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为主的神经内分泌、心理和代谢失衡所致的各器官系统症状和体征的综合症候群。属中医学“绝经前后诸症”范畴。陈颖异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病理特点是肾虚精血亏虚;发病的关键是肾阴阳失调;该病病机演变特征为心、肝、脾各脏功能失调。补肾法是陈颖异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基本法则,因为大量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实践证实了补肾中药中许多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有多水平、多靶器官的作用。可调节内分泌,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临床实践证明,补肾中药不仅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相关疾病亦疗效非常显著。
西医学认为围绝经期妇女或老人尿路感染反复发作者,往往与泌尿道黏膜失去雌激素的支持之后会变薄,抗炎能力减弱有关,此亦与中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理论相符合。该病是肾虚精血亏虚损于前,膀胱湿热内侵下注于后,因此对于围绝经期妇女淋证,不管热淋或劳淋、气淋,病机并非单纯划一,湿热内蕴热淋往往有肾气虚或肾精不足证候出现,小便涩热刺痛,淋沥不已,遇劳即发;脾肾亏损的劳淋、气淋常见有湿热未尽表现。其病机特点是肾虚兼膀胱湿热。治疗从肾着手,病证结合,选择性用药。陈颖异曾治疗夏某,女,52岁,2008年10月15号初诊。患者48岁绝经,3年来反复出现尿路感染,在泌尿科接受治疗后症状消失。嗣后劳累过度经常复发。近3个月因工作繁忙,腰酸膝软,下部隐痛,尿频尿急涩痛,尿Rt:WBC(+~++),RBC(+),经过反复治疗,静滴、口服用了大量抗生素,效果不佳。刻诊:溲频,涩痛、余沥难尽,面色苍白,腰背酸痛,纳差食少,舌淡红,苔中光,舌根黄腻,脉细滑。诊断为:泌尿道感染。中医辨证:肾气亏虚,膀胱湿热留恋;当以扶正祛邪,补肾着手,佐以清热利湿之品。投以补肾清淋方(经验方):生黄芪30g、杜仲15g、桑寄生30g、茯苓12g、女贞子12g、白花蛇舌草20g、通草6g、乌药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并给予外用灌肠方7剂,服药后,患者尿频、尿急症状消失,尿Rt:WBC 0~2个/HP,RBC 0~2个/HP,尿培养正常。继以健脾补肾之品调服月余。随访6月未见复发。治疗围绝经期的尿路感染,一般选用清补肝肾之品治其本,如制女贞子、杜仲、桑寄生等,不宜选用补肾收敛药物,如金樱子、益智仁等,因为本病以肾气虚膀胱湿热内蕴为多见,补肾清淋方体现了这一观点,组方简单,效果颇佳。方中黄芪补气生血,利尿消肿,本身具有扶正祛邪作用。研究表明黄芪不仅含有雌激素,而且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尿路感染不管是虚证或实证,加用黄芪使患者的尿细菌阴转加快。杜仲、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湿,女贞子既补肝肾又清热,且补而不腻,茯苓、通草皆为淡渗之品,取其利水而不伤阴。乌药温肾理气,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诸药合用,标本兼顾,补肾清湿热也。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中重要问题之一,盆腔器官脱垂,发生在围绝经期,西医学认为可能与雌激素缺乏、盆底手术和神经损害等因素有关。按中医理论,陈颖异认为与脾肾亏虚,中气不足有关。因肾在妇女一生中具有重要性,肾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位点地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活动发挥主导作用,围绝经期妇女的肾阴肾阳处于一种“弱平衡”的状态,超负荷的工作,肾虚天癸竭的过程加剧加深,难以较迅速地适应这一个阶段的过渡,以致肾阴阳平衡失调,即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该患者过度劳累,损伤脾肾,脾肾气虚,气虚则下陷,带脉弛纵、日渐下垂脱垂,出现盆腔器官膨出,如子宫脱垂、阴道壁脱垂,直肠肌腠脱陷(直肠脱垂等)等。气虚不足则大肠推动无力,而排便困难;所以治疗应从脾肾着手,病证结合,选择性用药,持之以恒,方能取效。如曾治疗王某,女,52岁,2008年5月15日初诊,自诉阴中有物坠出,历时半年,持重、站立后脱出加重,休息后减轻,小便难以自禁。妇科检查:子宫颈已脱出阴道口外,属于Ⅱ度子宫脱垂。近半年来一直服用补中益气方,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刻诊:精神不振,大便秘坚,舌淡苔薄,脉虚弱,乃脾肾两虚也。治拟补益脾肾,升提举陷,方用:黄芪20g、人参8g、当归15g、肉苁蓉20g、炙甘草10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10g、木香10、巴戟天15g、金樱根20g、胡芦巴15、枳壳20g,连续治疗半年,诸证消失痊愈。该患者服用补中益气丸半年效果欠佳,乃只补其脾气未补其肾气也。围绝经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应该根据主证加减,内脏下垂者,既要补气又要补肾,且要加升提药;金樱根具有补肾举托之功,单用剂量可增加到60g。因大便秘坚,故选用药物既有补肾又有润肠之功,肉苁蓉、当归补血润肠;同时临证亦不能忽视益气补脾之品也。
失眠中医学称“不寐”。引起“不寐”的原因很多,但不外乎虚实两种,如《景岳全书》中曰:“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由邪气之扰,二由营气不足耳。”何为营气?中医学认为,营属阴,主血,阴血不足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神无所依而成“不寐”。围绝经期妇女不寐多见于营血不足,肾精耗伤之患者。不寐“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入阴也”。其病理变化,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则心阳独亢。以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为主。所以围绝经期妇女不寐治疗常常从心肾着手,滋肾阴,养心神,泄虚火。如曾治疗施某,女,53岁。失眠两年,中西医反复治疗,且服多种镇静安眠药物,收效不显,两年来靠药物维持,头晕眼花,夜寐不安或彻夜不寐,辗转反侧,心烦不安,平素喜欢饮浓厚咖啡,喜欢吃辣且喜熬夜,舌光红少苔,脉证合参,此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所致。诊断为围绝经期不寐。治法宜滋肾水,清心火,交通心肾。给予黄连阿胶汤和甘麦大枣汤,佐以滋肾安神之品,黄连6g,黄芩6g,阿胶10g(烊化),白芍12g,鸡子黄2枚,甘草6g,大枣15g,淮小麦30g,生地15g,枸杞子15g,百合12g,生龙齿20g。12剂,药后便能安然入睡,不寐之疾从此而愈。
本案不寐历时5年,至夜则心烦不安,难以入寐。
陈士铎《辨证录》云:“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于肾也……心原属火,过于热则火炎于上而不能下交于肾。”乃心火不下交于肾而独火炎于上,不能下交于肾,则肾水难以上济于心。故用黄连阿胶汤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体现了《难经》所谓“泻南补北”的精神;且黄连、黄芩泄血中之火,淮小麦、生地、枸杞子、百合滋肾中之水;生龙齿定志安神。诸药合用,使心肾相交,心神安宁,共奏其效。
补肾中药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及其相关疾病中运用,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补肾中药的药理学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临证既要注重补肾气以资天癸,养精血以营脏腑,同时要抓主证,辨证施治,肾虚涉及他脏同病者,或以扶脾、调肝、养心等;对于夹有邪气者,兼以疏泄;用药要选择得当;从而可提高患者肾气活力,减轻或消除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症状。