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投资 | INVEST

资本喜欢哪种AI创业者?

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团队、国际化视野、快速迭代能力都是对人工智能创业者的硬性要求,持续的融资能力是投资机构考核创业者的隐性标准。

文/Founder Park研究中心

投人,是现阶段AGI (通用人工智能) 领域早期投资最真实的投资逻辑之一。

在AGI发展的初期阶段,技术还没有产生壁垒,创始人和创始团队处理问题的能力,适应新技术的能力,对发展方向的把握,都是非常重要的特质。

我们请活跃在AI领域的几位投资人做了一次探讨,核心问题包括:如果投AI相关公司,会重点投什么轮次和阶段?你的投资标准里包括了哪些必备条件?如果投AI相关公司,最看重哪些创业者的特质?

以下是他们对人工智能创业者的看法。

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

我们投资天使轮、Pre-A和A轮的项目,超过 80%的项目中,我们都是第一轮投资人。

九合的投资标准包括:是否有比较高的技术壁垒、能否解决核心问题、团队能否创造真实的价值、市场天花板有多高等。在目前的外部环境下,我们也会更注重考察项目的生存能力。如果项目短期内无法自造血,那么团队就要具备比较强的融资能力。

创始人要对AI和场景都有足够的理解,对事情有前瞻判断,既懂AI技术,又有很好的行业洞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人方面,要有格局,格局大的创始人能把不同背景的人聚在一起,补齐团队的短板,并妥当地处理利益问题。另外,对自己有不断迭代进步的方法论,有非常强的韧性和学习能力。

清流资本合伙人刘博:

AI领域目前我们主要关注早期投资 (天使轮到A轮) 。作为早期项目,项目针对的应用场景市场空间是否足够、CEO能力和性格与项目的适配、项目取得融资后半年内的规划是否合理都是我们考量项目的标准。

如果我们判断项目是以技术取胜的类型,那么创始团队在技术圈里人才的号召力就很重要;如果判断是需要在应用端以运营能力作为优势的话,CEO对于用户体验观察,判断出的切入点以及后续产品迭代的推演逻辑就很重要。

除了能力特点,CEO创业的韧性非常重要,有时候击垮一个项目的并不是外界条件或者一个失误的决策,而是CEO的性格软肋。

Atom Capital 创始合伙人杨孟彤:

我们基金重点投资早期阶段 (A轮之 前) 的创业公司。我们的投资标准包含 2个必备条件:一是具备对大模型有一定了解的团队,二是团队对要解决的问题/场景有清晰的认知。

创业者要回答“如何解决谁的什么问题”。这需要创始人对领域有深刻的洞察,能够发现其中长期未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用好新的AI技术去解决。

我们最看重创业者的几个特质:

1.快速学习能力。目前大模型和应用都处在非常早期,有很大不确定性,创始人要足够敏锐和灵活,根据技术和行业的变化及时调整思路。

2.战略能力。在市场快速变化的阶段,创始人定方向、抓重点的能力非常重要,要分清哪些是真正有长期价值、值得大资源投入的机会,哪些只是短期的诱惑,需要舍弃。

3.创新能力。这里的创新源自两个方面。一是思路的创新,这一次大模型带来的是颠覆式的技术变革,需要创业者站在全新的技术栈上去思考如何用新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去撬动一些全新的场景。在这个新旧技术交替的阶段,敢于打破常规是创业者非常重要的能力。二是跨界的能力。新一代的颠覆性技术,让之前的很多无解成为可能。勇于探索交叉领域,用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会有很多新的机会。

C端场景的 AI 应用,要么大成,要么不成,潜在成功的创始人要懂得人性、懂得其所在的市场,可持续地不断满足人性中的高频需求。

线性资本投资副总裁白则人:

我们重点投资天使轮及前后轮次的AI创业项目,甚至会早到每笔 50 万美元左右的极早期轮次。我们希望能在很早期挖掘和支持那些有趣、有想法、有行动力的创业团队。今天新的AI 应用有很多可能落地的场景,所以我们会用很开放的心态去和不同类型的创业者碰撞,投资标准也会因此而产生变化。如果说有必备条件,那就是希望创始团队第一天就能有全球视野。

首先希望团队的动作要足够快,这不仅体现在开发速度上,还体现在,在今天AI技术与生态快速变化的大环境下,团队的快速适应能力,以及快准狠地抓住机会的能力。

另外我们也很期待有极强的“产品直觉”的团队,他们对用户需求的深刻与持续的洞察是让产品建立长期壁垒的重要前提。

BV百度风投高级投资经理炊文伟:

目前我主要关注AI在B端的投资机会,会重点关注两个条件,一个是创业者选择的是否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未来产业,这代表创业者和老的厂商是否是在新的同一起跑线去思考如何综合地应用新技术去解决国家战略发展和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另一个是创业者是否尊重商业的本质,这代表创业者从一开始就会关注市场、商业模式、技术、产品、组织之间的复杂系统关系,以多方盈利的思维模式去构建企业运作的闭环。

我主要会关注创业者的两个特质,一个是关注创始人的视野,创业是一个周期非常长的事情,创始人的视野将决定其在收到创业路途中不同反馈时,如何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和决策。

另一个特质是创始人的产品定义能力,无论是做基础模型、应用还是硬件,皆需要创始人能够洞察到值得投入的大市场、能够洞察到客户众多需求中的本质需求、能够识别AI是否是解决此需求的最优解决方案。

小苗朗程高级投资经理李远远:

今年春天,我们AI投资团队两次来硅谷学习,和硅谷的基金、创业者交流。我们的一些初步结论是:C端场景的 AI 应用,要么大成,要么不成,潜在成功的创始人要懂得人性、懂得其所在的市场,可持续地不断满足人性中的高频需求;

B 端,更多是 SaaS+AI,而不是AI+SaaS。B端客户需求有需要高稳定、高一致、降本增效提质的特点,现在大多to B的AI应用讲的故事,还是以替代人工或者是消除模型幻觉为核心的。但是在有的行业,大模型之前,可能垂类的模型的易用性不足,用户体验很差,接入了大模型,用户体验能够得到质的提升。

在AI领域,我们会持续地关注上述所说的两种机会,具体来说,希望能投资A轮及之前轮次的AI应用、AI硬件公司,虽然不代表我们不会投资后续的轮次,但一般来说A轮及之前投资能够获得更大的回报。

之前我们团队在生成式 AI 投资了基础算力、文生视频、具身智能这三大方向,除了持续在这些领域进行拓宽和加深之外,我们今年也会希望能找到优秀的 AI硬件团队、优秀的 AI Native 应用。

从他们的分享中,我们不难看出:

1.AI-Native (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 术) 的团队、国际化视野、快速迭代能力都是对创业者的硬性要求,持续的融资能力是投资机构考核创业者的隐性标准。

2.创业公司与老玩家的机会对比、明星创业者与非明星创业者之间的竞争力对比,成为不少投资机构开始思考的问题,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投资人的后续投资倾向。

3.技术工程化、产品化、商业化,是创业者必须解决的三道难题,也是投资机构关注的重要问题。背后则是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以及公司是否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技术、产品、商业化几个环节是否有足够的壁垒。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Founder Park

编 辑:郑栾 z654125579@163.com KqUm3J8I5uHRoRrOfdHnEGxm9fflFTymQ4U/35zX2K5ytENLdNNBmcvdUB4OdJe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