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复杂、多维又善变的世界

当人们面对世界的时候,总以为自己看到的都是物体,但事实并非如此。人类进化出来的感知系统并不只是将复杂的世界视作一个充满物体的存在,而是更进一步,将所有事物区分为对自己有用和会阻碍自己的两类。这种简化既实用又很有必要,将无限复杂的事物按具体目标进行区分,从而精确并有意义地认识这个世界,这和单纯感知到物体完全不是一回事。

生存在“足够”中的人类

人们并不是先看见没有价值的物体,然后再赋予它们意义,而是直接感知到意义。 1 我们看见的是能行走的地面、能通过的门和能坐的椅子,因此一袋豆子和一个树桩虽然在客观上没有太多共同点,但都可以被归类为能坐的物体。人们看见能扔的石头、带来雨水的云朵、能吃的苹果,以及会挡自己路并且惹恼自己的其他车辆。人们看见的是工具和障碍,而不是对象和事物。不仅如此,人们还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能力和感知局限分析出工具在什么方面最有用,障碍在什么方面最危险。人类眼中的世界除了是客观的存在,还是自己可以利用和驾驭的东西。

我们能看见他人的面孔,因为我们需要和他人沟通协作。首先,我们不需要看到他们的亚微观结构,如细胞,或者组成细胞的分子和原子;其次,我们也不需要看到围绕他们的宏观世界,如他们社交网络中的亲友,他们所处的经济环境或者生态系统;最后且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不需要在时间维度上看见他们,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们狭隘、直接而又势不可挡的当下,而不是他们在昨天或者明天的那些有可能更重要的部分。我们必须这样去看,否则就会不堪重负。

人类只需要看到足够自己实现计划、达成目标的东西就行了,人类生存在这种“足够”当中。这是对世界的一种激进而又无意识的功能性简化,而且人们很容易把简化后的世界和世界本身混淆。另外,人们看见的对象也并不仅仅是为了人类简单直接的感知而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还以复杂多维的方式彼此关联着。人们感知的不是对象本身,而是它们的实用功能,这样的简化能让人充分理解感知的对象。

一个人必须拥有精确的目标,否则就会淹没在世界的复杂性当中。

扩展自我边界的能力

人类也是用同样的方式来感知自己的。我们以为自己仅仅存在于这副皮囊之中,但只要稍加思考就可以明白,这种建立在生理基础上的边界并不固定。我们的内在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即使是拿起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动作,也能使我们的大脑及时做出调整,将工具视为身体的一部分。 2 我们可以通过螺丝刀感知到其他东西,当我们伸出握着螺丝刀的手时,也会自动将这个工具的长度算进臂长,并借助它来探索未知物体的每一个角落和缝隙。此外,我们也会立刻将手里的螺丝刀视为己有。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会将驾驶的汽车视为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当有人愤怒地拍打我们的汽车的引擎盖时,我们会怒不可遏。这种自我向机械的延伸虽然不合理,却让驾驶成了可能。

人们也会通过扩展自我边界来囊括其他人,如亲戚、爱人和朋友。伴侣或子女与自己的手脚相比哪一个更加不可或缺呢?你只需要问问自己你宁肯牺牲哪个,保全哪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借助书和电影中的虚构故事来进行无尽的扩展。故事中的悲与喜会迅速成为读者或观众的经验的一部分,帮助他们构想和测试一系列平行现实,并最终找到自己愿意选择的道路。人们甚至可以借助虚构故事变成另一个自己,一边面对快速闪现的画面,一边将自己想象成女巫、超级英雄、外星人、吸血鬼或者精灵。我们能与故事中的人物获得同样的感受,就算感受到的是悲伤或者恐惧,我们也非常乐意花钱购买这样的感受机会。

还有一种更为极端的情况:人们会在体育竞赛中将某个群体认同为自我的一部分。当心爱的队伍赢或者输掉和宿敌的比赛时,所有忠诚的支持者都会不假思索地站起身来,就好像他们每个人的神经系统都和比赛连接在了一起。以足球比赛为例。球迷们会穿上自己偶像的球衣,将胜负看得非常重,他们庆祝胜利的方式甚至远胜于庆祝自己生活中的成功。这样的认同在生物化学和神经学层面都有着深刻体现,比如球迷的睾酮激素水平会随着输赢的变化而波动。 3 我们的认同能力体现在我们存在的每一个层面。

在爱国的层面上也是如此,国家对我们来说不光重要,甚至就是我们的一部分。所以在战争中人们才愿意牺牲小我,保全大我。历史上,舍生忘死的精神一直都被视为荣耀和勇气的象征,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人类极强的社会性和合作性。当人们将家庭、队伍或者国家视为自己的一部分时,就能够很容易在自我保护本能的驱使下实现合作。

