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苦难中酝酿着大智慧

贫苦的少年时代

“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这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

先贤孟子也曾在2000多年前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如今的华为外表光鲜亮丽,可是人们不会忘记这一路走来华为人付出的努力,也不会忘记华为人承受过的苦难。

作为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的前半生都与苦难密不可分。

1944年,任正非出生于贵州安顺的一个小村庄里。任正非的父亲任摩逊是一名乡村中学教师,母亲程远昭靠自学成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任正非排行老大,此外家中还有六个孩子。

当时的贵州尤为贫困,少年时代留给任正非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无穷无尽的饥饿。父母虽然给了他们聪明的头脑,却无法给他们提供温饱的生活,七个子女的穿衣吃饭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为了让子女们多吃一口,程远昭想尽了一切办法,上山采一些红刺果,把蕨菜根磨成浆,把橡子仁磨成粉。有时候采几颗蓖麻籽炒一下当花生吃。后来又在山上荒地种了一些南瓜,以及将美人蕉的根煮熟了吃……她默默地忍受着一切苦难,捡拾一切可以食用的东西,把野菜和树叶做成美食;她节衣缩食,甚至把自己的口粮拿出来,分给孩子们。很多时候,她招呼家人吃饭,自己却在收拾厨房,等家人吃完以后,她又忙着洗刷碗筷。

然而不管生活条件多么艰苦,也不管当时的环境多么恶劣,任父和任母都坚持让七个孩子读书上学,争取做社会的有用之才。任正非清晰地记得,每到缴纳学费时,母亲都要烦恼不已,常常四处借钱,才能把孩子们送进学校。因为对知识的重视和追求,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任正非的父母仍然坚持让孩子读书。为了让七个孩子都有书读,他们宁可省吃俭用, 即使几个人合用一床被子,在地炕里做三餐,也不觉得苦。

高中时期,任正非每天饥肠辘辘,无心读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他曾说,自己高中三年的最大理想就是能吃一个白面馒头。有一次,任正非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抓了一把米糠,和野菜拌在一起,烙成饼吃了下去。尽管瓦罐里还有粮食,任正非却从来不敢抓一把,因为那样“会有一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

临近高考时,母亲为了让任正非能够安心复习功课,经常在早上给他准备一个小小的玉米饼,在弟弟妹妹们看不见的时候,悄悄塞给他。很多年以后,当任正非再次回想起这段生活时,内心涌起无限的感慨,他说:

“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我也创办不了华为这样的公司,社会上可能会多一名养猪能手,或街边多一名能工巧匠而已。这个小小的玉米饼,是从父母与弟妹的口中抠出来的,我无以报答他们。”

艰苦奋斗的青春年华

告别了懵懂无知的少年岁月,紧接是青年时代。任正非的青年时代过得并不平静,可以用艰苦奋斗来形容。他在学习中开阔了眼界,也在大学生涯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1963年,19岁的任正非不负众望,考进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已并入重庆大学),攻读暖通专业。当时的学校要求学生自己带被褥,这可难倒了任正非,因为家里非常贫穷,根本没有多余的被褥和衣服,一家人要挤在两三床被褥中,甚至在炎热的夏天,任正非仍然穿着冬天的厚衣服。后来母亲想了一个好主意,那时正赶上学生毕业,她就去捡了一些别人丢掉的破被单,带回来洗干净,缝成一床新被子,这才让任正非得以度过五年的大学生涯。有一次,母亲还给他做了两件新衬衣,他深知这来之不易, 激动得热泪盈眶。

青春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这时的任正非和其他热血青年一样, 怀抱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之中。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任正非还刻苦阅读毛泽东著作,这对他后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后来的言语和策略中发现。

那时的任正非恐怕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未来的他会彻底摆脱这段艰苦的岁月,并且亲手建立一个国际顶尖的巨型企业。

华为启示录

如果要用一个字对过去几十年里的中国企业史做一个总结, “苦”是再适合不过的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筚路蓝缕,到今天的GDP总量世界排名第二,中国只用了短短几十年时间,中国的企业人也为此付出了旁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陆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企业家,他们的身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就是其中一员。有人说,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们是在用农民的思维做企业。

艰苦岁月中的生活经历,让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们养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或许对企业经营和产品制造一窍不通,但是他们非常明白一个道理:无论做人做事,都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努力奋斗。这是苦难给予的大智慧,也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精神。 UV9thzfQ4NbN4viu84RBtcPv+y6k1AqSR3qK8qW6s4beLBATdwDTm7LNMODGSco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