家好,今天跟大家交流一个最近治疗痛风的病例。病人的临床表现为右脚大拇指跖趾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当时考虑到这种炎症反应在少阳、阳明界面,同时有湿热,所以用了大柴胡汤加活血药赤芍,合了四妙散和藤类药,这是大家常用的方法。用了前三剂药效果很好,疼痛逐渐缓解,肿胀消退稍慢,但关节局部颜色由鲜红转为瘀暗,还憋得有一点紫的感觉。当时我考虑到里有瘀热,所以又吃了一剂这个方,吃第四剂的晚上症状还是逐步缓解,但第五天早上病人觉得疼痛肿胀有所加剧,此时再看痛风局部觉得更瘀了,憋紫同前。当时想到瘀热的深层原因应该是寒。因为利用了少阳枢,又有大黄清解阳明湿热实火,有血分的药,又有四妙散,再加上藤类药通经络,如果这些药不能继续缓解(病情),说明虽然存在下注到下焦这个部位的湿热火,但它的源头应该在更深层的部位。这是脾经所过的地方,对应太阴。太阴的寒湿是前面这个方对治的湿热火邪的源头。那太阴的寒湿又是那里来的?太阴有寒湿,四肢为诸阳之本,右脚大拇指(痛风部位)对应筋骨所在的部位。这个时候就转了治疗方向,回到了根本问题:太阴寒湿的源头是什么?

2.前面已经交流过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坎卦的形成,先天乾卦(纯阳)与坤卦(纯阴),火土相生化合为万物(包括人这个物种)根本的这个元气叫坎卦(二阴抱一阳)。太阴的寒湿找源头就找到了坎卦里面中间的那一丝阳爻,这个再一次强调叫元阳或者肾阳。元阳不够生了寒湿,就是昨天讲过的釜底火和釜中火的关系,釜底火是釜中火之根,釜底火不足,釜中火也不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太阴己土之气不足,寒湿内生。

3.厥阴对应木,水生木,木为水之子,元阳不足给到它的也是寒,甚至可以叫作寒毒。木是寒的,自然而然因为风木之气的升发失序,生机萎顿,那么治疗就是扶益这种生机。但是东方甲乙木,扶益乙木的升发——可用桂枝。问题来了,这个病人的瘀看到的是血分的瘀,因为寒导致瘀血凝滞经脉,憋在那里又有点发紫发红,这个热在哪里?这个就是甲木逆上去的热。乙木不能正常地升发,甲木就不能正常地下降,逆上去之后因为风木之气生机的萎顿陷进去了。针对这个病人的病,陷到了营血分,这就是临床看到的瘀加憋的一点紫的感觉。

4.早期红肿热痛已经热化到了少阳和阳明界面再加上湿热下注,前面的方已经解决了。因此在治疗出现瓶颈之后,就转为了刚刚讲到的几条病机线路,这是治本的方向。对治元阳不足内生的寒邪用的是附子,对治太阴寒湿用的是白术,对治乙木升发不足用的是桂枝,对治甲木失降横逆下陷的药是芍药。这四个药,怎么样能够让气机恢复的同时不会出现这些药的过偏,这就涉及李可老先生提出来的土伏火,土载木。土伏火,四逆汤法,土伏火的这个药是炙甘草,土载木的这个药也是炙甘草,土载木包括了甲乙木。附子甘草、白术甘草,桂枝甘草,芍药甘草。因为是寒(邪)所以用的是炙甘草,就这样五个药组成了一个方。服药半个小时后这个症状明显缓解,再吃三天药,整个肿出来的关节就缩回去了,今天跟大家的交流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理:元阳不足,太阴寒湿,萌芽萎顿,厥阴升发失序,甲胆失降横逆下陷。

法:火生土,土伏火,土载木。

方:明医堂庚子寒毒陷营方。

药:附子、白术、桂枝、白芍、炙甘草(等量)。 Z8iFMVH8AnsNmfZYAWFoZiX2XfkEVAxvPfNsX2T0RAGTK7kzfj5R6iXBvrqidy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