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子宫内膜病变的流行病学

第一节
概述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是来源于子宫内膜的一种上皮性恶性肿瘤,为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7%,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约占20%~30%,其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其中75%发生于50岁以上妇女,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目前,在欧洲等发达地区,子宫内膜癌已接近新发妇科恶性肿瘤的50%。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同10年前相比,英国的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上升了1.5倍,同期美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升高1.1%和0.3%。在日本,近二十年来子宫内膜癌与宫颈癌的比例已经发生变化,由以前的1∶9到现在已接近1∶1,且有年轻化趋势。2002年,全球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约有198 783例,其中50 327例死亡,平均发病率为6.5/10万。2008年美国子宫体癌新发病例约为40 100例,估计新增死亡病例约7 470例,2013年美国子宫内膜癌的新发病例达49 560例,新增死亡病例达8 190例,而到2014年,新增病例增长为52 630例,其中有8 590例患者因此病而死亡。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2014年至2019年全美子宫内膜癌的新发病例及死亡病例数均逐年升高,2020年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估计可达65 620例,死亡病例可达12 950(表2-1)。

表2-1 美国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的发病及死亡情况统计

而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子宫内膜癌同样出现了发病率升高和发病人群年轻化的趋势。在中国的某些发达地区,例如中山市、上海和广州市,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宫颈癌,成为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同时,40岁以上妇女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发病率为40岁以下年龄组的2.9倍。根据2004——2008年中国肿瘤统计的数据,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较往年上升了1.5倍。同样来自北京市肿瘤登记办公室的数据表明,2001年以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宫颈癌,2008年后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在卫生部公布的《2008年中国卫生系统提要》中,对中国2004——2005年肿瘤死亡率的抽样回顾调查显示,子宫体恶性肿瘤死亡率为4.32/10万,居恶性肿瘤死亡率前十位的第七位,而宫颈癌的死亡率为2.84/10万,居第九位。2014年发布的北京市癌症数据显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为16.22/10万,2010年我国肿瘤登记中心统计数据提示,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为47 751例,较往年有所升高。

子宫内膜癌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非特异性疼痛等。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该临床症状约占就诊患者主诉的90%,对于已绝经的患者可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而尚未绝经的患者可表现为月经改变,比如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者月经紊乱等;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阴道排液,多为血性液体或者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时则为脓血性排液,可伴有恶臭。若癌肿累及宫颈,可引起宫腔积液、积血、积脓,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性疼痛,肿瘤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可引起下腹部疼痛。其他的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非特异性的腰骶部疼痛,晚期患者可合并贫血、消瘦和恶病质等相应临床症状。 sqll08R8TeRLbYHdb4oIDVIsROm/EVqZSfN1tQnFRhFQWkEz/xeQ4mEBr82l/M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