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〇年代初,爱因斯坦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理解,宇宙并非静止的实体。行星愈逼近宇宙边界,其速度便愈大。事实上,没有什么是静止不动的。宇宙的扩张在不断加速,人类知识的扩展速度也是世纪之初所难以想象的。人类共同的基因组,即人类作为一个种族的基因序列,正在绘制中。这是迄今最大的生物学壮举,位于北京的中科院为此设立了一个研究所。我们对于广博的人类大脑和精巧的人体细胞的理解也随之改变,细胞内的细胞核中保存着我们的基因密码,其分子结构在一九五三年被发现,命名为DNA(脱氧核糖核酸)。
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从狭义的相对论到后来广义的相对论,在现实里面所不能讲清楚的,却能诠释成计算精准的抽象的方程式,世界并存着黑洞和弯曲的时间,与平常的时间同时存在着。纵观牛顿与爱因斯坦的年代,对整个宇宙的认识还处于从观念到实际的猜想与计算之间,从那里开始,爱因斯坦的启蒙让我重新找到一种语言结构去阐述一种新的维度理论,他奠定了整个现代世界观,使宇宙开始出现一个人类现代赖以生存的模型。
从众多爱因斯坦的言论之中,我们知道除了科学,他对艺术、宗教也有着深刻的思考,从宗教到神学、科学都是他研究的领域。他以超凡的物理逻辑来解释这个世界,让这些神秘的维度清晰可辨,但是只停留在物体的层面。深入爱因斯坦的理论基础,可以慢慢找出一种共同并行的世界,科学一直让我们思考物理逻辑的内部总结构,一切的运作都关乎其中。
物理科学达到极致直到虚空,虚空的显现达到了显微镜可以看到的微观科学,两者一起产生了各种维度的诠释与包容,从宗教的角度到人文精神开始建立,再回溯到整个原始社会人与自然的总关系,目的是找到人跟自然同时存在的事实的和谐。存在的时空之中,究竟有什么东西在左右着一切,所有虚空的原理是怎样塑造着这个时空的细节?这里牵涉到无形结构跟有形结构的互动,一个虚实并置的状态。
如果今天我们把范围开放到精神DNA的世界(见“精神DNA”一章),我们将会没办法用数据去控制事物的来龙去脉,无法以此去解释一切的现象,若我们重归于灵魂的精神,就无法单纯用科学的方法去衡量这个世界。艺术的极致大多抽离于现实与空间、科学与宗教的限制,可以独立地表达一种心灵中所看到的异境,联结着对自然的领会,在时空中的所观所感,有些时候可以牵动人的情感表达在程序之中。这时候,艺术就通过三个世界的建立构成了一种非常美丽的画面——人文、科学、自然的和谐并存。
我开始重新理解这个世界,自然胎生于虚无,它来自一个无限广阔的多维世界,我们不可能知道它的庞大与复杂的所有内容,它涵盖了所有维度并让存在物穿梭无间。时空产生之后,它就以物理的状态呈现在这个时空之中,而物理形成的前身是精神世界,所有精神浮游在虚空之中,经过时空慢慢形成了物质,降落在现实中的世界上,它们赖以生存的东西叫能量,是精神通过能量去驱动物质生长,而成为实际的存在。它们由无数的精神素质慢慢组成,精神素质的来源非常多元,有优质的能量,也有低劣的能量,纷杂并置,它们在太空中不断漫游,慢慢聚合成不同的世界。
人类所面对的当下就是这种世界作用的其中一个结果,其中一个维度的空间,我们在有限的感知范围内看见世界,我们看到了虚空的一切现象,无法想象自己来自哪里,不断在物灵之间找寻平衡与接触点。生老病死,年轻、衰老所产生的精神能量的改变,证实了我们在出入时间的过程中产生了变化。时空的出入成为我们不断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生与死。
©叶锦添
所谓的时空也非永存,它只是停留在时间这极点上的一刻,幻化成为一种存在的实体,但在下一刻它就会化为虚无,每个时空的点因为这种气的变化、能量的推移,不断地移动,成为时间本身,时间就是这样左右着物质的变化。但是它真正的内容是精神的动机,是精神的世界在作用着物质世界。不管宇宙有多庞大,精神存在的这个事实不会改变。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给了世界一个角度,使我们在时空之中找到一些坐标,用数据的计算方法去把宇宙的形与轮廓捕捉起来,里面所思所见是如此真实庞大,科学进入了一个清晰的思维状态,对于世间的一切物质,科学都深入到它们出现与消失的维度中。爱因斯坦特别的地方是他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家,对冷科学带有浪漫的思想,在整个研究的热情中,他对人类学的处境充满关爱。到了霍金的年代,科学渐次演化为一个理性机会的发展,存在着冷静与绝对科学的思维。
有时候感觉这就像一个巨大的猜谜游戏,每个科学家不断用他的智力去发现这个游戏的规则内容,找寻一种解释它的方法,它联结了我们对整个宇宙构想空前的真实感。因为我们的视觉存在于时空之中。
©叶锦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