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红外(IR)照相术

米尔科·登莱乌(Milko den Leeuw)

1.分类

红外(infrared, IR)照相术属于非侵入式成像技术。它利用的红外线属于电磁频谱中非可见光波段。

2.说明

红外线可穿透大部分颜料层,穿透深度因颜料层厚度、颜料成分和入射红外线波长而异。富碳介质会吸收红外线,因此可利用红外照相察看颜料层下方的富碳介质层。这种技术利用的是波长900~1000 nm的红外线,与红外反射成像相似,但穿透深度较浅。同步辐射红外照相可显著增强信号,更适用于只有痕量组分的小型样品。

3.应用

红外照相术尤其适用于为绘画底层素描和底稿成像。底层素描或底稿可以显露到什么程度,取决于该层富碳颜料的含量、上方覆盖的颜料层厚度、颜料层中颜料粉的类型以及底料层的颜色。这项技术可提供的信息包括绘画的结构、画家的技法、历史修复和历史状况信息。

4.局限性

红外照相术的有效性受限于颜料层中吸收或反射红外线的颜料,以及底层素描或底稿材料的性质。用红外照相术可以穿透红色或白色之类较浅的颜色,而遇到蓝绿之类较深的颜色就要用红外反射成像了,后者才能为较深颜色覆盖下的底层素描/底稿成像。此外,这种方法可能也很难检测出铁基墨水素描,因为铁基墨水不同于含碳的素描色层,无法有效吸收红外线。再有,红外线也很难有效穿透厚颜料层。

5.补充技术

昼光照相术、紫外照相术、红外反射成像、红外假彩色照相术、X射线照相术、X射线荧光成像、K-edge成像以及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成像。

6.技术规范与注意事项

—相机/设备

—镜头

—曝光时间

—感光度(ISO)

—光源

—滤镜

7.技术简史

第一张红外照片发表于1910年,刊登在1910年2月《世纪杂志》( The Century Magazine )上罗伯特·伍德(Robert Wood)的一篇描述该现象的文章中。红外感光胶片发明于20世纪30年代,是用当时可见光照相的卤化银晶体加不同染料制成的。这项技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军的发展之下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外照相术才成为绘画的常规检查方法。

8.文献

[1] Spitzing G., ‘Infrarot- und UV-fotografie’, München: Lanterna Magica. (1989)

[2] Wood R.W., ‘A New Departure in Photography’, The Century Magazine 79 (4), pp. 565-572. (1910) kJG5nrxsYgJZU+2rjxeVc38SkvBf9W4acEYDDLU9ictHhho7k+fe68Y31pU8l57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