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巴尔扎克的灵感来源

巴尔扎克的灵感源自生活,并在他的笔下摇身一变,成为小说中充满欲望的主人公们的逾越之举:包括那些即将成熟蜕变的年轻人,那些与贵族女子勾搭以期凭借自身的努力赢得尊重与权力的年轻人,那些渴望受人瞩目、为了热切渴求的声望几乎可以做任何事的年轻人。尽管《高老头》里的拉斯蒂涅阻止了一场谋杀,但并非说明他就完全无罪;相反,在今天的法国,称呼某人为“拉斯蒂涅”是在嘲讽他是一个虚荣、残忍、贪婪、不择手段往上爬的小人,这既体现了巴尔扎克笔下人物形象的影响深远,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巴尔扎克内心所期望的自我。

克里斯托弗·布克(Christopher Booker)在《七种基本情节:我们为何讲述故事》( The Seven Basic Plots: Why We Tell Stories ,2004年)一书中写道,拉斯蒂涅的故事背离了17世纪文学的价值观,更背离了从莎士比亚到但丁并一直可以追溯到古雅典及荷马时期以来的文学创作法则,即文学作品应带有某种道德观或意义,故事应见证主人公在经历不同阶段后作为人类的成长成熟,并且在故事最后主人公(除了悲剧式的主人公)最终战胜了他的对手,从中感悟到了何为人类的某种价值观。巴尔扎克则正好相反,他是现代小说发生巨大变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是小说走向以自我为中心和注重情感描写的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运动仍影响着现今的好莱坞。这位多产的法国作家描绘的不是逐渐走向成熟的人物(我们稍后会提到这些角色的发展变化),而是根据他脑海中独特的幻想而生活行事的人物。这些人物并未从自身经历中得到任何有意义的东西,也未努力变成“好人”;相反,他们只是作者幻想生活中自我的投射,其所作所为不过是作者所期望实现的。年轻时的拉斯蒂涅,就像年轻时的巴尔扎克一样,渴望征服女人,渴望财富,渴望进入上层社会,他所追求的这些目标明显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 欧也纳·德·拉斯蒂涅的人际关系因为其自私自利而受损,说实话,除了他幻想着自己坠入爱河的那段短暂浪漫的插曲以及对高老头显露出的同情之外,他并未与其他人建立起真正的联系。即便是爱情,也被拉斯蒂涅用作往上爬的工具,这位主人公并未和任何一位女性真正地心意相通,也没有建立过幸福的婚姻,这种相当幼稚和愚蠢的做法让那些有着自我思考的读者感到震惊。

因此,获得灵感并写出像巴尔扎克的作品那样打动人心、充满活力的丰富情节,其秘诀就在于放飞你的想象。会不会用了这个秘诀,你笔下的人物就会像荷马英雄史诗、莎士比亚道德剧、古罗马诗人奥维德 长诗里的人物一样发生蜕变?不,你写出的将是一本现代小说,是关于一个一头扎进社会、为生计奔波、为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某种终极渴望而不断奋斗的灵魂。在这种类型的故事创作中,巴尔扎克将成为你优秀的引路人。

即便你想写出像《天路历程》 [1] 一样有着充满道德感并且不断自我成长的角色的书,巴尔扎克的方法也能帮到你。这个方法就是让想象在你的内心世界中驰骋,让它载着你去心之所愿之处,借着你生活中失败、胜利等点滴记忆的翅膀翱翔,这样你就能写出一系列与主人公自我目标实现相关的情景。接着,你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组织技巧,从这些自我驱动的混杂情景中梳理出情节、中心思想或价值观。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去参考其他作家的作品。巴尔扎克教会我们如何保持写作的热忱和获取灵感的源泉,但如何在作品中注入价值观、如何让笔下的人物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却鲜有阐述。自我是当今时代的代名词,也意味着迅速变化的情节,这对于吸引现代读者来说是必要的。从巴尔扎克身上,你能学到一些从其他作家身上很少学到的基本技能。

[1] 《天路历程》( The Pilgrim's Progress )为17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布道家约翰·班扬(John Bunyan,1628—1688)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基督徒前往天堂朝圣的过程。——译者注 t6nigngMxxnRPiyxVJ9nIjeU2DwZW7RBs1/49RkaWXU/8+N1IDlr1euE4X0JlP+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