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乌栖曲 [1]

姑苏台上乌栖时 [2] ,吴王宫里醉西施 [3]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4] 。银箭金壶漏水多 [5] ,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晓何 [6]


[1] 本诗当为开元中游吴地时作,说见讲评。乌栖曲: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西曲本是江汉一带民歌曲,与吴声歌曲相接近。

[2] 姑苏台:故址在今苏州。西南姑苏山上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建,三年始成,横亘五里,其中别建春宵宫,为夫差与西施作长夜之欢所在。乌栖时:黄昏。

[3] 西施:夫差平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图复国,同时献浣纱美女西施于夫差为妃,销蚀其志。吴遂为越所灭。

[4] 吴歌二句:《楚辞·招魂》:“吴歈蔡讴。”歈、讴皆歌,蔡属楚地。梁萧子显《乌栖曲》“芳树归飞聚俦匹,犹有残光半山日”。

[5] 银箭金壶:古时计时器滴漏,以漏壶盛水或沙,中插标有刻度的箭状物,水(沙)下漏,箭上刻度渐显,时辰乃明。银箭金壶指宫中滴漏之精美。陈朝江总《杂曲》:“虬水银箭莫相催。”

[6] 东方句:东方渐高,指朝日渐明,高通皜(hào),白色。奈晓何,奈何天色已晓。汉乐府《有所思》:“东方须臾高知之。”

李白同时人殷瑶编成于天宝十二载的《河岳英灵集》收入本诗,又晚唐孟棨《本事诗》记李白入长安,贺知章见其《乌栖曲》,惊叹“此诗可以泣鬼神矣”(一说为《乌夜啼》,但李白《乌夜啼》诗为艳体,绝不可能令人有“泣鬼神”之感)。李白两次入长安,前为开元十八年,后为天宝三载。此诗怀古,一般以初临其地感兴而作为多,故以初入长安前游东南作为近是。至于旧注或以为是天宝中刺明皇宠杨妃作,与以上书证时间不合,是见怀古、宫怨诗必与现实政治相联系之陋见所至,不足为训。其实李白集中吴越怀古诗甚多,如: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

二诗题相近,体相同,前者咏吴王夫差事,后者怀越王勾践事。对看可见纯为游踪所至,即地怀古,抒沧桑兴亡之感,而非为寄托讽时,否则咏勾践一首无法解释。因此二诗均当为初游东南之作,连类可知上述对《乌栖曲》作时的推断当大抵不差。唯以诗体不同,笔法亦不同,对读之颇可益知增趣。

《苏台览古》、《越中览古》为七绝,体制短小,风格主于婉转含思,故主要用兴法。又二诗均对照见意。前一首通体对比,首句以“杨柳新”反衬“旧苑荒台”,是总领;以下三句,以“菱歌清唱不胜春”之恒常生活美景,反衬江月照吴宫之荒凉寂寥,从而伸足首句之意。“越中”一首,前三句虽用赋法,但重点在最后一句的兴法。前三句分二层意极言胜利者当时的热闹,末句骤然反跌,“只今唯有鹧鸪飞”之荒芜,正反衬出当年之大胜,亦仅过眼云烟而已。有趣的是二诗均有“只今惟有”四字,但位置有异,一在第三句,一在第四句,遂使两诗顿有婉伤与冷隽之别,应当细玩。

《乌栖曲》不同于以上二诗,为七言乐府体,体制自由(此为七句),传统上以赋法为主,间参比兴,风格主于切近流宕。李白本诗正循其体势而有所新变。

全诗赋写吴王夫差与西施通宵达旦之宴乐。七句用三韵。前二句一韵,除点明地点、人物外,尤要注意“乌栖时”的一语双关。这三字不仅切乐府曲名“乌栖曲”,也提示了宴乐开始的时间为黄昏。三、四句为一韵,写长夜之“欢未毕”,已经山衔半日,则已是破晓时分了。五至七句为一韵,写时光流逝,秋月坠江,旭日渐白,天已大明。

看来全诗尽用赋法,不着一丝议论,然而细味之则会感到赋中含兴,而无议论处尽是议论。试想:黄昏已然“醉西施”,可见君王纵欲,急不可耐;欢未毕而山衔日,可见极欲贪欢而长夜苦短;“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二句是神来之笔,本来“青山”句后可直接“东方”句,今插入此二句且变叙事为事中兼景,使词气作一舒宕,从而逼出全诗重心所在之末句“东方渐高奈晓何”。拂晓是早朝时分,然而因为“欢未毕”,这位君王仍恋恋而不忍即去,直捱到晓月坠江,日高天明,才万般不愿意地“起看”天色,长叹一声:“天明了,真是没有办法!”而我们从中却悟到了盛极一时的吴国,何以会如此迅速地败亡的道理。这就是“赋中含兴”。

包括七言乐府在内的七言古诗尤其讲究用韵与节奏,本诗七句三节,不仅平仄相间、且择韵颇见匠心。前二句平声齿音音质细长,与开宴时的舒适气氛相应。“吴歌”二句换入声韵,急促的音节见出人物长夜苦短的心情。最后一节又换平声双唇音,更变二句为三句,遂在曼长的音声形象中说尽了君王依恋而又“无奈”的意态。这些是要细细玩味的。

《乌栖曲》是南朝乐府,向来讲究藻词韵致,本诗自然要顺其体势,故亦多丽辞,也数处化用六朝成句(参注);然而李白又济以古乐府的排宕劲健之气。使词造句,由繁丽而变为清丽;布局结构,三个韵节各成画面,却似断而续,张弛相济,短长相节。从而以短小的篇幅,在青山衔日、日起月坠的恢远背景中,隐括一代史事,发抒千古兴亡之感。较之前录《白头吟》,其笔力显然老成多了。开元中京师宫廷流行的歌诗大抵为六朝遗风,宜乎贺知章一见此诗要惊叹“可以泣鬼神”了。 KpiznaLqH26+d8YBMnzNpXcNG6dhvbQ+ClWTWoUP4K+RDPD9TTm7itI/grZwkML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