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小说,其实就是真实人生的写照,不是复制,是剪辑。
生活是小说的根,情节都是枝叶,在现实生活这个根上长出来的,才有生命。
写作,无非是以旁观者的眼光打量着这个世界,看见悲喜,看见荣辱,也看见贫乏和丰盛,就书写本身而言,不是在描述真实的事件,就是在陈述真实的情感,所有的魔幻和虚构,实际上都是以变形、变态的方式在抒发作者内心真实的感受。
所谓的虚构,无非是把事情一件一件砸碎,再用逻辑这根线去缝接碎片,张三的帽子戴在李四的头上,春花的礼服穿在秋月的身上,如此而已。为了故事更紧凑,情节更惊心,或者因果更合理,然而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是不希望读者直接去对号入座。怕人对号入座,几乎是所有作者的忌惮,因此,小说的篇首,经常出现“情节人物纯属虚构“这类字眼。
然而,无论怎么组合、怎么拼接,拼出来的都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那些寻常日子平凡事件中透露出来的人性。人性的诡异不在于其复杂而在于其多变,所以佛家说“无常”,世事无常的后面其实是人性的无常。而小说,如同画家的工笔,一根头发丝上的污垢都可能蕴藏无限的想象力。
这个世界看上去喧嚣、热闹,但不少人的内心却非常寒冷,文字是一堆篝火,让一些人围着它,彼此取暖。
对于思考者而言,这是一个适合沉默的时代,而小说,正是用别人的嘴说你不敢说的话。
记忆中印象很深的一部小说,是《红楼梦》。第一次读它时在上中学,那时候,觉得荣国府、宁国府的生活都超级无聊、沉闷透顶,张爱玲的小说也是阴郁暗淡如上海黄梅天的雨……看完从头到脚满身心的憋闷。那时候,看金庸、古龙的武侠觉得很过瘾,大学的时候有一阵子还喜欢过琼瑶……现在回望,才知道张爱玲、曹雪芹是睁着眼睛的旁观者,以笔为刃,剖析人性如庖丁解牛;而金庸、琼瑶是闭着眼睛的梦游者,用想象勾兑出来的荷尔蒙喂养那些喜欢白日梦的少年……前者是写实,写真实的人生,真实的社会;后者也是写实,写真实的情绪,真实的渴望。如同米饭滋养肠胃,酒精滋养情绪。
这是一本小说集,与其说是观看世道人情的镜头,不如说是宣泄内心悲喜的河流。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有点悲伤。
能在文字里相遇的,多半是有缘的人,你知道吗?我的悲伤。
我想,你是知道的。
林采宜
2021年7月8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