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本卷主编的话

陆伟芳 余大庆

本卷收录了14位培智学校校长的口述访谈。

国际特奥会东亚区联系了全国14位从事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校长,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研究生、教师进行口述史访谈。这项工作从2017年开始,到2020年初完成。这部口述史基本上是访谈者与口述者面对面交流的结果,但有些补充访谈工作,是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进行的。因受疫情影响,这部分访谈通过现代技术——电话、QQ和微信——来实现。除了校长本人的访谈外,还对各位校长的同事、家属、学生及其家长等进行了访谈,从多个侧面展示校长们的特教与特奥工作,力求提供一幅比较全面的特教校长们的立体画卷。

这14份口述史记录,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专门的培智学校的基本进程,以及特奥运动、特奥融合的发展脉络。各位校长们,大多是自觉自愿选择了特殊教育的教师这一职业;也有的是“阴错阳差”、因“美丽误会”或由组织安排进入了特教领域。随后在特教领域辛苦耕耘,探索着培智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他们利用特奥运动的机会,培育“运动员领袖”,积极展开特奥融合,为提高智障学生的生命质量、更好地融入社会而殚精竭虑。

在组织、编辑这些口述资料时,我们常常被校长们的忘我献身精神所感动:于文校长,不幸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忙碌的工作影响到了她再度生育的时间、精力与身体条件,从此她把学校里的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关爱,并开创了功能性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新路子;武娇艳校长身兼数职——照顾自己的小家庭、为公公婆婆养老送终、管理学校的工作,将一个娇女子硬生生锻炼成忍辱负重的“女汉子”;芦燕云校长言传身教,把宝贝女儿也熏陶成了小学老师;李科校长在“特师”培养特种兵的“美丽误会”下走上特教道路;李唯宇校长快人快语,追溯着1980年代“中师”选拔一流人才的历史……这些校长中最年长的生于1963年,最年轻的生于1978年。

校长们的从教与人生经历,展示了60后和70后的人生轨迹。他们曾经是初中的学霸,纷纷考上“中师”——当时的难度远远超过高考,有的整个县只有一两个名额。有的校长从小喜欢做老师,有的为“跳农门”,减轻家庭负担吃上“国家饭”……因此,他们成为教师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独特历史的组成部分。

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就是生活在我国特殊教育起步之初,因此都面临着特殊教育的独特艰难与困苦——教师队伍老化、没有适合的教材、没有像样的校舍、没有活动器材、没有经费、没有有效的教学模式。他们运用智慧,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没有教材,自己编;没有器材,自己淘;没有项目,想法筹;没有经费,靠苦干……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中国20世纪晚期培智教育的创立者和奠基者,是21世纪以来培智教育日益规范化、国际化的实践者。

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中国的培智教育从起初的小学教育,发展到九年义务教育,并进一步向幼儿园、职业教育延伸。培智教育,也从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发展到自立自强教育。与此同时,中国特殊教育也与特奥运动、特奥融合紧紧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共同提高着智障学子的生命质量与社会化进程。

本卷重在展示校长们的治校经历,反映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这个特定时期中培智学校的诞生与成长。口述语言的活泼和灵动,引导我们感受着特教校长们的酸甜苦辣。本卷虽然是校长们的个人表述,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由于我国特教发展史还不是足够长,因此,他们的甘苦和心得是特教事业宝贵的经验与财富,也为未来特教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从特奥的视角来展现培智学校校长们的探索之路,也提供了特殊教育的另一个维度与途径。

校长们的人生故事,无疑让我们更加了解培智教育的特殊性。

一是特教行业对校长们有着更高的要求。特教办学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诸如社会的不理解,师资及办学资金、教科书的缺乏等,“激发”和“培养”了特教校长们的“外交”能力和解决矛盾的领导能力。对外,校长们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困扰,需要协调好各种关系,取得社会、家长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信任和支持,说服有志之士、有财之士主动出力、出钱来共谋特教学校的发展。对内,校长们要培养、发现、使用人才,让每位老师都有用武之地。

二是不断探索特教学生的培养方式,为特教发展奠定基础。校长们最初在黑暗中摸索,后来逐渐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明确培养目标:尽可能使教育对象能“回归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培养中重度残疾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发中轻度孩子的就业与自立能力。结合智障学生的实际,探索适合其成长的校本教材,开发功能性课程,除了使学生身心愉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还通过针对性的肢体训练,挖掘其潜能,提升其自信,增强其生存和发展能力。

