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整理说明

本书为杨宽先生未整理零散史学文章的选编,内容包括古史研究、战国史研究、《逸周书》研究、墨子研究、古器物学研究、农民战争史研究等。

1932年,杨宽先生以一篇《墨经考》拉开了他一生学术研究的序幕。1942年,由重庆正中书局出版《墨经哲学》。杨宽先生的老师蒋维乔在序中称是书:“莫不穷原竟委,观其会通,无割裂破碎之病,无立奇炫异之弊,《墨经哲学》之真义,乃得大显于天下,哲学史将为之改观矣!诚空前之杰构也!”此外,仍有一些同时期与胡怀琛等学者论辩的文章未被收录。

1933年起,可能受老师吕思勉先生的影响,杨宽先生的学术研究慢慢转向古史领域。1940年,收入《古史辨》第七册的《中国上古史导论》是杨宽先生的成名作,借此,他被学界称为是“古史辨”派的生力军。杨宽先生用神话学治上古史的方法和观点已基本体现在此书上,但仍然有些讨论古史及与李季等学者论辩的零散文章未被收录。

1937年10月,杨宽先生与老师蒋维乔,同学沈延国、赵善诒曾合著《吕氏春秋汇校》,作为“光华大学丛书”之一由中华书局出版。此外,杨宽先生与沈延国先生还合作编撰了《吕氏春秋集解》,但此稿现未知去向。幸运的是,杨宽先生与沈延国先生合作的《逸周书》研究相关文章尚能找到。

1939年9月起,顾颉刚担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邀请上海孤岛吕思勉、杨宽、童书业等人以名誉研究员的方式承担该所部分研究工作,其中吕思勉撰写中国断代史,童书业写《春秋史》,杨宽编辑战国史料。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上海租界,杨宽先生返回家乡青浦隐居。在隐居家乡的两年九个月中,杨宽先生着力编辑战国二百四十年的史料,考订每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及相关的人物活动。从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至1949年,杨宽先生根据隐居期间积累的材料,先后在《益世报·史苑》(上海)、《东南日报·文史周刊》(上海)、《民国日报·史与地》(天津)、《正言报·学林》(上海)上发表有关战国史事和人物的考证文章20余篇。

1946年10月起,在上海市立博物馆馆长杨宽先生的领导下,上海市立博物馆用“上海市博物馆研究室”的名义,借用《中央日报》版面,每星期编辑一期《文物周刊》,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文物”为主的期刊,也是当时惟一一份探讨文物的期刊,前后共出版112期。依靠上海市立博物馆的藏品,杨宽先生发表多篇古器物学方面的文章。此外,杨宽先生还在《大美晚报·历史周刊》上发表不少相关文章。

1949年后,受中国学术界“五朵金花”热烈讨论的影响,农民战争史研究也成为杨宽先生的一个重要治学领域,用力颇多,获得学界认可,如所写《论〈太平经〉——我国第一部农民革命的理论著作》一文曾获明史专家吴晗先生的赞赏。

众所周知,杨宽先生的著作大都是建立在一篇篇坚实专题论文的基础上,因此上述未经整理文章的论点,可能部分观点在杨宽先生已出版的专著中有所反映。在编选过程中,编者尽可能将此类文章剔除。毋庸讳言的是,所选文章中可能依然会有论点的重复,敬请读者朋友包涵。所选文章,均为首次整理出版,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借此,对于系统了解杨宽先生的学术经历和毕生研究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贾鹏涛
2020年8月 cTcaNohAyWFjMBS2JpP2GUyq1JG4dgHQudZpnb5rZUmDd2CO15tqc4nuky48F2V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