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座右铭中的第三个要素便是他对悲悯之情及其他强烈情感的运用。亚里士多德在《诗学》( Poetics )一书中提到,情感诉求是演说家的利器之一——这同样适用于小说家。在亚里士多德的时代,戏剧当道,小说尚未流行,因此亚里士多德举了古希腊剧作家的例子来证明,无论是观众的怜悯之情还是愤怒之情都是剧作家事先计划好的。同样,小说家们也可以从狄更斯身上学习如何让读者们感受到强烈情感的技巧。
在《荒凉山庄》中,当埃丝特(Esther)得知自己的母亲是德洛克夫人时,她感到十分惊讶。但狄更斯知道,光用“惊讶”一词是不够的,他需要从这一情节中挖掘出更多的价值。他知道此时此刻她们之间的母女关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母亲离去很长一段时间后母女重逢,但在此之前女儿对彼此间的关系一无所知。德洛克夫人残酷地告诉埃丝特,她们不应再见面,她也不能给予埃丝特任何帮助,这一情节推动了整个故事情绪。通过这一幕的描写,即便读者有颗坚硬的心,也会潸然泪下。
现代疲惫的生活可能很难让我们感动哭泣,但狄更斯却能通过情景描写唤起读者的悲悯之心。当《老古玩店》( The Old Curiosity Shop ,1841年)中的小耐儿(Nell)不幸夭折后,狄更斯的美国读者们排队伫立在纽约的码头,等待着邮船将刊载《老古玩店》最后一部分的杂志运来。为了写下这一幕,狄更斯让自己陷入了近乎绝望的状态,并拒绝了朋友们的拜访。在创作这一幕时,他可能想起了几年前眼睁睁地看着17岁的小姨子玛丽·霍加斯(Mary Hogarth)在他怀里死去时的那种痛心疾首。 这里传递的讯息非常清楚:创作情景必须“笔下留情”——要创作出感动人心的作品,创作者首先得带有感情。不要犹豫唤起你生命中刻骨铭心的记忆,事实上,你必须这样做才能在纸上写出真情。将自己的经历融入作品中,只有打动了自己,才能创作出打动读者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