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商界论坛 | BUSINESS FORUM

从国货崛起到国货清醒

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好生意,市场永远没有赢家。

文/关不羽

因李佳琦直播翻车,国产化妆品品牌“花西子”受牵连,引发全网围观。国货品牌和直播营销之间的恩怨情仇,再次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其实,“直播带坏国货生态”的批评由来已久。批评者提出,头部直播令人咋舌的爆款销量并没有创造品牌价值,高昂的渠道费用和激烈的竞争吞噬了利润,造成了国货产品的价格高企,失去了高额利润。

就结果而言,这样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不过,透过现象看本质,国货和直播的恩怨情仇,不是“谁误了谁”的简单判断,而是国货品牌价值提升的复杂困境。

“国货崛起”,不可能一蹴而就

“国货崛起”是近十年来中国市场的一大潮流,很多传统品牌焕发了生机,大量新兴品牌乘势而起。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本土制造业从“做产品”升级为“创品牌”,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不过,这条升级之路不是轻易可以走通的。和所有制造业大国一样,“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品牌”,都要过三关。

首先是“产品关”。

所有新兴制造业大国都是从廉价仿制品起步的,无一例外。即便是今天被视为高端制造业代表的德国制造、日本制造,当年也是“廉价货”的代名词。

至今上海“洋泾浜英语”里的“噶门货”意即“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商品,就是“德国货”的音译,隐藏了 20 世纪初德国制造的“黑历史”——20 世纪初的德国制造,是欧洲制造业鄙视链的最底层。

而日本制造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是欧美市场的“噶门货”。当时日本出口商品中最出名的是“纸衬衫”,又称“1 美元衬衫”,日产汽车还被嘲笑为“玩具车”,都是恶意满满的嘲讽。

德日两国的制造业企业都用了几十年、投入无数的人力物力,提高工艺水平,才从制造业鄙视链底部爬上了高位。

中国制造接棒世界大工厂,早年的低端廉价加仿制不是自卑的理由,但是人往高处走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国制造”曾经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过短暂的黄金期,今天很多“国货精品”的老品牌就是当年的遗产。可惜,这个进化过程被打断了半个世纪,直到近 20 年才重新开始。

尽管今天的市场条件、科技条件远胜当年,但是制造业工艺水平的提升还是需要一定的成长时间。“国货崛起”10 年,要走完人家几十年走过的路,并不现实。产品工艺整体上达不到高端水平,品牌升级也是急不出来的。

国货的工艺水平进步很快,很多已经完全可以作为海外品牌的平替。这是“国货崛起”的基础条件。但是,平心而论,时至今日,很多中国制造的工艺特色和产品优势还不明显,品牌建设的“产品关”还没完全过。

“产品关”没有通关完毕,品牌的“市场定位关”也就难过。任何事物的成长发展,过渡阶段都是一道坎。中国制造的品牌建设也是如此。

从简单粗暴的主打低价牌,到品牌“养成”后的主打品质牌,中间隔着一个微妙的“性价比”阶段。因为要“比”,所以很微妙、很难把握,把握不好这个度,很容易市场定位模糊。

今天很多国货品牌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往好里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往坏里说就是“不上不下的半吊子”。价格不算很便宜,性能又不怎么高级,客户群体聚散无常,风头来得快去得也快。

模糊的市场定位造成了脆弱的市场处境,消费升级时不一定跟得上,消费降级时又沉不下去。这两年微妙的经济形势下,市场定位模糊的短板就更为凸显了。

市场定位模糊导致品牌建设的焦虑,“营销策略关”的难度陡增。直播和国货品牌的恩恩怨怨,就是在这个节点上爆发的。

成也直播,败也直播

营销渠道无疑和品牌价值息息相关,早在传统商业时代就是如此。

产品是以大众超市为主渠道,还是在精品百货店的专柜销售,不仅关系到销量、利润,更关系到品牌定位和品牌价值。选择不同的渠道,就是选择不同的品牌发展方向。

国货兴起,主播敏锐捕捉到了直播销售方兴未艾的机遇,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一个头部主播能带来的爆款销量,是传统商业渠道无法企及的。

