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家好,今天交流一个新冠肺炎病例。按照国家的治疗方案以及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病人的情况,病人前期的症状都控制住了,这个病人最主要是右眼的出血,基本上是覆盖了四分之三,会看到厚厚的瘀血,成团成条,而且吸收比较慢。病人的其他症状都控制住了,结合这个出血,突出的症状是大便烂,舌淡红,舌的前右侧齿痕明显,左侧不明显。苔黄白燥腻,由前向根部逐渐增厚,舌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一可以看到细碎裂纹。临床上如果看到铺满舌苔,而且逐渐向根部增厚,对应的病机主要是太阴、阳明,就是李老提出的三阴统于太阴,三阳统于阳明。因为湿热火秽毒伏在土里面,既向上又向下,根据舌苔这种情况,苔往根部是逐渐增厚的,但病人对应的症状大便是烂的,裂纹前后都有,中间没有,说明前后都有郁伏在里面的燥热火邪。这种情况下,大家想一个六合球体空间,每个点都可以分一个六合,就是前后左右上下,一个圆运动,这种治病主要是集中在中间来治疗。再加上病人眼睛这样的出血情况,又瘀又暗,出血量多,是血分伏火才能导致这样的出血,所以拿捏的重点在中气——即是土,就是彭子《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提出的根本。
2.大家比较难理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彭子说“中气者,生物之生命也,此大气的圆运动之所由来也”,天地之气相交形成中气,中气是这样,万物也是这样,生物的生命就是这么来的。这跟我前几天讲的火生土、土伏火形成后天的坎卦是人生命的根本是一致的。用的是中气这两个字,跟元气是同一个内涵,但是这两个字对应到人身上,中气在中,中气的升降对应到人身五脏六腑之脾胃,所以在十二经气图里面我们看到的脾胃是靠中间那一个圆最近的升降的经气,但它不是中间那一个轴,所以彭子说中气如轴。李老根据元气和中气的关系,提出了元气生中气,元气全赖中气的滋养灌溉,因为有这个才五脏得养,生生不息。
3.针对这个病人,第一组方药给出的是升降散,针对这种毒选用的是大黄和僵蚕。新冠肺炎病人共同的特点一般是干咳,很少咯痰,僵蚕是虫类药,注意虫类药能够入阴分,咳嗽会减少但是病人会觉得胸部憋闷,所以加了桑白皮。因为病人大便烂,大黄换成了酒大黄,用量较少,大黄不同的剂量有不同的作用,是根据每一个病人的本气来用的。用大黄是针对病人里面的伏热,这个伏热立足气血分,气分血分都包括。所以尽管大便烂,针对这种伏在体内的湿热火秽毒,你要给一个孔让它出来,给邪以出路。
4.第二组药,大便烂但舌苔腻,尽管有裂纹,选用苓二芍,因为病人眼睛大量的出血,所以各用了45g,苓二芍针对的是火邪,尽管药物并不会很凉。
5.第三组药,打开肺胸膺膈肋阳明,选用木防己汤,常规小剂量,木防己10g,桂枝5g,石膏10g。
6.第四组药,大便烂,但结合舌苔向根部逐渐增厚,属于太阴虚寒,阳明的热通过打开肺胸膺膈肋解决了,而且大黄、石膏将经腑热都解决了,太阴虚寒用了太子参和姜炭,气阴阳均不够。再加上大便烂,有裂纹,结合了太子参和姜炭。这个病人药后2~3天出血基本吸收,出血仅集中在下眼睑,仅剩三分之一,瘀暗消失,仅有一点点瘀条,由暗红转成鲜红。这就是营血分伏热的一种对治方法。
7.我们再复习一下这几天讲的内容:气一元论的元气有破格救心汤,有来复汤,有阴分不够的用五味子、龙骨、牡蛎、太子参,如果心脏阳气不够,不用麦冬,可以合桂枝。萌芽就是厥阴,日出一刹那,自然界规律,一日的晨,一年的春,都是指气的运行状态。中医学对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描述出来的语言都是指它应有的气的运行状态,所有的治病,以气治气。提出治疗三阴虚寒,但目前表现为热证,有三条共同的病机线路——苓二芍。一旦上下都有,有燥有火有湿有热有寒,立足中来解决,就是三阴统于太阴,三阳统于阳明,立足中土、中气来治,利用的是杨栗山先生升降散当中的配伍。肺、胸、膺、膈、肋这个大阳明道路的拓宽,就是应用《金匮要略》的木防己汤。气一元象万千,针对每一个病人治疗,共性是天地的规律,生命的规律,疾病的规律,每一个个体的特殊禀赋规律,需要我们去精准掌握。不论是治什么病,我们都是用规律来治病,让人法于阴阳,和于数术,法这个道就可以了。古中医这种体系是简单的,学这种规律就可以了,让人顺这种规律就可以了。谢谢大家!
总结:
理:火邪三条线路、阳明主阖、郁热。
法:1.截断水气逆上之热、营热、血热。
2.打开肺、胸、膺、膈、肋阳明。
3.降泄疏散宣透。
方:升降散、明医堂木防己汤加减。
药:茯苓45g,赤芍45g,白芍45g,酒大黄3g,僵蚕5g,桑白皮5g,木防己10g,生石膏10g,太子参10g,桂枝5g,姜炭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