当然,中国的培智教育远非十全十美,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这些进步,有些取决于校长们的努力,有些更依赖于未来中国社会整体的进步。

比如,加大汲取国际先进经验的步伐。世界各国的培智教育都有着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需要密切与国际社会联系,学习各方经验。这可以采取考察的形式,也可以通过读书的方式获得。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大多数国人的外语水平还比较有限,相信新一代的校长们——访谈表明已经有研究生进入特教领域,有着更高的知识与语言水平——会更具有国际视野、拥有国际经验。

此外,国家的政策有待完善,应早日改变只招收户籍人口智力障碍学生的做法。目前的培智学校只招收本地户籍的生源,这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及迁移现状格格不入。中国已经是一个高度流动的社会,都市人口中,本地户籍人口往往只占一部分,如北上广这样的城市,非户籍人口的数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而目前的特校招生政策,虽然对本地户籍的学子“零拒绝”,但对其他生源,似乎只有温州和云南开放了一个小口子。需要指出的,由于信息的片面零碎,只来源于14位校长访谈的印象,未必精准。但窥一斑而知全豹,期待未来的培智教育,能够顺应城市化与人口流动的现实,起码要扩展到全体常住人口,并最终扩展到居住地所有人口。

校长们的人生故事,无疑也让我们更加了解特奥运动和特奥融合的有益性。

特奥运动、特奥融合是残疾人体育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造福于智障人士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事业。智障人士参加体育运动和融合活动,不仅增强体能,而且开发智能,提高社交活动能力,有助于其生理和心理的康复,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和机会——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教育领域,特奥活动成为孩子们走向社会的一个伟大的“试验”。

校长们以“特奥”为抓手,紧跟特奥运动的国际潮流,不断开拓培智学子的进步空间。在活动方式上,逐渐实现了从纯体育活动向特奥融合和特奥课程的发展,完成了特奥从点到线再到面的飞跃。在培养对象上,从着眼于培育少数得奖运动员转向全面普及特奥课程,惠及所有学子,提高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培养途径上,从运动着手激发孩子们的潜力,继而推进培智学生与普通学校及其他社会单元的融合。这样,在培养目标上,不仅突破了爱护学生、让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运动“天赋”的表面目标,更升华到了更高层次的承担社会责任与义务,让更多智障学生拥有成为“社会人”的通道与可能性。……总之,校长们在各自的学校,或者组建特奥运动队伍,或者鼓励教师们培养运动员领袖,或者把特奥融入课堂教育体系……引领着全校教师,努力提高与改善智障青少年的生存与生活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让更多的学子成长为独立的人。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校长们的培智教育,证明了普教、特教都可大有作为。校长们的特奥活动,证明了智障学生同样可以成长与进步。师生同行,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教育前进的见证人,共同书写着当代中国培智教育的发展史。历史会记得校长们的足迹,记得学生们的进步。

本卷凡例,每篇开头都以口述中的精彩话语作为引语,并配有校长的生活或工作照片,以展示培智学校校长的成就与风采。本卷文风,与校长们的职业与个性有关。校长们的领导能力与人格魅力,在他们的侃侃而谈中展现出来——激情的语言,规整的陈述,几乎无需多少编辑整理。

本卷的编排顺序,主要按照校长所在学校的学段为序。也就是说,培智幼儿园的园长排在最前面,进行职业教育的排在最后。九年义务教育的校长,则大致按学段时长为序,排在中间。全篇不设序号,如同高考的“平行志愿”一样,大家的口述是“平行的”。

感谢东亚特奥项目,感谢廖梅老师细致入微的指导,感谢所有参加访谈的校长们,以及校长们的同事、亲人、学生及其家长,特别感谢全国各地的访谈者的辛勤劳动。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的校长卷就不能顺利出版。虽然进行访谈的同学,在本书出版时可能已经毕业。但我们希望,访谈的经历,校长们与特校、特奥的故事,将成为他们人生中的重要一课。

2020年3月25日于上海 c/xJsKXgPRMZpp3rJiXm+FC4sQdbJiuKEEagrnFj0eZkYWaJNisZIJxVGGuskXc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