借助直播模式,国货迅速打开销售渠道,提高了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并不是错误的选择。但是,这种快速启动的方式,也存在明显的短板。

首先,直播销售目前还处于流量为王的“野蛮生长”阶段,做不到市场细分,无法帮助品牌获得清晰的市场定位。

直播销售没有精品店和大众超市那样泾渭分明的界限,既不能细分选品,也不能筛选客户群体。

直播的竞争就是流量、销量的跑量比赛。即便一些头部主播有意识地针对特定的目标客户群发展专精路线,最终也无法摆脱“流量诱惑”。这次翻车的李佳琦就是如此,专业的美妆起家,也难免大幅跨界。

头部的流量标准和商业渠道的专业性标准之间存在天然的冲突。直播渠道缺乏专业的细分能力,也就很难给商品带来品牌增值。在高端商场开设专柜醒目的品牌地位标识,是找头部主播直播带货无法代替的。

其次,直播销售主要依靠直播者的个人IP,销售爆款的品牌价值增长大打折扣。

同样是个人IP作为营销卖点,个人形象代言的传统商业模式是品牌为主、代言人为客。而目前的直播模式中,直播者的IP是“红花”,品牌反而是“绿叶”。

市场主体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判断市场需求的变化,才能在潮头屹立更久。

一场成功的直播,更多的是让人记住了直播者的激情表演,而不是直播的品牌。无论“李佳琦们”爆款销售什么商品、什么品牌,吸引公众注意的都是“李佳琦又卖出爆款”,而不是“某品牌卖出了爆款”。这是直播间里面对面的传播方式所决定的,很难改变。

也正因为公众高度关注直播者的销售技巧,导致优质的直播销售渠道高度稀缺。这种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营销模式远远没有到发展成熟的阶段,成功的规律还没有充分研究总结。因此,头部主播的成功很难复制。

搞直播的千千万,头部主播始终就几个。品牌方找个做白牌的直播,就算销售业绩不错,品牌价值也是负的。这种赢家通吃的模式,造成了激烈的直播渠道竞争,品牌方在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直播拿走了过多中间利润”的诟病由此而来。

很多国货品牌让渡大量利润空间换取销量,但是品牌价值的提升与销量并不匹配,甚至不少找头部主播带货的品牌都是“赔本也赚不到吆喝”的单纯跑量。这谈不上直播营销给国货品牌有意挖坑,而是整个商业逻辑的必然结果。

国货崛起,要回归产品和市场的主赛道

不是“直播害了国货”,而是国货品牌不能像过去那样高度依赖直播渠道。这不是直播营销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边际效应让早期的成功模式不再有效了。

销量为王的国货品牌理念和流量为王的直播销售模式,曾经是迅速打开市场销路、提高品牌影响力的成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国货品牌建设需求了。

国货品牌建设的理念要主动求变,销量上去了、品牌影响力也初步建立起来了,更要回到产品质量、生产工艺的提升,以及成本控制适应市场变化的主赛道。

当初销量为王是为了夺取市场份额,平替洋品牌。现在需要拿出真功夫,力求做出真正的特色工艺、特色设计。

国潮十年,是一轮爆发式的成长,现在的市场环境、经济形势下,应该进入一个沉淀期。毕竟营销技巧并不能替代真正的品牌价值,品牌知名度的提高需要有真正的品牌价值、清晰的品牌市场定位去匹配。否则,“国货崛起”“国潮十年”只是靠营销技巧催生的昙花一现。

而直播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营销方式,到底能不能从流量为王的野蛮生长走向做优做强的持续增长,需要时间去证明。

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好生意,市场没有永远的赢家。曾经的成功并不能证明直播模式已经成为新一代主流商业模式,过度依赖个人IP的“赢家通吃”模式也可能走向边缘化的小众娱乐。

总之,市场活动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市场主体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判断市场需求的变化,才能在潮头屹立更久。胜负成败皆有因果,大可不必抱怨“谁误了谁”。

编 辑:赵春雨 1044253103@qq.com aYGGQRf/jCzrWyDiQMPTxDIUuIt+yMVcGZWNGqmzzgEzxLGbVUaf2QcZtnz8UzL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