正常运转的世界才是简单的

现实的混乱仅仅通过观察是很难理解的,人的大脑可能无法胜任这个复杂的任务。因为万物都在不断变化,而且每个看似独立的物体其实都是由更小的物体组成的,同时也从属于其他更大的物体。不同事物和不同层次之间的边界通常非常模糊,有时候需要被人为设立和界定。只有当一切顺利的时候,人们充分完整的认知才能维持对世界的幻觉。当人们知道得足够准确时就没有必要继续探寻,比如开车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理解或者感知汽车复杂的机械构造。汽车的复杂性只有在抛锚或者发生车祸时才会侵入我们的脑海,而由此呈现出的不确定性则会引发我们的焦虑感。

在人们眼里,汽车不是一个物体,而是一个能带我们去想去的地方的工具。只有当汽车遇到故障、不再能带我们去目的地时,我们才会不得不开始看见并分析它的复杂组成。当汽车发生故障时,一个人对它的无知也会立刻显现。人们在现实中无法抵达目标,在心理层面也会失去平静。汽车坏了,就需要求助汽车修理专家,一方面是为了恢复汽车的运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恢复自己对汽车的简单感知。这既是修车,又是修心。

故障发生时,人们才能充分体会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有多么不足。在危机当中,我们向那些专业知识更强的人求助,以恢复我们的预期和现实情况之间的匹配程度。汽车的故障会强迫我们面对更广泛社会背景中的不确定性,以及各种无法解答的问题:也许我该换新车了?也许我买车的时候做错了选择?修车师傅靠谱吗?他的维修店值得信任吗?有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思考更深刻、更严肃的问题:现在的公路是不是变危险了?我的车技是不是变差了?我是不是太老或者注意力太分散了?当一贯依赖的简单事物崩溃时,人们自身感知的所有局限性就会体现出来,然后那个一直都存在但却被我们有意忽视的复杂世界也就显现出来了。

故障让被忽视的事实显现,模糊不清的后果就是混乱不堪。

当人们粗心大意时,那些未被重视的事物就会像潜伏的蛇蝎一样,在最坏的时候突然发动袭击,然后人们才能明白意图集中、目标精准和谨慎专注到底是如何保护我们免受伤害的。

比如,忠诚的妻子发现结婚多年的丈夫出轨。妻子一直认为丈夫是一个可靠、勤奋又有爱的人,也觉得婚姻的基石非常牢固,但是丈夫逐渐变得不那么关注她,加班的时间越来越长,常常对她无端发脾气。有一天,她撞见丈夫和另一个女人在一家咖啡馆里打情骂俏,这使得这位妻子对自己婚姻的感知偏差和局限凸显无疑。

妻子对丈夫的认识崩塌之后会发生什么?首先,丈夫在妻子眼中变成了一个复杂又可怕的陌生人;紧接着,妻子对自己的认识也崩塌了,自己也成了陌生人。丈夫不再是以前的丈夫,她也不再是那个被深爱、被重视和充满安全感的妻子,尽管我们相信过去是不可改变的,但妻子认为,她有可能从来都没有被爱过。

过去虽然已经存在,但我们对过去的感知不一定准确。当下的妻子置身于混乱和不确定当中,周遭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尚未到来的未来在现在也变了模样。曾经心满意足的妻子,现在是一个无辜的被骗者还是一个容易上当的傻瓜?她应该视自己为受害者还是与丈夫一起制造幸福幻觉的同谋?她的丈夫究竟是因为欲求不满、被勾引、心理变态而出轨,还是说他本来就是骗子、恶魔的化身?他怎么能这么残忍?她之前的家又算什么?她怎么能如此天真?她已经不认识镜子里的自己了,也不知道现在到底在发生些什么。她和所有人的关系是真实的吗?未来到底会发生什么?当世界更深层次的现实意外呈现时,各种疑惑都会竞相出现。

现实中的一切都是犬牙交错、复杂万分的,人们只能狭隘地感知到因果关系矩阵中的一个切面,同时又极力避免承认这种狭隘。在遭遇根本性问题时,掩饰感知局限性的脆弱面具就会破裂。感官的不足和认知的崩塌会让人不知所措,然后我们会看到什么?当我们看不清的时候,又应该把视线转向何处? SJDi2ZEEUIB1hTrFO/yGsjRAdpYMNOpNzn973/2yybsrurBtleYCzuOQBwQEBSV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